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就貿易事宜與傳媒談話內容
**********************
  以下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今日(五月十日)與主要商會及中小企協會代表會面後就中美貿易摩擦事宜與傳媒談話的內容: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各位新聞界朋友,我們在剛過去的一個小時就美國對中國新增關稅事宜,與十多個商會(應為八個主要商會和中小企商會)進行這一年多以來的第十二次會議,目的是檢視美國的新措施對香港業界的影響。
 
  第一,這項措施在今日中午生效時,我們與駐華盛頓經濟貿易辦事處已嘗試了解最新情況,亦於會上跟業界交代。簡單來說,措施是由香港時間今日中午十二時生效。就美國在正與中國進行貿易談判時,仍然施加額外的關稅,香港業界一般的反應是表示遺憾,因為我們認為真的沒這需要。貿易糾紛最好能透過貿易談判及雙方諒解來解決,反之關稅措施會加重出產者、製造者、銷售者及消費者的負擔,一定是雙輸的局面。這方面香港尤其清楚,香港作為全球最開放的地方和最重要的貿易中心,我們看到任何加重貿易成本的關稅最終都會為全球整體的商貿環境帶來負面影響。但在遺憾之餘,我剛才跟業界多個商會討論時,大家的反應其實比較冷靜,冷靜的意思是大家沒有太大驚恐,因為在過去十多個月來,我們差不多每個月都會就類似的關稅問題作討論,而且我記得在去年九月跟商會討論時,他們已覺察(美國)可能會在現有二千億元的貿易額上,增加關稅至百分之二十五。因此在過去的大半年來,各商會跟業界接觸時(得悉)很多企業已作出應有的準備,尤其是那些做內地生產及出口的企業。這些準備包括尋求新貨源,即內地以外的貨源;有部分企業亦尋求新生產點,包括遷移到東南亞,甚至是更遠的地方;亦有企業一直從入口方那邊着手,就關稅一旦再增加的話,誰來付鈔去討價還價,正因為現時關稅增加至百分之二十五,是一個非常重的負擔,而以往業界亦充分反映,很多在內地生產的企業都不能完全吸納這額外的負擔,因此進口方,即美國消費者都要付出代價,這亦是業界與入口商商討的範圍之一。

  我們亦在剛才的會議上得知,很多企業在過去大半年已盡量利用政府給予它們的支援,尤其是針對支援中小企的「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該基金的申請數字亦可引證這點。種種準備減少了企業面對突如其來新增關稅的擔憂,但整體來說,我們亦再檢視政府現時所有的措施。大家還記得在半年前,約去年九月時,我們開始從三方面支援業界。第一方面是針對出口信用保險,因為業界出口許多貨物到外地。信保局(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自去年底開始已增加服務,包括擴大保險額、提供更大的(保費)折扣,亦提供付貨前保險。措施推出大半年來已有約一千三百個保戶受惠,證明這些措施有效用。信保局剛才在會議上亦表示會將有關計劃的申請期延長一年,由本來於今年六月三十日截止,延長至二○二○年六月,即這些額外保險措施會繼續實施。信保局亦會與業界看看有否其他受新增關稅帶來的影響,若該影響在保費可承擔的範圍內,他們都會考慮。
 
  第二方面是銀根問題。關稅的增加令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擔心銀根問題,因此政府推出的融資擔保(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的特別優惠措施)亦有所增加。我們將保額(每家企業的最高貸款額)由一千二百萬元增加至一千五百萬元,同時亦降低了擔保費。該措施自十二月推出以來,已有三十九億元的額外貸款獲批,而信貸保證額亦增加了三十一億元。我們發現中小企在利用這融資擔保計劃上,無論數量還是保額都有所增加,亦能協助他們的銀根周轉。我們會在這方面繼續做。

