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出席香港專業聯盟午餐演講致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三月二十五日)出席香港專業聯盟午餐演講致辭全文:
 
PC(香港專業聯盟主席劉炳章)、Anthony(香港專業聯盟義務秘書周永健)、各位專業聯盟領導、會長、副會長、各位council member和各位專業界朋友:
 
  大家好。很多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今日來這裏與大家就二○一九/二○年度《財政預算案》作一些分享。
 
  由於這個預算案已經發表了約三個星期,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已知道當中的一些內容,所以我今日預備了一個power point,準備重點介紹幾點,然後留多些時間在我們的答問環節,或者會比較好些,好嗎?我盡量掌握在十五至二十分鐘內把這個power point說完。
 
  今次在預備這《財政預算案》時,我們較往年需要更多時間觀察留意及了解外圍的情況,從那裏反思究竟我們香港應該怎樣做。在預算案裏我提出,因為香港很細小,作為一個細小全開放的經濟體,我們一定要知道全球的政治和經濟格局會怎樣和如何影響我們。這樣預備對我們會好一點,一方面從風險管理角度,另一方面亦從掌握機會的角度。
 
  其實環球政經格局有五個主要點需要我們注意。第一,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中美關係。這方面所說的並不單是貿易磨擦。我還記得在預備預算案時,即二月時,那時中美貿易談判曾經有段時間曾談到差不多很接近要簽約,不知道大家還否記得?不經不覺又已過了一個月。我們的研判是中美在貿易方面的衝突能夠達成協議的機會仍很高,這都是可喜的。但中美之間的衝突不會因為這樣而完全解決,因這那是一個很深層次的矛盾。大家在報章上可能都有看過科技方面的一些例子,所以往後我們認為中美之間的關係都可能會時好時壞,會有一些緊張的時候,如果這樣的話,對環球金融市場的影響會比較大,亦會影響我們。如果我們回想去年十一月,你便會很有感覺。十一月時其實就是貿易戰的氣氛令我們感覺最差的時候──資產市場下跌、投資情緒差,方方面面都有。
 
  第二點我想點出的是國際之間其實在過去幾年出現比較嚴重的單邊主義、民粹主義。換句話說,就是只顧自己,沒有那麼多去關顧國際上的一些事情。其實美國的取態是這樣,大家看看歐洲也是這樣,這有甚麼影響?有兩點,第一,二○○八環球金融海嘯之所以很快全世界可以在這個陰霾之下走出來,其實是因為當時世界各國大家齊心合力一起去解決問題。而現時因為單邊主義和民粹主義,如果再出現類似的情況時,大家互相合作未必會那麼容易,因為本土主義和民粹主義不單影響有關國家自己的政治或經濟,其實也影響了它的國際關係。第二點,就是上次金融海嘯後,其中一個重要手段是量化寬鬆,推了很多金錢入市場,令美國過了這麼久仍未恢復原狀,即我們所說的正常化。
 
  我還很記得去年十月在IMF,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集團年會中,我自己問聯儲局主席他怎樣看加息,他當時都是預計今年仍然會繼續按原本計劃加息兩次或以上。現時看得很清楚,這件事似乎不會發生的。這含義是甚麼?如果出現一些環球危機時,除了互相之間未必一定能夠合作之外,你的政策空間很有限。錢投放了這麼多、息口現在又這麼低,幾乎你如果要再減都不是有太多空間讓你減。換句話說,出現那些情況時的風險會高些。
 
  這兩個是比較負面,比較令人擔憂的。比較正面的是甚麼?比較正面的是其實亞洲在過去這數年的發展很快,除了數個成熟的經濟體,例如日本、韓國、台灣和我們之外,其實發展中的亞洲經濟增長很快,達百分之六。IMF估計未來都是持續高增長的,包括印度在內。換句話說,以往的營運模式是由亞洲生產便宜的貨運到美國、歐洲消費。日後便不是了,因為亞洲經濟發展那麼好、中產階級不斷膨脹,人們收入好,將來很可能是亞洲生產便亞洲消費,甚至歐美消費品運來亞洲消費。這對於產業鏈,對於貿易流的影響其實很大。這是我們的機會所在。
 
