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七題:對離院長者和殘疾人士的支援
********************
  以下是今日(二月二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梁耀忠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的書面答覆:
 
問題:
 
  政府與醫院管理局現時合作推行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支援計劃),為剛離開公立醫院的高危長者提供一系列支援服務,旨在減低他們再次緊急入院的比率。此外,關愛基金於二○一八年二月推出支援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後離院的長者試驗計劃(試驗計劃)。試驗計劃為期三年,而其服務對象為剛離開公立醫院並經醫護人員評定為有過渡期護理服務及支援需要,但未能受惠於支援計劃的60歲或以上人士。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支援計劃的下列資料:(i)營運家居支援隊伍的非政府機構名單、(ii)家居支援隊伍數目、(iii)支援服務的詳情、(iv)參與計劃的公立醫院及專科部門名單,以及(v)過去五年每年的參加者人數、總開支、每項支援服務的使用人數、所涉開支及單位成本;

(二)長者再次緊急入院比率的計算方法為何,以及過去五年,支援計劃在減低該比率方面的成效;

(三)試驗計劃自推行以來的下列資料:(a)參加者人數及按他們所屬共同付款級別列出分項數字、(b)每項服務的詳情及使用人數、(c)參與計劃的公立醫院及專科部門名單,以及(d)已離開計劃的參加者的人數,並按下列離開原因列出分項數字(以表列出):
(i)沒有合適的服務提供者/服務組合、
(ii)服務期結束、
(iii)將會/已經獲編配/接受資助社區照顧服務或資助/私營院舍照顧服務、
(iv)離世、
(v)已有家人或家傭等照顧者,以及
(vi)其他原因(例如入院、離港);

(四)政府如何照顧居於社區的殘疾人士離院後的支援需要;會否把殘疾人士列為上述兩項計劃的服務對象;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五)鑑於試驗計劃的參加者在六個月服務期後如仍有照顧及支援需要,只能申請綜合家居照顧服務或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但該兩項服務的輪候時間目前頗長,當局有否機制確保不會有服務真空期;如有,詳情為何;如否,會否建立此機制;

(六)鑑於試驗計劃獲關愛基金撥款約2.26億元推行,試驗計劃(i)至今的開支總額及各項開支的細分數字、(ii)目前提供的服務名額,以及(iii)目前的服務單位成本;及

(七)鑑於社會福利署會委託顧問檢討試驗計劃的成效,獲聘顧問的團隊的成員人數、名單及背景資料,以及顧問費開支預算為何?

答覆:
 
主席:
 
  就議員的提問,我現答覆如下:

(一)「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支援計劃)以跨專業的模式,主要為離院回家而有較高風險再次緊急入院的60歲或以上內科病人提供過渡性的「一條龍」綜合支援服務。在支援計劃下,每間/每組參與計劃的醫院管理局(醫管局)醫院均設有一支由醫生、護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等組成的「出院規劃隊伍」,為病人出院前制訂個別的離院計劃。每支「出院規劃隊伍」並會夥拍一支由醫管局委託的非政府機構負責營運、並主要由社工及護理員組成的「家居支援隊伍」,為這些病人提供離院後的支援(例如轉介有需要的病人往醫管局的老人日間醫院繼續接受護理和康復服務及由非政府機構提供過渡性的家居支援服務等),並為他們的照顧者提供培訓及支援,讓病人可居家安老。過去五年,每年參加支援計劃的人數約為33 000人。

  現時參與支援計劃的醫管局醫院及營運其夥拍的「家居支援隊伍」(共13支)的非政府機構如下:
 
  每間/每組
參與支援計劃的醫院
營運左列醫院/醫院組別夥拍的「家居支援隊伍」的非政府機構
1.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及律敦治醫院 循道衛理中心
2. 瑪麗醫院 香港仔街坊福利會社會服務中心
3. 廣華醫院 救世軍
4. 伊利沙伯醫院 鄰舍輔導會
5. 將軍澳醫院 基督教靈實協會
6. 基督教聯合醫院 基督教靈實協會
7. 明愛醫院 香港明愛
8. 瑪嘉烈醫院及
北大嶼山醫院
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
9. 仁濟醫院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10.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東華三院
11. 北區醫院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
12. 威爾斯親王醫院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13. 屯門醫院及
博愛醫院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過去五年,支援計劃每年的總開支如下:
 
年度 總開支(百萬元)
二○一四至一五 171.6
二○一五至一六 176.2
二○一六至一七 182.7
二○一七至一八 187.3
二○一八至一九(修訂預算) 192.4

