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呼籲市民恆常做體能活動以保持身心健康
*********************

  衞生署今日(四月五日)藉着每年四月六日的世界體能活動日,呼籲市民恆常做體能活動,實踐健康生活,以防控非傳染病。
 
  衞生署發言人說:「體能活動不足是引致非傳染病的首要行為風險因素之一。根據二○一七至一八學年從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中心健康評估收集的數據,本港中小學生體能活動不足比率達94%。而衞生署二○一四至一五年度人口健康調查顯示,本港18歲或以上人士體能活動不足的普遍率亦有13.0%。」
 
  發言人續說:「世界衞生組織(世衞)指出,估計超過兩成的乳癌、大腸癌和糖尿病和大約三成的缺血性心臟病主要因缺乏體能活動所致。而非傳染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病和中風)、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在本港十分普遍。一旦患病,不單要長期覆診或服用藥物以控制病情,更可能面對併發症及死亡的風險。疾病令病人的工作及自理能力降低,對個人、家庭,以及整個社會都造成影響。」
 
  發言人補充,由童年開始至成年階段恆常進行體能活動,對健康有莫大裨益,包括可增強體能,如心肺適能和肌肉力量、減少身體脂肪、降低患上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促進骨骼健康,以及建立抗逆能力和減少抑鬱症狀等。
 
  醫學研究亦指出,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不吸煙、不飲酒、恆常進行體能活動及健康飲食(例如選擇低鹽低糖低油的食物,以及每日進食最少兩份水果和三份蔬菜等),可以預防八成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及四成癌症個案。
 
  世衞建議五歲以上的兒童和17歲或以下的青少年每天宜進行至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成年人則每周宜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體能活動。世界衞生組織亦在二○一八年公布了《2018-2030年促進身體活動全球行動計劃》,建議成員國創造活躍的社會、環境、人民和制度,以達至加強體能活動,造就健康世界。發言人解釋,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市民已可隨時隨地做體能活動,例如搭乘交通工具時,早一、兩個站下車,步行到目的地,多走樓梯少乘電梯或升降機,或做抹地、洗擦浴缸、洗車等家務,亦屬體能活動。
 
  發言人表示,為減少非傳染病在香港造成包括殘疾和早逝的社會負擔,政府去年五月公布《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重點關注四種非傳染病(即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以及四種共通的行為風險因素(即不健康飲食、缺乏體能活動、吸煙和酒精傷害)。
 
  此外,衞生署去年十二月展開為期一年的全港性宣傳活動「健康香港2025 | 郁一郁・健康啲」,旨在加強市民對健康生活的關注和參與,鼓勵市民從「郁一郁」開始,增加體能活動,建立活躍生活模式以預防非傳染病。衞生署並為宣傳運動而設吉祥物「匿獅Lion」。「匿獅Lion」會不定期在香港不同角落「快閃」,與市民齊齊跳舞,宣傳「郁一郁•健康啲」的信息。
 
  歡迎瀏覽下列網頁了解更多資訊:
 



2019年4月5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1時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