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在北京出席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致辭(附圖/短片)
******************************
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早上好。我很高興首次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身分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首先,我和馬興瑞省長一樣,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安排這個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主題的環節,以及讓我有機會向在座各位嘉賓發言,表示衷心感謝。
正如馬省長剛才指出,大灣區是由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要國家發展戰略。現在領導大灣區領導小組的副總理韓正扼要地指出,這國家戰略的目標,是善用廣東九市和港澳互補的優勢,深化三地合作,進一步提升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香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以「一國兩制」為原則,享有高度自治,大灣區對香港是前所未有的機遇,讓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藉此為我們的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
大灣區發展的態勢良好,這並非偶然。在本月較早前舉行的領導小組第二次全體會議,韓副總理在開場發言中提到圍繞大灣區發展有三個「前所未有」。為回應本次研討會的主題,即在全球經濟中的粵港澳大灣區,我嘗試以全球經濟的角度闡述這三個大灣區的特點。
第一,韓副總理表示,中央政府對大灣區這個區域發展的高層支持和重視程度前所未有。除了習主席的個人指導外,還有20多個中央部委參加了大灣區領導小組,提供政策指導、有效協調和敲定可行的措施。舉例來說,第一次全體會議確認了在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而第二次全體會議則批准了八項涵蓋稅收以至青年創業的措施,以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等。目前全球經濟充斥不明朗和不穩定因素,以及保護主義的抬頭,九個內地城市和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在「一個國家」、「兩個制度」、「三個關稅區」和「三套法律制度」等背景下的開放和互聯互通,充分展示了具有不同特徵的經濟體如何可以共同努力,實現多贏。
第二,韓副總理表示三地政府和社會各界參與的熱情前所未有。就香港而言,我可以很容易地解釋原因。儘管香港過去取得多項成就,如連續25年被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和在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最新報告中被評為世界第二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香港不能固步自封。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的支柱產業無可避免地面對嚴峻的競爭,例如我們的貨櫃碼頭在貨物吞吐量方面已由21世紀初的全球第一下降至二○一八年的第七位,但新產業還沒有出現。此外,香港經濟的進一步增長亦面對土地和勞動力短缺的挑戰。大灣區約有七千萬人口,面積達56 000平方公里,經濟規模已超過韓國,達1.6萬億美元,為香港提供了重大的新機遇。大灣區城市群對優質的服務有龐大需求,涵蓋高等教育、法律、會計、醫療,以至包括集資、風險管理和資產管理等先進金融服務,香港作為世界排名第三的國際金融中心和以服務為主的經濟體,有能力滿足這些需求。
第三,韓副總理告訴我們,繼國家改革開放過去40年取得重大成功,大灣區將在國家進一步改革開放中發揮前所未有的歷史性作用。習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位於中國沿海對外開放的前沿,以泛珠三角地區為其廣闊腹地,大灣區的發展標誌着在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它將有助加快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為國家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提供支撐;有利於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台。
鑑於前所未有的條件和巨大機遇,我有決心帶領香港在大灣區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我們將堅守「一國兩制」原則,並善用我們的長處,包括我們在金融方面的優勢,金融業在二○一七年底佔我們的經濟生產總值百分之18.9。
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在紐約和倫敦之後排名第三。我們擁有世界第五大證券市場,通過IPO集資金額包括去年在內過去十年有六年排名全球第一,去年金額達365億美元。全球最大的100家銀行有70家在香港經營業務,而且香港在二○一七年管理的資產總額達3.1萬億美元。受惠於與內地資本市場日益緊密的連繫,香港是世界上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我們的保險和債券市場也在不斷壯大,以滿足本地、內地和海外公司的需求。
為了讓香港抓住大灣區以及不斷增長的東盟市場所帶來的機遇,本屆政府採取了一些重大舉措,當中包括為創新科技公司和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訂立新的上市制度;為滿足一定條件的在岸和離岸基金提供利得稅豁免;為債券發行提供補助,特別是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債券;與內地、英國、法國、瑞士和盧森堡落實基金互認;推出快速支付系統和虛擬銀行牌照以支持金融科技;以及建立金融學院培養本地和內地人才。大灣區的《規劃綱要》訂下了建設國際金融樞紐的明確方向,以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大力發展特色金融產業。我期待香港在實現這些目標方面發揮引領作用。
《規劃綱要》特別強調在大灣區發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雖然創新科技在二○一七年只佔香港經濟生產總值約百分之0.7,總研發開支亦只佔經濟生產總值百分之0.8,但我認為香港大有潛力為大灣區發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作出貢獻,並從中受惠。我們在這方面的優勢在於我們本地的大學,其中三所位列世界前50名內;我們兩大旗艦機構──香港科學園及數碼港──的科技轉化能力;我們的法治;完善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以及我們的國際連繫。自上任以來,本屆政府在過去20個月推出了許多政策和項目,投入了約130億美元,以提高我們在創新科技方面的能力,並提供額外稅務扣減,以鼓勵私營企業投資研發。雖然這些措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取得實際成果,但我們樂見海外著名機構非常希望與我們本地大學合作,在科學園兩個分別有關生物科技以及人工智能和機械人技術的科技創新平台設立研究中心。在過去的幾個月裏,我見證了本地大學與多所海外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包括美國的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英國的帝國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法國的巴斯德研究所和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等。此前,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創新中心亦已經在香港落戶。香港特區這些工作將有助加速在大灣區內建設主要科技基礎建設,推動跨境和跨學科的合作研究項目,並將加強產、學、研的深度整合。
此外,香港具深度和流動性的資本市場可提供私募基金直接融資或通過上市籌集資本的渠道,有助推動科技成果作商業應用。我認為大灣區不僅具備潛力成為東方矽谷,更可以成為同時具備矽谷和華爾街的城市群。
女士們,先生們,我希望引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前言中以下這一句作結:「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香港期待未來與廣東九個內地城市和澳門,以至和我們在推動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有共同願景的企業和機構緊密合作。謝謝大家。
完
2019年3月25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2時23分
香港時間12時2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