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談數碼港(只有中文)
******************
  以下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今日(四月十八日)出席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高峰論壇後會見傳媒的答問全文:
 
記者:數碼港方面出租率低,也不一定做創科,政府再投放55億那麼多,其實有沒有作用?會否浪費金錢?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你可向數碼港多了解有關(出租率)數字及細節,我已吩咐數碼港行政總裁跟進此事。我想跟大家講講,不應以傳統眼光來看新經濟發展,因為數碼港至今不僅只做IT,數碼港一向做I&T(創新及科技)。很多年前,大家都聽過我們做數碼娛樂,數碼娛樂包括多媒體的發展,廣告、電影後期等。傳統行業同時擁抱創新科技,例如最近出來的一隻「獨角獸」是從事旅遊業的,你說旅遊業是否不是創科呢?是否IT呢?我覺得很多新經濟的發展,香港有很多優越的條件去做,希望大家不要用傳統眼光來看新經濟發展,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亦鼓勵大家多了解,共用工作空間在全港是很熱門的,不單是數碼港。但若以朝九晚五的方式看待初創企業,我覺得不太適合,因為初創企業大多人手少,任何事都「一腳踢」、到處走動。其實共用辦公室是一個匯聚的地方,將優質初創企業匯聚一起,令他們更強大、更好地利用公共資源。例如我們在數碼港有會計師資源、律師資源,因為初創企業沒有這些資源會搞不好,所以要用生態系統方式去看數碼港。數碼港今時今日做到的成績人所共知,以往香港沒有「獨角獸」,對嗎?第一隻「獨角獸」是從數碼港走出來,現在數碼港有不止一隻「獨角獸」。數碼港的金融科技群體差不多是全亞洲最大之一,300多間企業,但會不會看到300多人坐在那兒辦公,不會,因為新經濟的模式是不同的。希望不要將這些混為一談。我們投放55億元興建數碼港第五期,重點是希望數碼港可以有更多空間和資源,幫助更多新經濟發展,包括保險科技(InsurTech)、監管科技(RegTech),這些都是新事物,香港全部有優勢可以發展。不時有人說香港「跟風」,香港不需要「跟風」,香港在這些方面可以當「大哥」。現時,我們的金融科技群體非常強壯,過去三年,香港金融科技初創的融資額等同於澳洲和新加坡的總和。創科局成立了三年五個月,這幾年香港整體的創科生態發展非常好,大家千萬不要用傳統眼光來看新經濟發展。
 
記者:局長,請問用甚麼準則決定哪些公司可以進駐數碼港?因為始終租金有優惠,但亦要看它究竟是否與科技有關。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準則是有的,但準則是否一成不變?不是,所以我們需要好的團隊管理。現時最大的問題是,如果大家用傳統眼光看待,我提出甚麼準則大家都不會接受,所以大家一定要以更加開放、包容的眼光來看待,因為創科在數字上永遠是失敗多於成功的,但是否因此而不發展創科呢?又不是,大家要明白這點。我們發展創科是為甚麼呢?是為了讓香港年輕人有機會、有好的職位可以向上游發展。香港這三年的創科職位增長大家有目共睹,最主要得益者是我們的年輕人。其實最好準則本身有彈性,而且是以長遠而非傳統眼光衡量。
 
記者:你說的準則究竟是甚麽?如果有那麼大的彈性。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第一個準則是需要貢獻於數碼港的創科生態系統,因為若沒有生態系統,只靠政府投放是不足夠的。生態系統本身必須有能力融資,因為一個「獨角獸」的產生,不是政府單獨可以做到,而是投資者看到香港的初創企業有實力,肯用更高的投資額投資於這些初創企業才能有「獨角獸」。以前香港是「零」,現在香港有很多隻。「獨角獸」如何產生?是要靠一個強大優良的創科生態系統。如果你問我,為何要會計師和律師,我會問你,創科是否需要會計師和律師的幫助呢?一定需要的。旅遊業和旅行社是否需要用創科呢?要。地產商亦需要用創科,各行業都需要用創科,銀行也用創科。發展時需要鼓勵生態系統,部署到容納得到不同行業。若只能容納兩、三個行業是不足夠的,香港的服務業相當強大,包羅萬有,所以在數碼港做數碼科技,一定要包容香港有能力和優勢的服務行業。
 
記者:局長,有兩個問題想跟進數碼港。其實政府投放了錢,有沒有對數碼港的表現或創科貢獻有一個檢討的準則?否則單投放了錢是沒成效。另外,你說已跟數碼港CEO說了,會否要求數碼港提交報告呢?第二個問題是,不少人提出香港的創科現時要融入大灣區,你會否擔心香港會越來越成為技術轉移的白手套,尤其是在中美貿易關係的大背景下?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我請行政總裁查看,並不代表我同意那些(報道所述)數字,我叫他看看這些數字是怎樣計算出來。細節你可以問數碼港,他們可以公布。據我所知那些數字是不對的。
 
2019年4月18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6時0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