  另外「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我便不多說了,大家都耳熟能詳,創科浪潮都是。這五個因素其實影響着環球經濟格局。今年是如何?二○一九年,扼要而言四個字就是複雜多變。因此今年的經濟增長我們估計是百分之二至三。百分之二至三是如何定?其實我們前年的經濟增長是百分之三點八;去年是三;今年是二至三,與以往兩年比較是穩定了,你亦可以說是沒有那麼樂觀。如果說長期增長趨勢,每十年、每十年地看的話,過去十年,我們的趨勢增長大概是二點八,現在我們所講的二至三都包含了它,但都是比較保守的。那麼我們做預算案,除了說今年,我們也會預測未來五年。除了接下來的一年外,其他四年我們用百分之三來做那個預測,主要原因是希望二○一九年雖然複雜多變,如果中美貿易磨擦可以「傾得掂」,有多一點正面因素,令我們往後那個增長便會快一點。如果以去年作參考,去年第一季我們的增長是四點六;第二季跌至三點五;第三季跌至二點八;第四季跌至一點三,很多人都「跌眼鏡」,估不到我們第四季跌得那麼快。我們大致上就是一個這樣的情況,因此在預算案編制期間便常常說要撐企業,撐企業為了穩經濟,穩經濟便要保就業。我們現時失業率只是二點八,可以這樣說,就業情況是不錯的。而我們做這麼多事都是希望利民生。
 
  在預算案諮詢過程中,很多人跟我們說,你可否論述一下香港經濟發展的藍圖,所以我們選了兩個產業作為例子,作一些詳細些的闡述──一個是金融服務,因為這是我們的全面優勢。另一個是甚麼呢?就是創新科技,因為這個是我們過往兩年預備達千億投放下去,想催谷它發展起來的一個行業。由於在座各位都是專業人士,所以我會比較多說經濟方面。
 
  譬如就金融服務來說,金融服務我們IPO全世界第一,過去十年裏,不計算去年,我們都有五次。表面看我們很成功,但其實金融服務不只是股票市場,不只是IPO,即使是股票市場,我們去年亦做了一些動作,同股不同權可以上市、無收入的生物醫藥科技公司可以上市,結果我們去年IPO上市集資2,800多億元,全世界我們再次排第一。我們去年有七間這類新經濟公司上市,如果我們剔除那七間,去年我們不是第一。但更重要的是,當我們這樣做了一個調整,換句話來說,我們的股票市場與新經濟會貼近一些,日後來上市的這類公司,以及因為這類型公司所引致的股票市場估值、交易量,各方面都會帶起,這是一個例子。例如以往我們說股票市場很暢旺,但香港債券市場一般,我們去年便做了兩件事,第一件是Pilot Bond Grant Scheme,吸引未曾在香港發債的公司、機構來這裏發債,由我們津貼一半的專業費用,一個個案250萬,最多可以申請兩個。如果發綠色債券,你知道綠色債券要符合一定條件,認證的開支我們都會補貼,大約10萬美元──結果去年在香港發綠色債券的有亞洲發展銀行、歐洲發展銀行,世界銀行也有來發行。我們去年綠色債券總共籌得的錢大概110億美元,是前年的三倍以上,所以有時小小的政策上調整只要對得準,其實是可以發展起來,這兩個是一個例子。
 
  今年我們又怎樣?今年我會放很多精神在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因為一來我們現時在這方面,香港的總資產規模是24萬億港元,亞洲除了日本外,我們最大。而粵港澳大灣區7 000萬人口,全中國差不多可以說是最富庶的地方,換句話說,這區域的人的資產管理需求會很大,因為他們想配置一些資產在境外投資,我們怎樣可以「食住這條水」?我們過去兩年改了一些法例,讓基金更容易以不同方式在香港成立。未來我們會研究如何可以針對一些private equity,即私募基金,在稅務上給予優惠,吸引它們來香港註冊成立、在這裏運作。你看美國的創科這麼成功,其實它的私募基金發揮的作用很大,將一些市場的基金引入這些實體經濟裏。在這樣的過程中亦可以幫我們製造多些好的就業機會,亦帶動專業服務,這個是一個例子。
 
