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行政長官在北京會見傳媒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三月一日)下午在北京出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二次全體會議後會見傳媒的開場發言:
 
行政長官:各位傳媒朋友,首先很抱歉要大家久等,但大家都留意到,我們都是不久前在人民大會堂開完會議便趕回這裏,現在向大家交代一下。
 
  大家都記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會議第一次是在去年八月十五日召開,在八月十五日開完這個全體會議後做了大量工作,所以首先要多謝中央部委,特別是領導小組的辦公室,亦即是說國家發改委做了大量協調、統籌的工作,當然粵港澳三地政府亦是積極參與和配合。在二月十八日中央正式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二月二十一日我們三地政府在香港舉辦了一個宣講會,希望更多市民能夠了解《規劃綱要》中非常廣泛的內容,亦有更多社會參與。今日領導小組都留意到在公布《規劃綱要》後,整體的社會反應是積極和正面的。
   
  今日的第二次會議主要是──第一,回顧二○一八年的工作和討論二○一九年的工作重點。在我的匯報裏,領導小組特別要求我講關於香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工作,因為大家留意到在發展規劃裏七個有關實體產業的內容中,創新及科技是放在第一章,雖然稱為《規劃綱要》第四章,但其實是這七個範疇中第一個被提及,反映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放在很優先的位置。內容方面,其實我在宣講會中,如果大家有留意我在宣講會的演辭,很大部分都是說中央支持香港發展創新科技而推出的各方面政策,以及特區政府本身為提升自身的能力亦推出了很多政策。這些在中央支持下的政策和香港特區自己推出的政策將會結合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有關創新科技的藍圖內。
   
  韓正副總理特別提到,我們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有三個很有利的因素,甚至他形容是前所未有的因素── 第一當然是中央的高度重視,大家都留意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被視為一個國家的戰略;第二方面,就是三地政府和社會都很有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熱情;第三,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現時正處於一個很有利的歷史發展條件,因為在經過國家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後,將會進入深化的改革開放,在此時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是有特別意義。會議上亦再次重申,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一個特色是「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三個法律制度」,所以必須堅守「一國兩制」,用好「一國兩制」的優勢,但亦要應對在「一國兩制」之下所需要的一些制度創新和突破。
   
  另一點今日同意的是按着韓正副總理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最重要是符合三地人民的需求和利益,所以今日很具體地同意了一系列有利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政策措施。今日同意了八項,但是在接下來的二○一九年,韓正副總理要求三地政府和中央相關部委成熟一項推一項。今日成熟了的,可以向大家公布的一共有八項,現在重點和大家說說。
   
  第一項關於稅務。同意了的措施就是出台關於居民個人183天判定標準的操作辦法,因為過去一段時間,香港人在內地工作就業都是擔心這個183天會影響到他們。現在明確指出,個人所得稅居民有關183天判定標準的具體操作方法將會如下:就是在中國境內停留的當天如果不足24小時,便不計入中國境內的居住天數。這好處當然是由於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現在是「一小時生活圈」,我們將會見到很多港人可能每一日來回大灣區,他在香港居住,但是上大灣區做各方面的事情,或者看看自己的投資、產業,或是科研的人才要上去大灣區裏做一些合作研發的工作,如果沒有這個新的定義標準,一過境便計作一日。大家都聽過有些人提出這樣會窒礙了人的自由流通,現在如果一日停留不足24小時根本不算作一日,某程度上是一個很大的放寬。
   
  第二個措施是出台關於境外人才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政策。這補貼政策其實現在很有限地適用於前海和橫琴,換句話說,內地城市希望能夠吸引一些人才到內地工作,包括前海、橫琴等,便會由當地的市政府補貼,即是說他在香港交的稅和內地交的稅的差額由當地政府補給港澳人士,而這補貼是免徵個人所得稅,現在這措施是將這一種補貼政策適用於所有大灣區的內地九個城市。
   
  第三個政策是支持大灣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會有一個考核制度。廣東省裏有一些事業單位,即是未去到做廣東省公務員,但有些屬於省的事業單位,可以公開招聘港澳居民做這些工作,稍後會有一些相關的管理辦法或程序出台,相信是招聘一些屬於高端人才,或者省裏比較欠缺的人才,便會用這一個政策。
   
