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影評人之選」人類與大地的對話活現銀幕
*******************
  土地孕育風土人情,與人性關係密不可分。「影評人之選2019──天地無垠」邀得影評人鄭傳鍏、登徒、鳳毛、傅慧儀、喬奕思及劉嶔,精選六部電影,帶領影迷探索人類與大地間的永恆對話。
 
  節目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電影節目辦事處主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統籌。影片將於五月二十五日至八月三十一日在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放映。
 
  每場放映均設映後座談會(粵語主講),分別由上述六位影評人,以及嘉賓講者陳麗娟、鄭政恆、劉偉霖、陳智廷、羅卡和家明主講,免費入場。
 
  「務農生涯悲歌,東亞土地問題終極審判!」──鄭傳鍏
  日本電影巨匠內田吐夢的《土》(1939)是當地傳統農村社會的忠實寫照,以貧窮農民家庭被地主壓榨的故事,展現二十世紀初農民為生存搏鬥的苦況。有力的影像,加上當時鮮有以農民視覺為題材的戰前電影,令《土》在眾多戰爭電影中脫穎而出,票房大收。影片獲一九三九年《電影旬報》十大日本電影第一名。
 
  「影像詩意瑰麗又充滿逼力,訴說人與土地重建聯繫的療癒之旅,過目不忘。」──登徒
  《天地悠悠》(2002)記錄罹患嚴重抑鬱症的殘障畫家從車水馬龍的墨西哥城前往荒蕪村落,踏足原始大地黃土後漸得治癒的旅程。電影以豐富影像說故事,把小村莊、大峽谷、高原地貌、連綿山脈的荒涼影像攝進鏡頭,讓觀眾感受天地悠悠,與人的渺小形成強烈對比。影片獲選為二○○四年墨西哥阿里爾獎最佳原創劇本及最佳首部電影,並得二○○二年康城影展金攝影機獎特別提名。
 
  「史詩式移民題材的瑞典鉅製,兩大英瑪褒曼愛將鬥演技之作。」──鳳毛
  農民倚靠土地供應生活所需,一旦農產失收,他們的生活便無以為計。《大移民》(1971)講述面對糧食不足的農民家庭從瑞典小鄉村移居至美國未開發土地的故事。電影既記載了農民孤注一擲追夢的心思,又展現了他們為勢所迫離開家鄉的愁緒。電影榮獲一九七三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及最佳劇情片女主角殊榮,並於同年奧斯卡金像獎獲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及最佳女主角提名。
 
  「奇觀式的山林影像與啟蒙新寫實主義的人文關懷!」──傅慧儀
  鋪滿積雪的喀爾巴阡山脈景色扣人心弦,山地居民的生活看似寧靜簡單,其實每天在極地中受盡考驗。《雪上行走的人》(1942)細緻描述居民如何與天地萬物尋求共存,更要面對伐木工廠剝削,生活困境雪上加霜下,毅然出走卻竟踏上死亡之旅。電影被譽為啟蒙意大利新寫實主義的先鋒作,於一九四二年獲得威尼斯影展雙年獎。
  
「以現代性觀照中國鄉土,八十年代中國新寫實主義的里程碑。」──喬奕思
  改編自賈平凹小說的《野山》(1985)描述兩兄弟的故事,一個嚮往到城裏經商,另一個主張留守群山務農。二人各得不到自己妻子的支持,反而被對方妻子認同,最後竟大膽換妻,名正言順地糾正「價值觀錯配」。該片獲一九八六年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及最佳男配角四項殊榮,同年獲選為法國南特電影節最佳電影。
 
  「電影大師為被傷害的土地和人樹碑,肅穆的風格,均衡的結構,紀念失落的純真。」──劉嶔
  《怒火之花》(1940)以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為背景,農民在沙塵暴和城市資本家的雙重侵蝕下痛失土地,被迫離開家園後淪為流民,無法找到安樂生活的地方。電影中的土地鏡頭從缺,猶如哀悼土地和人性遺喪的樸實葬禮。該片於一九四一年奪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及最佳女配角獎項,並獲選為一九四○年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電影。
 
  所有影片均設中、英文字幕。《天地悠悠》被列為三級影片,只准十八歲或以上人士觀看。
 
  電影票價六十元,現於城市售票網(www.urbtix.hk)發售。透過信用卡電話購票可致電二一一一 五九九九。查詢節目詳情,請電二七三四 二九○○或瀏覽網頁(https://www.lcsd.gov.hk/fp/zh_TW/web/fpo/programmes/cc2019/index.html)。
 
2019年4月25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7時04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