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在立法會聯席會議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政策措施的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今日(三月十九日)在立法會工商事務委員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財經事務委員會和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的聯席會議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綱要》)政策措施的開場發言全文:

主席:

  首先,我感謝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財經事務、工商事務、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四個事務委員會,安排今日的聯席會議,給予我們機會,向各位議員與香港市民介紹《規劃綱要》的內容,以及特區政府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工作。我知道教育事務委員會的委員亦獲邀參與會議。特區政府非常重視這次交流的機會,因此,今日除了我和我局的同事出席外,亦有楊偉雄局長、劉怡翔局長,陳百里署理局長和他們的同事,以及教育局的代表。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重大發展戰略,目標是通過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推動大灣區經濟協同發展,發揮三地互補的優勢,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這份《規劃綱要》是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參與草擬工作。特區政府在編制過程中,努力反映透過各政策局及部門徵詢業界及持份者所得的意見,特區政府的意見基本上都獲採納。以下我會簡單介紹《綱要》的內容。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共分十一個章節。第一、二章綜述規劃背景、總體要求等發展基本原則及目標;基本原則及目標中比較突出的有透過創新驅動、改革引領、協調發展、綠色發展、改善民生,創新完善各領域開放合作機制,深化內地與港澳互利合作。其中一項相當重要的,是堅持「一國兩制」,把國家所需和港澳所長結合起來,這才能夠充分發揮港澳獨特優勢,促進粵港澳優勢互補,實現共同發展。

  第三章闡述空間佈局,主要指出粵港澳大灣區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發揮比較優勢,從而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香港作為大灣區內最國際化的中心城市,我們會繼續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

  至於第四至十一章,每章均有一個重點,涵蓋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規劃綱要》公布後,下一步就是透過互利合作、政策創新落實《綱要》的方向和內容。過去一年多,粵港澳三地政府在中央支持下,已經在發展創新科技、促進大灣區內人流、物流的便捷流通方面推出了多項措施。有關詳情已載於立法會文件的附件。

  這些政策措施除了方便港人在大灣區生活、工作、創業、讀書、退休等,亦有助為香港開拓更多機遇,令香港經濟更多元發展。特區政府會擔當「促成者」的角色,希望透過幾方面的機制,落實更多這些措施。首先,行政長官作為中央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成員,會積極參與小組的工作,希望為香港尋找和發掘在經濟、社會和民生各方面的機遇。特區政府不同政策局亦會與中央、廣東省和澳門特區的相關部門保持緊密溝通,協助業界爭取在拓展機遇過程所需要的政策創新和突破,確保各方支持特區政府提出與大灣區有關的政策。

  至於特區政府內部,行政長官已成立一個高層次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督導委員會,親自出任主席,成員包括所有司局長,全面統籌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事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亦計劃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並委任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一方面加強內部協調,另一方面亦要加強與中央部委、廣東省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的聯繫,具體落實推進大灣區建設的工作。在這次聯席會議後,政府將會隨即就大灣區發展辦公室的人事編制建議諮詢工商事務委員會。

  此外,大灣區要發展得好,惠及香港各行各業和普羅大眾,十分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特區政府會透過一系列宣傳推廣活動,加深企業和公眾,特別是青年人對大灣區的認識。我們亦會繼續與各持份者,包括立法會議員、業界、商會、專業團體保持緊密聯繫,就如何有效推進大灣區建設聽取意見,使相關措施能更切合社會各界的需要。

  我很高興能藉着今日聯席會議的機會,與各位議員交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的意見。接下來,我們請創新及科技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局長簡介他們政策範疇內的相關重要措施。

  多謝主席。



2019年3月19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6時4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