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教育局局長就「落實多元教育 紓緩學生及家長壓力」議案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日(一月三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李慧琼議員動議的「落實多元教育 紓緩學生及家長壓力」議案的開場發言全文:
 
主席:

  我感謝李慧琼議員今日就「落實多元教育 紓緩學生及家長壓力」提出議案,多位議員也就議案提出修正案。教育一直是各位議員關心的議題,從剛才九位議員的發言中可以切切實實感受到大家都緊張和關心教育,亦看到大家從不同角度就教育問題及看到的情況表達意見。與特區政府一樣,大家都希望為我們的青年人提供優質教育,幫助他們成才,貢獻社會。我會先闡述政府對今日議案的看法。
 
  為學生提供多元和優質的教育是政府一貫的教育目標。我們持續優化,可能用「優化」,毛(孟靜)議員會不太高興,我們持續優化中小學課程,不斷投放資源,培訓老師,改善教育質素,近年透過推動全方位學習,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育,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他們的多元志趣和能力,讓他們能全面發展,成為才德兼備的人才。
 
  五育並重和多元化的學校教育可以照顧學生的不同需要,目的是讓他們可以掌握所需的知識、態度和技能,促進全人發展,再配合多元化的教學策略,讓學生「走出課室」和全方位學習,擴闊視野,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
 
  不同地區/國家的教育制度各有特點,其課程架構、教學及考評制度,都建基於自身的教育發展、社會文化、經濟、地理等因素。對香港而言,我們重視兩文三語、鼓勵學生認識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等,這些是針對香港的需要而制定。為配合全球教育的趨勢,我們適時改善課程,其中包括推動STEM教育,讓學習模式更趨多元和富創新精神。事實上,香港的教育質素在世界各地廣受認同,香港學生在不同範疇的表現突出,不少學生在國際比賽都能獲得優異的成績,由此可見,本地學校教育及課程絶不遜色於其他地方。
 
  除了有特色的香港課程,在政策層面,我們的教育體系亦有多元化的發展,以照顧不同學生群組的需要,供家長和學生選擇。部分私營及直資學校也提供非本地課程,家長可按其子女的學習需要選擇入讀。
 
  與很多亞洲地區一樣,香港的教育常常被詬病為壓力太大,這是一個值得社會一起討論的問題。我們必須明白,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需要學習如何面對和管理不同成因的壓力,包括考試、升學、人際關係等,亦希望他們能將其轉化為正面的動力。這是成長的階段。我們需要輔導學生正面面對壓力,而部分社會人士很容易將學生的壓力歸咎於教育制度或公開考試,我承認學業是學生生活的重要部分,所以過分的操練及着重應試文化當然不好,需要改變,但社會文化、大眾對成就的看法、家長心態及對子女的期望等因素亦可能是青少年壓力來源。我們必須從多方面梳理問題癥結,幫助他們疏導壓力,正面面對挑戰。

   因此我們以加強價值觀教育作為課程的其中一個重點,亦是為了裝備學生迎向人生的挑戰。我們亦不認為選擇就讀國際學校或報考外地公開考試的學生一定沒考試壓力。
 
  新高中學制的推行,以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取代過往兩次具篩選的公開考試,在我們的角度已經減少了學生的考試次數和壓力,雖然剛才李(慧琼)議員提到現在變為「一試定生死」,這個我認為可在社會多作討論。政府亦推動「促進學習的評估」,更新了家課與測驗指引,要求學校靈活設計課業,避免機械式的操練,釋放空間讓學生發掘興趣和個人所長,獲學界正面的回應。
 
  主席,我們一直致力為學生提供多元而優質的教育,並不斷更新課程和提升教學質素。我會繼續在這裏小心聆聽各位議員的意見,待聽取各位議員的發言後,我會作整體回應。

  多謝主席。
 
2019年1月31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2時3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