  第三方面,歸根究底,我們還是要作長遠的打算,在拓闊市場、增加自身競爭力方面,剛才會上很多商會代表均認為,政府在過去一年推出的中小企市場推廣、升級轉型計劃(「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優化措施)是有效用的。我們從數字上發現,在短短數月間,拓展內銷市場方面的申請數字直線上升,相關數字增加了一倍,我們亦批出了約一億八千多萬元的資助額。另外,我們將有關基金擴展至東盟市場,在短短半年內,針對這新增市場亦有接近三百個申請,批出接近七千萬元資助。還有另一措施是於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出,就是在東盟和內地市場以外,其他與香港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的地方,(企業)都可申請這基金(擴展市場)。我們待立法會在五至六月批出額外十億元的撥款後,便會立即推出這措施。這數個計劃反映企業在應對中美之間的貿易矛盾上已經作好準備,亦願意「走出去」拓展其他市場。這些都是我們剛才在會上總結的情況。我們亦會具體地觀察未來數月的事態發展、中美之間的談判進程,以及是否有其他地方需要政府和業界討論,我們將會保持對話。
 
記者:局長,首季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比較低,預計加上關稅後會否進一步拖累香港下半年的經濟狀況?甚至是出現倒退?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我們看到第一季的貿易數字是負數,整體出口數字減少了百分之二點四,這是承接着去年最後兩個月的下跌,情況仍然繼續。縱使貿易數字方面有所下跌,第一季的投資信心曾一度回升,GDP(本地生產總值)仍有百分之零點五的正增長。另外,投資和貿易的信心亦有所增長,但這個正面的心理因素恐怕會隨着美國施加額外關稅而減退。今年全年貿易和經濟表現取決於大圍的因素,以及中美之間的貿易談判。中美之間的貿易,單單是兩個國家的外貿情況,我們可以量化的影響不算大,我們與全球的貿易亦不單只涉及這兩個貿易體系。中美之間(經香港轉口)的貿易佔香港整體(貿易)的份額亦不算大,以(香港整體)出口來說是百分之九,當中內地經香港轉口往美國約佔百分之七。但是,我們注意到中美之間的貿易糾紛影響到全球的經貿、投資等環境,國際組織亦因中美貿易糾紛而調低對經濟前景的預測。現時美國雖然決定單方面增加關稅,但中美之間的貿易談判仍然繼續,我們要繼續觀察事態發展。
 
  香港必須作最壞的打算,作最好的準備。剛才幾位商會主席都提及,不幸中之大幸,是於過去十多個月來,我們都不斷與業界會面,研究應對措施,分析形勢,並及早推出措施。由去年年中開始,很多原本用作推動企業「走出去」的措施,業界加以利用以為自身企業調整,拓展市場。這些措施能及時幫助業界,所以必須延續。我們會與業界商討是否需要增加或拓展這些措施,我們亦會繼續審視中美之間的關係。
 
記者:今次應對增加關稅再沒有加大出口信用保險的保額,是否覺得加大保額沒有作用?另外,對於未來的經濟評估,哪些行業最受影響?營業額會下跌多少?客人會否拒絕付額外百分之十五的關稅?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後者的問題交由商會代表回答。我們剛才所提及的數項措施,包括提高出口信用保險,是有業界利用的;措施亦不設上限,我們會繼續推行,信保局亦已將計劃延續多一年。至於貸款保證(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的特別優惠措施)方面,政府已預留一千億元作為準備,現時使用了百分之四十九,還有「銀根」,可透過貸款或貸款保證幫助中小企,所以暫時無需增加。另外,剛才提及協助中小企的「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我們於短短兩年間已經將「專項基金」的注資額增至三十五億元(包括即將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的十億元);此外,企業於一年半前只可將五十萬元的配對基金用於拓展內地市場,我們在上次注資時已將之增加至一百萬元,企業亦可利用另外的一百萬元拓展東盟市場。如果我們於今年五、六月之間得到立法會同意,再增加十億元撥款,企業更可利用第三個一百萬元來拓展其他與香港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市場,現時大概有二十個巿場。換言之,企業由年半前可以透過撥款獲得政府資助五十萬元,到現時可獲得六倍資助至三百萬元的上限。從參與數字來說,各行各業都有盡量利用這基金。我們亦鼓勵企業在有需要轉型或拓展市場時,盡量利用這些支援。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的英文部分。)
 
2019年5月10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1時51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