  而創新科技方面,時間關係,我不詳細講每一版power point。或者我再補充一點,除了剛才提到的,還有一個行業我們覺得大有可為的便是保險業。保險業有段時間,尤其是香港的人壽保險市場相當成熟,但在一般保險方面,我們是慢慢地吃虧了。那麼為甚麼我們覺得這個是有得做?因為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裏將來保險的需求都大。根據TDC(香港貿易發展局)一個研究,內地的朋友大概將他們每個月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七左右用來做投資或買保險相關產品,所以生意額會大。第二,現時「一帶一路」倡議及內地政府經常鼓勵內地企業「走出去」。這些公司「走出去」時,它要管理它在外的風險,所以我們將自己定位為保險中心,吸引譬如一些自保保險,一些再保險放在這裏做。除了這些外,財資中心放在香港,我們有稅務優惠;境外的總部放在香港,亦可產生更多好的就業機會。在保險方面,接下來我們會大力與業界商量怎樣可以加強,因為在過去一段時間裏,我們是吃虧了。
 
  簡單一句,在創科來說,我們承諾投入千億元進去,因為我們起步遲了。我們有我們的優勢,包括我們的大學有一流的科研,在某些範疇我們在世界上都很知名,但如果要發展這個產業,一定要有些創科公司在這裏。創科公司要來,它便會問一個問題──我們是否能請到人?所以,人才及一個蓬勃的生態系統是創科成功的先決條件,而這兩事宜是互惠因果。
 
  過去這段時間,我們投放資金便是朝着這方面,一個就是發展創科基建──落馬洲河套便是例子。落馬洲河套要到二○二一年才有地。在此之前,我們投放錢進去科技園的擴建;另外在將軍澳工業邨有一些先進製造業的基地在進行中,大概到二○二○、二○二二左右會陸續落成。去年,我們給了科學園100億,其中30億要它興建一些大家共用的一些創科基建,譬如是實驗室、研究室等設備。第二就是推動研發,研發方面除了錢之外,在稅務方面給它加倍扣稅。第三是要吸引人才。吸引人才方面,去年給科學園100億,其中要它成立兩個平台,一個是醫療科技健康方面;另一個是人工智能大數據方面。概念是甚麼?我們給每一個平台50億,讓它吸引一些國際和內地的頂級科研機構和大學來香港,與香港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大家合作。它來的時候可以帶來人才,每帶來三個人來便要請一個香港人,另外再給兩個實習機會給我們的學生,希望通過這樣可以比較快速地把一些科研項目,尤其是一些中下游的科研項目帶過來,把人才也帶過來。我們亦同時配套一些資源給我們的博士後學生、一些研究員參加這些計劃。目前來說,應該在今年第四季左右我們會公布一些詳細內容。但是如果說有興趣、正與我們商談中的有英國很有名的大學──牛津、劍橋、Imperial,即是帝國學院、UCL,這些都是。在美國來說,譬如哈佛、Stanford、Johns Hopkins、MIT,還有數間一直在商談中。我們都頗有信心,這個項目可以吸引到頂級的科研機構來香港,和香港合作。它帶一些人才來,同時亦會聘請我們這邊的人才作培養。
 
  另外,粵港澳大灣區有一點大家不知道有否留意,《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裏提到會有一些辦法給內地的一些血液樣本、一些病人的數據,在一個有合適管理辦法之下可以「過河」來到香港。你想像一下,如果資料可以來到這裏,我們有了資料就可以研發一些藥物,這些藥物將來的市場不只是七百萬人,是在說七千萬人,甚至十三億人。而這些數據、這些資料外國的藥廠或公司全部都沒有,都很想擁有,因為如果有這些資料,它們做藥物研發各方面的時候,其實是很有利。如果用這一個做例子,你們可以想想我們在科學園的平台,有機會不只是吸引一些科研機構,甚至是這些公司來。這些公司來的時候,有機會在這方面發展一個產業出來。簡單幾句,在創科方面便是如此。
 
  專業服務方面,之前推出了專業服務協進支援計劃,這個仍然繼續在運作中。資金上亦繼續有。我們認為除了一些針對性的計劃外,也要在粵港澳大灣區裏繼續和內地爭取讓我們的專業服務能優先進入市場及相關的工作。此外便要做好我們整體經濟發展,其實專業服務是一個衍生需求來的,當經濟好的時候,需求自然會大。支援企業措施這方面我不詳述了,大家都耳熟能詳,如果不清楚的話,可以在答問環節的時候解答。
 
