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二十一次會議在廣州舉行
********************
林鄭月娥表示:「這次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綱要》)公布後首次舉行的粵港合作聯席會議。藉這次機會,我和馬省長就雙方如何落實《規劃綱要》及進一步深化粵港兩地合作訂下明確方向和目標。我亦很高興粵港雙方以互利共贏為原則,積極尋求政策創新和突破,在九個項目上取得成果。」
這些成果包括:
- 簽署了《實施粵港合作框架協議2019年重點工作》;
- 廣東省提供部分海砂以支持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填海工程;
- 為首批10個在大灣區內可供香港青年創新創業的雙創基地舉行聯合授牌儀式;
- 廣東省將在近期公布有關港澳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承擔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的細節;
- 將「跨境一鎖計劃」擴至中山,令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都設有清關點;
- 廣東省將進一步放寬港珠澳大橋的通行政策,優先研究發放配額給一些機構,例如商會、大學、科研機構等;
- 廣東省正研究制定有關公開招聘港澳居民的事業單位的相關辦法,預計今年下半年公布實施的安排;
- 共同舉辦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及
- 共同舉辦創科活動。
在會議上,雙方同意一系列的合作範疇,並簽署《實施粵港合作框架協議2019年重點工作》(見附件),內容涵蓋跨界基礎設施建設及通關便利化、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促進現代服務業合作、推進教育、人才和青年合作、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共建優質生活圈、攜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重點合作平台建設以及機制安排九個方面。個別主要合作範疇的進展和未來合作方向簡述如下:
粵港澳大灣區
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就三月一日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二次全體會議後公布的八項利民便民政策措施,特區政府歡迎廣東省已落實鼓勵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九市創新創業、將於近期公布關於港澳高校和科研機構參與廣東省科技計劃的細節、擴大海關跨境快速通關對接項目(即「跨境一鎖計劃」)的實施範圍,以及正研究制定廣東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的實施安排。至於其他措施,包括公布當地政府為境外(包括香港)人才提供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的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的定義、開展粵港澳大灣區出入境便利化改革試點,以及便利港澳車輛進出內地口岸等,雙方同意盡快落實執行。
粵港澳三地首長去年六月和今年四月分別到巴黎和東京共同推廣大灣區,獲得非常正面的反應。粵港雙方同意未來繼續善用香港的國際聯繫和國際網絡,舉辦類似的推介會,向海外推廣大灣區的龐大機遇和優勢,吸引資金和人才落戶大灣區。
創新及科技
為將大灣區打造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雙方已推出不少措施以支持香港與內地在科研上的合作。廣東省科學技術廳與廣東省財政廳已公布新政策,允許港澳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參與廣東省財政科技計劃,並容許有關資金跨境在香港使用。隨着日後廣東省正式啟動這項新政策,再輔以現有的「粵港科技合作資助計劃」,粵港兩地的科研機構將能獲得更多資源,進行研發和開展更緊密的合作。
此外,特區政府將於今年十月至十一月期間舉辦「創新科技節」,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市民加深認識國家和香港在創科方面的發展和成就。特區政府會邀請廣東省有關單位參與「創新科技節」,並考慮在同一期間在廣東省舉辦科創活動,加強大灣區創科合作的協同效應。廣東省政府將積極支持這建議。
青年發展
雙方同意青年發展是合作重點,包括青年創業和實習交流。在青年創業方面,特區政府已在今年三月在「青年發展基金」下,推出兩個全新資助計劃,分別是「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和「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以支持青年人在大灣區創業。會後,兩地為首批10個大灣區青年雙創基地舉行聯合授牌儀式,進一步推動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雙方期望這批基地能帶頭向香港青年提供優質和符合香港青年需要的創業支援和孵化服務。
特區政府也期望在二○二○年內,在粵港兩地政府支持下成立「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作為以非政府機構及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為核心的一站式資訊、宣傳及交流平台,加強對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創新創業的支持。
在青年實習方面,民政事務局透過「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於二○一九至二○年度共資助149個內地實習團項目,資助額約一億二千萬元,預計受惠青年達3 800名。其中,在「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框架下推出的「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青年實習計劃」,今年首次全面涵蓋九個大灣區內地城市,預計約1 000名香港青年可受惠。
通關便利
就擴展「跨境一鎖計劃」至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方面,特區政府歡迎廣東海關已在中山保稅物流中心設立了相關清關點。該清關點已具備與香港海關開展「跨境一鎖計劃」的條件,可供業界使用。位於廣東省內可應用「跨境一鎖計劃」的清關點現已增至52個,並且覆蓋所有大灣區的九個內地城市。
