立法會六題:晚期病人
***********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九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張超雄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的答覆:
 
問題:
 
  關於向晚期病人提供紓緩治療,以及他們作出預設醫療指示和尋求安樂死,政府可否告知本會,是否知悉:
 
(一)過去五年,每年公立醫院提供紓緩治療的詳情,包括病床數目、服務人次、所涉醫護及社工人手,以及病人及其家屬所獲支援;醫院管理局去年有否就改善這類服務進行研究;
 
(二)過去五年,每年有多少名公立醫院病人就預設醫療指示作出查詢;政府有否就預設醫療指示制訂立法時間表;及
 
(三)過去五年,每年有多少名公立醫院病人尋求安樂死,並按病人所患疾病及所屬年齡組別列出分項數字;政府會否研究立法准許施行安樂死?
 
答覆:
 
主席:
 
  香港面對人口老齡化,慢性疾病和複雜病症日趨普遍。我們應更重視對病人的「全人醫治」,讓晚期病人有更大的健康管理自主權,體現對病人的尊嚴的重視。就此,政府一直致力推動長者服務的發展,並加強為末期病人提供的紓緩治療服務。
 
  現時,香港的紓緩治療服務主要由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提供,由轄下內科及腫瘤科的紓緩治療專家帶領。以往,醫管局的紓緩治療服務主要集中照顧末期癌症病人。過去十年,醫管局已逐步把紓緩治療服務擴展至其他疾病患者,包括末期器官衰竭的病人。
 
  為讓晚期病人就他們自身的治療及護理安排有更多選擇,政府會於二○一九年下半年就預設醫療指示及相關晚期照顧服務的事宜諮詢公眾。
 
  就張超雄議員的提問的各部分,我回應如下:
 
(一)醫管局一直本着「全人醫治」的宗旨,透過跨專業的紓緩治療團隊,包括醫生、護士、醫務社工、臨床心理學家、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等,以綜合服務模式為末期病人和家屬提供適切的紓緩治療服務。醫管局的紓緩治療服務包括住院、門診、日間紓緩治療服務、家居護理服務、哀傷輔導等。
 
  目前,醫管局轄下七個聯網均有提供紓緩治療服務,以支援末期病人和家屬。現時有超過40名醫生、300名護士及60名專職醫療人員(按相當於全職人員的人手計算)提供有關服務。
 
  紓緩治療住院服務主要照顧有嚴重徵狀及多種需要的末期病者。截至二○一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醫管局共有超過360張紓緩治療病床。此外,部分末期病人會因應臨床需要而入住其他專科病床,如病人同時需要紓緩治療服務,亦可獲安排接受紓緩治療。
 
  過去五年各項紓緩治療服務使用情況的統計數字載於附件。
 
  為策劃和進一步提升醫管局紓緩治療服務的質素,維持有關服務的持續發展,以及應付不斷增加的需求,醫管局於二○一七年制定了《紓緩治療服務策略》,規劃紓緩治療服務在未來五至十年的發展方向,並就如何改善成人和兒童的紓緩治療服務釐定了策略方針。
 
  事實上,醫管局已於二○一八至一九年度加強由跨專業醫護團隊在不同層面的紓緩治療服務,包括加強醫院的紓緩治療會診服務、家居紓緩治療服務和對於在安老院舍末期病人的支援,並通過培訓提升護理人員在紓緩治療環境以外支援末期病人的技能。醫管局會繼續因應人口增長和變化、醫學科技的發展及醫護人手等因素,定期檢討各項醫療服務(包括紓緩治療服務)的需求和規劃其服務發展,並會與社區伙伴合作,以滿足病人的需要。
 
(二)政府曾於二○○九年就有關在香港引入預設醫療指示概念的事宜諮詢公眾的意見。當時大多數的意見對以非立法的方式在香港推廣預設醫療指示這個概念不持異議。醫管局並於二○一○年七月制訂了預設醫療指示的指引及表格範本。其後於二○一二年八月在臨床醫療管理系統開始標示由醫管局醫生見證的預設醫療指示作出提醒,以利臨床溝通。自二○一二年八月迄今,一共有5 561名醫管局病人簽署預設醫療指示。惟醫管局並沒有備存公立醫院病人就預設醫療指示作出查詢的統計數據。
 
  如剛才提及,政府將於二○一九年下半年就預設醫療指示及相關晚期照顧服務的事宜諮詢公眾。我們會就有關的結果研究預設醫療指示的未來路向。
 
(三)預設醫療指示與安樂死並不相同。預設醫療指示清晰闡述當病人到生命末段而不能自決時,在甚麼特定情況下可拒絕維持生命治療。而根據香港醫務委員會的《香港註冊醫生專業守則》(《專業守則》),安樂死是指「直接並有意地使一個人死去,作為提供的醫療護理的一部分」。
 
  根據香港法律,安樂死涉及第三者作出蓄意謀殺、誤殺,或協助、教唆、慫使或促致他人自殺或進行自殺企圖,屬非法行為並可能涉及《侵害人身罪條例》(第212章)下的刑事罪行。
 
  安樂死是一個非常複雜且具爭議性的議題,牽涉對醫學、社會、道德、倫理及法律等不同層面的影響。任何關乎生命的課題都必須慎重處理。《專業守則》明確指出安樂死是「違法及不道德的做法」。政府現時並無計劃就安樂死合法化一事進行檢討或諮詢。醫管局亦沒有備存有關公立醫院病人要求安樂死的數字。



2019年5月29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4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