  最後值得提的還有兩點,第一是提升我們的競爭力和生產力,其中有兩項:第一項就是關於未來基金。未來基金是我們財政儲備一部分。我請了幾位專家研究一下我們是否可以從未來基金考慮拿一部分出來,在兼顧投資回報率的同時,投資一些有利提升我們的競爭力和生產力的項目?舉例在數碼港、大學裏其實我們培養了不少獨角獸。這些獨角獸,我們看見一些外國的主權基金都有投資,其他的基金也有投資,反而我們沒有投資。我們沒有投資是因為外匯基金投資的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捍衞聯繫匯率,對嗎?所以外匯基金從來基本上不會考慮投資香港的資產,主要原因是你要捍衞聯繫匯率,那甚麼時候你才要用這些錢?那當然是境況不好的時候,有可能是有人來「搞你」的時候。如果這樣,你要用錢沽這些資產出去,價錢一定不會好。還有因為我們的「盤」那麼大,更可能自己「沽冧」自己。所以,以往來說,基本上不會投資香港資產。但是整個財政儲備現在有一萬一千多至一萬二千億,是否可以研究拿部分出來投資,如果符合某些條件,一方面有商業回報率,另一方面亦可以再助力我們的競爭力的提升?這是其中一個我們研究的方向。
 
  第二就是把稅務政策組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提上來至財政司司長辦公室。主要原因是過去這數年,其實國際間對於稅務競爭和稅務之間的國際規矩符合的要求提升了很多。在這些工作裏,我們很多時候在政府裏都要跨局統籌,與外面「打交道」亦要高層次些,所以把它提上來。而這個也是過去一段時間,我們在與業界、專業界別溝通的時候,有不少專業界、商界都對我們說,覺得稅務政策組這個構念很好,過去兩年都做到一些事情出來,不過希望我們加大力度、加大資源,把它發揮得更好,所以我們把它提出來。
 
  最後想提的是今年我們的總收入估計是6,261億元,總支出大概是6千億元左右。其實,如果不是因為把房屋儲備金分四年回撥進來,未來二○一九/二○年是一個赤字預算。赤字並不太多只是幾十億而已。如果我們說未來的五年,未來五年我們通過房屋儲備金回撥約是八百多億元,總括來說,在這幾年來我們有些年份可能是有少許赤字,有些年份會有少許盈餘,總體來說是一個平衡的預算。
 
  最後給大家看兩個表,這個是政府財政,在二○一二/一三年、二○一七/一八年和最近這兩年的情況。大家可能奇怪為甚麼會選二○一二/一三年、二○一七/一八年?二○一二/一三年是上屆政府上任那一年。它上任那一年是再前任為它定下的預算,因為時間的問題。上屆政府接手時,如果我們看政府開支,大概是3,777億元,對嗎?到換屆時是二○一七/一八年,開支方面增加了一千億元至4,700億元。到這屆政府上任的第一份預算案我們的開支多了600億元至5,300多億元。二○一九/二○年,按現時的測算又會多600億元至6,000億元。
 
  剛才我說未來數年如以早前預測的百分之三的經濟增長率計算,我們大致上在未來五年是個平衡預算,所以目前來說不需要有甚麼擔憂。不過,我都同時想指出,其實我們的開支增長是快的。在過去這數年都是快過我們的收入,增長快過我們的經濟增長。但過去數年的開支增長我認為可以理解為早前我們在不同範疇的社會投資還不足夠,我們是要追回一點的落後,譬如上一屆政府增加比較多的是老人社福和醫療的開支。今屆政府上任後,在創科方面有大量投入,在教育和醫療方面亦有大幅投資,但是總的來說,在未來數年我們一方面要開拓多點收入來源,另外一方面亦要留意我們的支出,以至我們整體整個香港的財政是穩健,資源投放到合適的地方。
 
  主席,我在此先停下來,很樂意解答大家的問題。多謝大家。



2019年3月25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9時4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