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全文(附圖)
********************

  以下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今日(四月二十六日)到訪愛護動物協會總部(愛協)時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今日來到香港愛護動物協會,剛才探過了貓隻,看過這裏的設施,有貓隻等待主人領養,非常可愛,這裏的設施亦很好,對在這裏的動物愛護有加。我非常感謝香港愛護動物協會今日的安排。

  政府一直以來非常重視動物福利。愛協對於我們在動物福利方面的工作,跟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及食物及衞生局是一個非常好的夥伴。除了今日的活動,我以往曾多次出席愛協不同的活動,一起把愛護動物的信息帶進社區和帶給大家。今天來到總部,可以進一步加強推廣動物福利的工作,並更加了解他們的日常運作。

  透過政府及不同的愛護動物或動物福利團體包括愛協進行公眾教育,在香港無論是動物主人或巿民大眾對於愛護動物的意識已經提高。當然,我們希望進一步推廣愛護動物和動物福利的建議,所以大家剛才也聽到愛協梁先生(愛協總督察梁兆麟)講解這方面的情況。當社會對於動物福利更加關注,大家亦會想到如何能行前一步,做得更好。我們建議對這方面的法例進行檢討,希望能減少動物受到痛苦,及加強法例的阻嚇力。

  為了回應現時社會的訴求,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指出,將於今年就修訂與動物福利相關法例的初步建議進行公眾諮詢。除了解漁護署對於法例的建議外,我們想聽取公眾或不同持份者的意見。我們亦檢視了海外有關動物福利的法例和經驗,與不同的動物福利團體和立法會議員等會面,聽取他們的意見。我們在上述的基礎上,擬訂了一些建議,由今日開始展開為期三個月的公眾諮詢。

  今次的諮詢主要方向是檢討法例第169章《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相比起以往只着重「防止和懲罰殘酷對待動物行為」,我們希望能夠更加積極,對動物負上「謹慎責任」這方面必須加強。我們希望能採取較積極方式,建議加重殘酷對待動物的最高刑罰和加強執法效力,這方面多年來我們也認為有需要做。但我要強調,我們更重要是透過教育,雖然現在已有但還要加強教育,鼓勵市民妥善照顧動物,以提升動物福利,透過教育令大家的行為改變,而並非單憑懲罰的方式來改變行為以達到我們的目標。

  雖然我剛才說這次的建議主要針對修訂第169章,但是這些建議會大大提升本港對於動物福利的整體做法和建議。視乎公眾諮詢期間我們接獲的意見,第169章在修訂後會成為本港保障動物福利的主要法例,配合其他與動物相關而具特定功能的法例。

  下午(漁護署)薛漢宗獸醫會詳細向傳媒朋友介紹我們的建議。在未來三個月,我們樂意聆聽,我呼籲大家給我們多些意見。我們亦會進一步與相關持份者溝通,解釋我們的建議。歡迎廣大市民踴躍提出意見。

記者:關於終身禁養的懲罰,無論是飼養人、寵物店店主等,我如何知道這個人是終身不能飼養寵物?如何去執法?是否有足夠人手去巡查,例如發現有人被禁養但養了寵物?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你剛才所問的細節,我請薛獸醫稍後談談。我想講講整體的公眾諮詢和修例都是要加強謹慎責任和檢討最高刑罰的罰則,因為大家都覺得刑罰未必有足夠的阻嚇力,我們是循着這些原則去看。你剛才所問的細節,我請薛獸醫談談。

記者:為甚麼今次的修例不涵蓋漁護署的人道毀滅做法?市民很關心執法方面?為甚麼沒有設立動物警察?如果公眾諮詢意見反映大家都想設立動物警察的話,會否作考慮?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首先,人道毀滅方面,漁護署有既定的機制,並不需要用這法例去檢討。其實他們不時會檢討,薛獸醫稍後可以談談。設立動物警察方面,我們一直有聽到這個訴求,現時警務處亦非常積極地在不同區實施一些安排,進行動物警察所做的工作,我們一直和他們密切聯繫,令到虐待動物的案件可以減少,如果有了這法例,我們相信加強罰則、教育、集中強調責任後,會和現時的執法相輔相成。

記者:今次修例特別建議在有合理懷疑的時候,執法人員已經可以入屋搜查,其實是否想針對現時一些長期犯案的人,包括繁殖場,令執法時更容易?但在法例生效後,會否令到這些人抗拒或在執法人員入屋前已經準備好一系列東西導致難以執法?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其實我們剛才提到想修改法例外,現時我們亦有其他動物相關的法例,例如139B (《公眾衞生(動物及禽鳥)(售賣及繁育)規例》),你剛才提到繁殖場等,現行已有法例監管。

記者:就醫委會建議海外醫生統一工作18個月,會否反而令有些醫生可能去一些工作環境比較輕鬆的地方,例如到大學醫學院工作,令醫管局或衞生署更難請人?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據我們了解到醫學會的方案是在考取執業試後需要有18個月臨床工作,我們看到在時間上,即考完試之後要在某地方工作的時期是劃一了。但是,正如我昨晚所說,我們仍未收到任何細節,所以是否完全只在這方面一視同仁,還是有其他細節,我們仍需再了解。說到臨床工作,我們究竟如何定義臨床工作,這一點也需要講清楚,例如在衞生署或大學的工作,我不覺得是比較容易,其實每一個醫學範疇都有其對於香港及巿民的重要性。我們知道醫管局以治療為主,服務很多香港巿民,這是重要的,但衞生署的工作是要面對全香港所有巿民,因為他們監察公共衞生,當然他們有一些工作是要面對病,雖以預防為主,但不等於不重要,例如最近有麻疹個案,又或者出現傳染病時,衞生署的工作亦非常重要。如果談到專科醫生,大家記住是專科醫生,他們已經接受整體的專科訓練而已經成為專科醫生,如果他們回港服務,其僱主應該可以決定其工作怎樣對其機構和對香港最有裨益或最有貢獻。我們現在說醫生短缺,不單是臨床上醫生短缺,其實例如在大學,因為我們要增加大量醫學生,大學教授也需要多些,而大學醫科教授也不僅是做教學或研究,教學或研究亦不是舒服的工作,他們也需要做臨床工作。所以整體來說,我想每個機構對於請人做哪一方面的工作最有裨益,各有其做法。我們希望一視同仁,使這些機構可以有效地吸引海外醫生回來,令到他們回來在這些機構工作的貢獻可以做到最好、最大。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9年4月26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6時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