  第四,某程度上是我們極力爭取的,就是一些政策鼓勵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的九市創新和創業。現在內地有不少這些項目,包括前海的深港青年夢工場,我相信很多傳媒朋友都去參觀過。我們早前建議這一種方便港澳青年在大灣區創新創業的項目應該多做、大做,所以我們向中央提出希望能夠有多些這類計劃。事實上,我們在二○一八年十二月已經推出一個試驗計劃,由一個非政府青年機構在香港招募一些合適的青年,他們有志在大灣區創業,招募後便幫助他們落戶到深圳的三個創業基地,分別在南山、羅湖和福田。當然,他們落戶在這些創業基地後都會為他們提供很多服務,包括創業支援、輔導、引路、孵化,亦會為他們結合一些民間資源,例如近月成立的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及青年公益基金。這些基地不只是工作的地方,亦有全面配套服務,讓香港青年可以在大灣區創新和創業。我們的原意都是希望在這個試驗計劃做了一段時間後,在二○一九年爭取在大灣區其他市都成立類似剛才我所說深圳的創新創業基地。我們事實上接觸了的市,包括廣州、佛山、東莞、中山、珠海和惠州,全部的市領導都很支持,他們都很願意找地方做這些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到二○二○年,我們希望當各市都有這些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可以成立一個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的聯盟,更方便香港的青年一次過知道在大灣區有甚麼讓他們創業的資源。二○一六年特區政府成立的青年發展基金可以在這方面提供一些資金,讓他們在內地創新創業。
   
  香港自己有這打算做,那現在這第四項措施是如何由廣東省配合,讓這些到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九市的青年更容易創新創業,措施如下:來廣東九市創業的港澳青年可以與廣東省的青年同等享受一些創業培訓補貼、一次性的創業資金、創業帶動就業的補貼、租金補貼、創業孵化補貼、初創企業經營者素質提升培訓,各項這些他們本來只給廣東省青年的創業扶持政策,將會同樣適用於港澳青年。如果有一些優秀的港澳青年創業項目,甚至可以給他資助,讓他創業、讓他的事業做大、做強。詳細情形粵港澳三地政府會聯繫,希望更清楚地告訴一些有意去大灣區創業的青年知道。
   
  第五個措施是有關創新科技,出台一些港澳高校和科研機構可以參與的廣東省科技計劃,包括是專項或一些基金等,會為此制定實施方法。這是近年我們的高等院校極力爭取的,希望能夠在廣東省都參與這些項目,並且獲得廣東省為這些項目提供的經費資助。
   
  第六個措施是全面啟動粵港澳大灣區出入境便利化的改革試點。這個試點是方便港澳居民,港澳居民持有的來往內地通行證,即我們的回鄉證,會有一些便利化的應用,進一步方便港澳居民持有回鄉證便可辦理各類事務。

  第七個措施是有關跨界的車輛,會分階段、有序地實施港澳非營運的小汽車經港珠澳大橋口岸出入內地的便利政策。換句話說,是有序、分階段,香港有私家車的人可更容易使用港珠澳大橋進入廣東省,但大家留意這是單方面的,即港澳車輛可這樣進去,但粵車難以這麼寬鬆地進來,因為我們容量的制約。
   
  最後一個是有關貨物的跨境便利,就是擴大兩地海關跨境快速通關對接項目的實施範圍。大家都知道,近年我們創新科技署轄下的附屬公司研發了「跨境一鎖」的技術,現在有了「跨境一鎖」,有些貨物可以利用這個新技術,減省查驗、清關的時間。現在適用於部分大灣區城市,這個建議是擴大應用範圍,希望在粵港澳大灣區九市所有貨物的口岸都可以適用,可以減省時間。
   
  總結而言,上述八項措施都非常能回應香港市民向我們反映他們希望在大灣區看到的方面,亦符合我們很早前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其中一個重點丶優先要做的,希望在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都更便捷,今日幾項措施都是圍繞這些便捷而提出,可以向大家說,這些措施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中央部委的支持,是經過他們很深入的研究,某一些真的可以說是特別優惠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正如我剛才所講,二○一九年相信陸陸續續還有這些措施落實推行,我們亦會就這八項措施馬上和一些相關的業界或者社會廣泛宣傳,亦希望他們回饋更多意見予特區政府,我們會繼續反映市民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期望和他們的訴求。
  
 
2019年3月1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1時42分
即日新聞  

圖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三月一日)在北京會見傳媒。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三月一日)與在北京工作、經商和就學的香港人會面。圖示(左起)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主任梁志仁、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林鄭月娥及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陳國基在聚會上祝酒。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右一)今日(三月一日)與在北京工作、經商和就學的香港人會面。

網上廣播

行政長官在北京會見傳媒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