專業服務合作
在法律服務方面,香港與內地律師事務所在廣東省共成立了11家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共有33名香港律師派駐其中,亦有香港大律師及事務律師獲廣東律師事務所聘用為法律顧問。今年一月司法部與律政司簽署《會談紀要》,原則上同意進一步開放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的有關措施。自今年三月起,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的設立範圍已由廣州、深圳和珠海擴展至內地全境。律政司將繼續與業界聯繫,並跟內地有關機關商討,落實及進一步深化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框架下的各項開放措施,繼續開拓業界在廣東省提供法律服務的機遇。律政司亦將繼續與中央和廣東省有關當局及香港持份者保持聯繫,探討利用大灣區優勢,推行先行先試措施,建議措施包括讓在廣東省的民商事當事人更廣泛適用香港法律及選用香港作為域外仲裁地、在大灣區擴大香港法律執業者業務範圍,以及研究建立大灣區調解中心等。
在建築及相關工程方面,發展局會繼續根據CEPA《經濟技術合作協議》,與內地就專業人員資格互認,以及深化香港與前海、南沙、橫琴的合作進行磋商。
環境保護
粵港將繼續交流應對海上垃圾的工作,並制定來年的合作方案,包括檢視「海上垃圾通報警示系統」和「粵港跨境海漂垃圾事件通報機制」的運作、豐富及完善應對跨境海上環境事故的合作機制,以及在不同範疇進行交流和經驗分享。
為改善區域空氣質素,粵港兩地持續落實各項減排措施。特區政府今年一月一日實施新規例,規定在香港水域內的船隻必須使用低硫燃料,配合在內地實施的船舶排放控制區,以減少船舶排放。近年,雙方亦加強推動清潔生產的工作,從而改善區域環境質素。
為提升區域生態環境,粵港雙方會繼續共同探討連接深港兩地生態廊道及自然保護區的建議,並會繼續推動珠江口紅樹林等濱海濕地保護,加強兩地保護區的管理及保育交流。
跨境基建
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開通後運作暢順,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正持續改善各項營運安排,乘客也逐漸適應使用高鐵作為跨境交通工具。截至今年四月底,每日平均乘客量超過五萬四千人次。
港珠澳大橋(大橋)自二○一八年十月開通以來,運作大致暢順,車流陸續增加。特區政府一直與粵澳政府商討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增加大橋跨境車輛配額數目,以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及進一步善用大橋。目前,大橋粵港跨境私家車配額(香港跨境私家車)總數已達至14 500個;行走另外四個連接深圳的跨境陸路口岸的33 000輛香港跨境私家車亦可免手續試用大橋往返香港和珠海兩年。三地政府會陸續增加車輛的配額。
在建設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方面,香港國際機場具有重要的戰略功能,《規劃綱要》為香港興建第三跑道的工程給予明確的支持。興建中的三跑道系統進展順利,並得到廣東省政府支持。廣東省政府一直支持這項基建項目,並會為該項目的填海工程供應部分海砂,令這項惠及香港、整個大灣區以至國家的大型基建順利推展。三跑道系統全面啟用後,將提升香港處理航空客貨運的能力,進一步加強國家與國際航點的聯繫。
香園圍邊境管制站工程正進行中。這個新的陸路口岸將把香港東面和深圳東面如龍崗區連接起來,屆時香港大埔至深圳龍崗的平均行車時間將由超過50分鐘縮減至約30分鐘,令跨境人流和物流更暢順,進一步完善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布局,對香港長遠經濟發展具策略重要性。特區政府爭取在年內完成新口岸建造工程,早日啟用新口岸。
人才發展
特區政府歡迎廣東省積極落實公布關於公開招聘港澳居民的事業單位細節。廣東省現正研究制定有關辦法,預計今年下半年公布實施安排。
文化
粵港澳三地將於今年六月合作舉辦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藝術節)。藝術節舉行期間,三地將在大灣區內推出不同的文化藝術節目。
教育合作
特區政府支持香港的專上院校在粵港澳大灣區辦學,發揮香港高教界的特點及國際化的優勢,這不單有助把大灣區打造成國際化教育基地,也為粵港兩地的學生開拓更多協同創新的機遇。繼香港浸會大學於二○○五年與北京師範大學於珠海合辦聯合國際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於二○一四年與深圳大學合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之後,香港科技大學也正積極籌備在廣州開設分校,目標是在二○二一年九月開校。
隨着大灣區的發展,預計將會有更多港人前往大灣區工作及生活,港人子女對教育服務會有更大的需求。現時,教育局正探討香港的辦學機構在大灣區城市開辦學校,提供港式基礎教育課程,並研究加入國際課程的可行性,為在大灣區的港人或外籍人士提供更多選擇。
創意產業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為香港創意產業帶來巨大機遇。在影視界方面,中央相關部委同意推出進一步便利香港電影界進入內地市場的五項措施,為本港業界提供更多發展機遇,推動兩地電影業共同發展。此外,由香港設計總會積極推動的「二元橋--深圳前海」設計創意產業園項目預計在二○一九至二○年度正式開幕,特區政府將繼續透過「創意智優計劃」資助合適項目,並通過這個新平台,促進人才交流、商業配對及業界合作,支援香港年輕人才和初創公司在大灣區發展。
其他領域
除上述領域外,兩地亦穩步推進在CEPA、旅遊合作、知識產權、食品安全、醫療衞生、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合作。
第二十一次會議
第二十一次粵港聯席會議由林鄭月娥和馬興瑞共同主持。出席會議的特區政府官員包括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博士、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博士,以及其他相關官員。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宋哲和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楊健以特邀嘉賓身分出席會議。
完
2019年5月16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8時55分
香港時間18時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