  醫管局沒有就支援計劃的每項支援服務備存分項開支及單位成本。

(二)醫管局曾根據支援計劃試行時所收集的數據評估計劃的成效。結果顯示參與支援計劃的病人使用急症室服務及緊急住院的次數顯著減少,而量度他們的身體機能、日常自理活動的能力及生活質素的測量指標,如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和標準12題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SF12)等,均有所改善。由於支援計劃反應理想,政府自二○一二年起已將計劃常規化,並於全港實施。現時,醫管局一直持續以問卷形式收集服務使用者對「家居支援隊伍」的意見。

(三)、(五)、(六)及(七)「支援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後離院的長者」試驗計劃(試驗計劃)於二○一八年二月開始推行。試驗計劃的服務分為過渡期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和過渡期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兩種。過渡期院舍住宿照顧服務的內容包括基本及特別護理、膳食服務、個人照顧服務、註冊醫生定期探訪、定期的社交康樂活動及洗衣服務等。至於過渡期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的內容則包括基本及特別護理、個人照顧、復康運動、日間護理服務、護老者支援服務、暫託服務、輔導服務、24小時緊急支援、家居環境安全評估及改善建議、照顧者訓練及支援服務、家居照顧及膳食服務、交通及護送服務等。

  試驗計劃於醫管局轄下三個醫院聯網(九龍東、新界東及新界西聯網)的十間醫院(基督教聯合醫院、將軍澳醫院、靈實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北區醫院、沙田醫院、大埔醫院、屯門醫院及博愛醫院)推行。試驗計劃沒有指定參加者須屬於何類病科。

  截至二○一九年一月底,共有471名60歲或以上人士使用試驗計劃的服務。當中按共同付款級別劃分的人數,以及使用上述兩種服務的人數如下:
 
共同付款級別
(共同付款比率)
人數 試驗計劃的
服務種類
人數
I (5%) 69 過渡期院舍
住宿照顧服務
272
II (8%) 236
III (12%) 57 過渡期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 166
IV (16%) 69
V (25%) 10 兩者皆有使用 33
VI (40%) 30
總計: 471 總計: 471

  此外,471名上述參與試驗計劃的60歲或以上人士當中,有277名接受試驗計劃的服務後離開試驗計劃,當中並沒有參加者因為服務期限結束而離開。已離開試驗計劃的參加者按離開原因劃分的數目如下:
 
離開試驗計劃原因 人數
獨立生活或由家人照顧 167
獲編配資助/私營院舍照顧服務 41
獲編配資助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 32
離世 18
其他(包括入院、離港等) 19
總計: 277

  在試驗計劃下,社會福利署(社署)成立了主要由社工組成的離院支援組,評估參加者在過渡期服務後的需要,並作出適當轉介,盡量讓他們能在離開試驗計劃時無縫銜接至其他資助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

  截至二○一九年一月底,試驗計劃下已支出的津貼金額約1,440萬元(當中包括約800萬元為參加者提供服務的資助、約560萬元社署離院支援組的人手開支,以及約80萬元成效檢討和行政費)。試驗計劃預計在三年內可為最少3 200名60歲或以上人士提供服務。社署沒有備存目前的服務單位成本。

  社署已於二○一八年六月委託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就試驗計劃進行檢討。顧問團隊由中文大學醫學院公共衞生學講座教授楊永強教授率領。顧問團隊其他主要成員還包括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另外兩位教授,以及數位研究員。顧問研究的總開支為約295萬元。

(四)除了長者社區支援服務外,社署一直致力提供各類資助社區支援服務,為居於社區的殘疾人士提供適切的社區支援和日間照顧服務,增強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讓他們能繼續在家中生活,全面融入社群。現時全港四間由社署資助的日間社區康復中心,分別於香港、九龍、新界東及新界西為剛離院而仍須接受持續康復訓練的人士提供服務,提升他們的活動機能及自理能力,並協助他們繼續在社區生活。十五歲或以上剛離院的中風病患者、腦部受損人士、肢體傷殘人士或受疾病影響活動機能的人士,若獲醫管局醫生/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轉介,均符合資格接受日間社區康復中心的服務。

  對於需要家居照顧服務的嚴重殘疾人士,社署透過嚴重殘疾人士家居照顧服務及嚴重肢體傷殘人士綜合支援服務(綜合支援服務)為他們提供一系列的綜合到戶服務,包括個人照顧、護理及康復訓練等,以減輕其家人/照顧者的壓力,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

  兩項服務均不設年齡限制,同時亦透過個案管理服務提供一站式的支援服務予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家人,從而統籌和協調跨專業的服務,使殘疾人士在不同人生階段得到適時及所需的康復及福利服務。綜合支援服務更提供特別津貼支援需要經常護理照顧的合資格嚴重肢體傷殘人士,減輕他們在醫療器材及醫療消耗品等方面的負擔。
 
2019年2月2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9時1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