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二十二題:兒童及青少年在使用手機及瀏覽社交媒體的自制能力
*******************************
  以下是今日(三月二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莫乃光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有調查的結果顯示,兒童和青少年在使用手機方面的自制能力一般較低,而他們一旦上網成癮,便容易產生抑鬱和焦慮。有關注團體指出,兒童和青少年長時間使用手機和瀏覽社交媒體可能影響他們的作息規律、身心健康和人際關係,而他們亦有較大機會遇到網絡詐騙和欺凌,以及接觸到不良及虛假資訊。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三年,教育局和受資助社會福利機構接獲兒童和青少年上網或瀏覽社交媒體成癮的求助個案宗數,並按他們所屬年齡組別列出分項數字;
 
(二)過去三年,有否(i)就兒童和青少年使用手機和瀏覽社交媒體的習慣和該等習慣對他們身心的影響進行統計調查,以及(ii)與各持份者合作制訂指引,以協助家長加強子女在使用手機和瀏覽社交媒體方面的自制能力;及
 
(三)會否增撥資源以(i)向兒童及青少年提供輔導及(ii)向教師、家長及社區組織提供支援,以協助兒童及青少年加強在使用手機和瀏覽社交媒體方面的自制能力;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議員的提問,經諮詢有關的政策局後,現綜合答覆如下:
 
(一)教育局和社會福利署(社署)沒有備存相關的統計數字和資料。
 
(二)衞生署在二○一七年進行了「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調查,對象為學前兒童及中小學生,目的是了解他們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的習慣及對生活的影響。類似的調查亦曾於二○一四年進行。
 
  政府於二○一三年成立的「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對健康的影響諮詢小組」(小組),由教育局、社署和衞生署的代表,以及社會福利界和相關醫科分科學院等代表組成。小組於二○一四年發表了《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對健康的影響諮詢小組報告》(《報告》),並為兒童、青少年、家長及教師提供健康地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的建議。《報告》已上載至衞生署的網址。衞生署亦分別為家長、教師、中小學生製作了一套四份的健康貼士,及特設了一個專題網頁www.studenthealth.gov.hk/tc_chi/internet/health_effects.htm,方便各界人士搜尋、瀏覽及下載有關的健康資訊及資源。
 
  另外,教育局重視培育學生持守律己和謹慎的態度,正確使用資訊科技和社交媒體,實踐健康的生活方式。相關的學習元素,包括合乎道德地使用互聯網、避免沉迷上網和網絡欺凌等,已納入中、小學相關科目及德育及公民教育的課程架構,學校亦會在校本課程和活動作出規劃。
 
  教育局持續為學校提供支援,如以生活事件為題材,製作各種學與教資源,幫助教師提高學生對網絡安全和應持守態度的認識,並養成安全使用智能手機的生活習慣,亦為校長和教師舉辦專業培訓課程,提高教師對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掌握。
     
(三)社署資助非政府機構為青少年提供一系列預防、發展和補救性的服務,除協助青少年解決在學業、社交、情緒等方面的困難外,亦會按需要教導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和社交媒體的方法。有關的服務包括透過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學校社會工作、青少年外展服務、社區支援服務計劃等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此外,社署也於二○一八年十二月一日起資助非政府機構設立五支網上青年支援隊,透過青少年常用的網上平台,主動接觸邊緣及隱蔽青年,就他們的社交、情緒、個人成長發展及與上網有關的偏差行為等問題提供諮詢和輔導服務。如有需要,社工在得到青少年的同意後,會安排與他們作深入面談,提供適切的跟進服務,包括轉介他們及其家人到相關的主流服務。
 
  此外,為協助學校預防及處理學生沉迷上網,教育局為學校提供「預防上網成癮」成長課教材及相關資訊,又按需要為教師及社工提供相關培訓,以協助及轉介有沉迷上網問題的學生接受所需的專業服務,並與專業團體合辦校園嘉許計劃,推動學生健康上網。家長教育方面,「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和學校舉辦不同活動(例如講座),讓家長認識健康上網及預防子女沉迷上網的方法,提醒家長多關心和留意子女的上網習慣,並在需要時,尋求學校社工及輔導人員的協助。教育局的家長教育網頁「家長智Net」亦載有協助子女正確使用電子產品及處理子女沉迷上網的影片和文章,供家長參考。另外,教育局透過非政府機構設立熱線,為有需要的家長、教師及學生提供個別支援。
 
2019年3月2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1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