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局長談訪京行程、《逃犯條例》、大灣區教育發展、小一入學及教科書(附圖)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日(五月二十八日)總結北京訪問行程時與傳媒的談話內容:
 
教育局局長:很高興在這裏見到大家。我昨晚抵達北京,今早我們到訪了北京師範大學的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當中介紹了該中心最新的發展──如何利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幫助教學;在蒐集教學數據上,包括個別學生,以至於整所學校的數據,如何令同學在將來有更好的學習。同時,他們研究如何令學習更個人化,利用網上的新科技,使每位學生可就着自己在學科上的強弱項「拔尖保底」,這都是很值得我們帶回香港、思考如何運用在香港的制度,所以今早的交流對我來說十分有用。
 
  下午,我和教育部舉行了會議,是恆常會商機制下的會議,就着過去一年內地和香港之間的教育交流作了討論及匯報,包括教師和學生方面的交流。我們也討論了未來一年的工作,包括如何再深化交流活動、如何借助「一帶一路」、大灣區和發展香港作為大灣區的國際創科中心,為青年人帶來機遇,我們如何在教育方面做好配合,亦談及未來在大灣區教育發展的方向,包括高校之間的合作,以至學校之間進一步的交流工作,這些都是我們今日在會議上主要討論的項目。大家有甚麼問題?
 
記者:現時陸續有不少中小學都有發起聯署,不論是校友,還是師生,都有聯署反對《逃犯條例》,你會否把這些聲音向特首反映?政府會否多到學校向師生解釋《逃犯條例》?
 
教育局局長:我相信大家都會明白,政府推出(《逃犯條例》(《條例》))的修訂案主要是基於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處理台灣殺人事件的個案;第二是要堵塞現在在法律上的漏洞,以履行我們在國際社會上希望與其他地方聯手打擊嚴重罪案或嚴重逃犯。當然過去這段時間,我們可以看到相關的司局長都有就着《條例》作多方面的解說,我亦在這裏呼籲社界各界人士,希望能多理解我們的解說,了解整件事背後的理念和對大家的影響。至於你提到在學校的情況,其實部分學校都有跟我們反映,(聯署聲明)只是個別校友組織起來的簽名活動,並不代表個別學校的立場。
 
記者:但看到那些聲明不只是校友簽署,有現時在校的中學生和老師都對《條例》有擔憂,而政府的解說一向只集中在商界,現在教育界有這麼多擔憂,有否需要跟學校和中學生解釋?
 
教育局局長:或者先讓我說完我想說的。因為剛才我都提到,有部分學校跟我們反映,這是個別校友組織起來的簽名運動,並不代表學校的立場,我們也知道這並不是在校內熱烈討論的題目。如果大家有留意,在校內發起的簽署並不是對學校的工作有甚麼直接影響,主要都是擔心個人安全問題,這些我們的司局長在過去都有作詳細的解說。如果學校認為有需要要求教育局或相關政府部門到學校作解說,我們是樂意親自到學校解說。
 
記者:你剛才說有學校向你們說該些聯署沒有代表性,都是個別校友,可否告知數量是如何沒有代表性?
 
教育局局長:正如行政長官說過,我們在這段時間一直聽社會上不同人對此事的看法,所以對社會上有人表達意見,我們是耐心聽,亦仔細聽。我剛才所說的只是當社會上很多人說很多學校有擔心或簽名反對,我只想向大家說,有學校向我們反映這並不代表學校的意見。
 
記者:但其實有逾八十所學校,這是否算是少?以及以往較少有中學師生表態,你剛才說《逃犯條例》在學校的討論不熱烈,這是局方的說法抑或引述校長的說法?
 
教育局局長:這是引述一部分校長向我們說的,但我始終都是那一句,我覺得在學校裏應專心做好教育工作,社會的議題如果學生有疑惑,我希望老師能做持平的解說,而不是將自己的想法或個人政治想法放在內。但正如我經常說,學校是解惑的地方,如果學生對這些議題有疑問,他是應該提出,學校亦應盡量幫助解決。如果學校認為對事件未完全了解,需要教育局或相關部門做解說,我們樂意如此做。
 
記者:局長,你的母校九龍華仁書院(學生)都有參與聯署,你以大師兄身分有沒有甚麼說話想向師弟說?
 
教育局局長:我想無論作為大師兄抑或教育局局長、政府官員,我的說法都是要聽多方面的解釋,政府的解釋或其他人的表述也好,經過自己思考後,看整件事雙方的理據是甚麼,哪一方是有道理,我相信我們的同學、在香港受教育的同學,是懂得分辨何為對錯。
 
記者:請問內地學生今年赴港學習呈現怎樣的態勢?
 
教育局局長:這幾年我覺得內地到香港讀書的學生大約是比較平穩的,不是太多也不是太少,現在看來從內地到香港讀大學的差不多每年也維持這個數目,所以我看這個趨勢也是比較平穩。
 
記者:你對大灣區的規劃對於教育來說有怎樣的展望?
 
教育局局長:你是說大灣區對教育的影響?我覺得對香港來說,我們的大學在世界上排名是比較高的,在整個大灣區看來,我們鼓勵我們的大學可以利用大灣區發展的趨勢,利用大灣區種種政策上的方便,看看可否在大灣區發展高等教育,跟內地的大學合作,跟內地的商業企業合作,將來大灣區發展成為我們國際創新中心的目標,可以進一步落實。
 
記者:有七個區的小學達成「君子協定」,今年少收些「叩門生」,有家長認為此安排令他們少了選擇,教育局如何看待此「君子協定」?他們也是擔心學校會被殺校,才會這樣做。另外,今年再有通識教科書剔走「六四」……
 
教育局局長:你是指通識教科書還是中國歷史教科書?
 
記者:中國歷史教科書和通識教科書好像也有剔走「六四」單元,是否教育局給予他們的指引?
 
教育局局長:有關小學方面,我們在過去數年一直有提到,二○一九年九月小一入學人數將會較二○一八年少,人數減少的數目也相對多,因為停止取錄雙非學童。我們也採取了一些措施,首先,只是小一收生的人數少了,整體小學的人數大約維持穩定,要在三、四年後整體小學人數才會較大幅度減少。面對小一入學人數減少,過往數月我們也談到很多措施,包括學校在正常情況下調動教師後,如仍出現超額教師,會有措施保留教師在學校。每年九月我們會點算每班學生人數,有需要時我們會考慮以23名學生作為開班名額。這些措施均會減低小一入學人口減少帶來的影響。
 
  有關個別區內學校之間「叩門位」的安排,「叩門位」一直以來均由學校自主解決,在教育局規定下,「叩門位」有數額限制,我們亦要求學校要透過公開及公平的制度去選取「叩門生」。學校之間決定盡量取錄較少「叩門生」,減少同區競爭,過往數年在中學也有發生,並非新事物,我知道學校會在家長的需要及學校整體生態發展之間作出平衡。
 
  有關教科書方面,通識科並沒有教科書,市面上自稱的通識科教科書並沒有經過教育局批准,在此不適宜討論其內容。但是,當教師選取教材時,我們信任教師會選擇合適的教材,在課堂內使用。中國歷史科有教科書,教科書由出版社根據出版自由自行編訂,當然教育局也有審批程序,主要是確定教科書的內容資料正確,沒有錯誤引述,也須配合局方的課程,所以我們有審書制度。過去數月並無中國歷史教科書經局方審批時須更改其內容。和所有教科書一樣,如市民覺得某一本教科書的內容很有問題,有偏頗情況,歡迎向教育局提出,我們會審視。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英文部分。) 



2019年5月28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9時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