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出席香港經濟峰會2019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今日(十二月十日)出席香港經濟峰會2019的致辭全文: 

文禧(新城廣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宋文禧)、Alice (《信報》總編輯郭艷明)、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早晨!我很高興再次出席新城財經台和信報財經新聞合辦的香港經濟峰會2019,回顧最近的環球經濟局勢,並與大家分享香港在建設大灣區的角色和機遇。 

  香港今年以來經濟增長是不錯的,本地生產總值在首三季錄得3.7%的實質增長,跟二零一七年全年增長差不多,而失業率亦維持在2.8%,是二十年來最低水平。但是,環球經濟增長近期有所減慢,相比一年前全球經濟前景一片昇平,同步增長的預測,近幾個月來變為同步下行的風險加劇,中美貿易糾紛拖累全球經濟氣氛,香港經濟以及資產價格都受到影響,住宅物業市場稍為冷卻,股票市場在最近幾個月亦隨着大市有不少波動和調整。 

  在多個不明朗的因素當中,保護主義升溫無疑是當前全球經濟的一個重要威脅。雖然美國目前同意暫時不會調高對中國額外關稅的稅率,有助緩和短期的緊張氣氛,即使中美都願意透過磋商達成共識,但雙方對此有不同的表述及期望,因此貿易糾紛的中期形勢仍然有待觀察,往後發展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 

  事實上,貿易糾紛除了對內地經濟有影響之外,亦預計會拖累美國經濟。貨幣政策方面,美國聯儲局今年以來已經加息三次,並將會在下個星期再次議息,然而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近日指利率「稍低於」中性水平,給人的印象好像是「改了口風」,即未來的加息步伐稍為減慢。另外,近期美國孳息曲線出現部分倒掛,二年和三年短息高過五年息口,為11年來首次,雖然二年和十年的息口未出現倒掛,但已令不少市場人士憂慮美國會否跟從以往經驗在稍後時間出現經濟衰退。事實上,國基會在今年十月已將美國二零一九年的增長預測從2.7%調低至2.5%。 

  至於英國「脫歐」方面,英國國會經過五天的激烈辯論,將於明天投票表決「脫歐」草議,對英國政治及經濟形勢帶來莫大變數,而歐盟和英國最終會否在明年三月法定期限屆滿前達成最終協議,以實現有秩序「脫歐」,仍是未知之數。 

  在這樣的外圍環境下,我們更應該抓緊粵港澳大灣區這個眼前的機遇,大灣區是國家經濟實力最強、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以少於1%的土地和5%的人口,貢獻了全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2%,透過區內城市充分發揮互補的優勢,我們必定能夠提升整個灣區的全球競爭力,建設成國際一流的灣區。 

  今日這個論壇的主題是「起動新經濟 邁進大灣區」,毋庸置疑,大灣區在創科領域上的資源和優勢尤為突出。香港的大學的世界排名屢居前列,在QS(Quacquarelli Symonds)《2019年世界大學排名榜》,共有四家大學打入世界100強,在基礎研究及應用研究方面有強大的優勢,涵蓋多個科技範疇的研發。 

  大家都知道,特區政府與深圳市人民政府正在佔地87公頃的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土地以外,我們亦預留了100億元支持在香港科學園設立「醫療科技創新平台」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創新平台」,以吸引世界頂尖的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來港。 

  金融科技方面,這除了是全球大勢所趨,亦是打造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的一環,而香港與深圳的合作更尤為重要。香港是世界公認的頂尖國際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排名第三,亞洲排名第一,除了與全球各大商貿中心有便捷的聯繫,並擁有與國際接軌的金融監管制度,更有戰略性地理位置。目前香港已經有超過550家金融科技企業,涵蓋區塊鏈、大數據、監管科技等範疇。 

  至於深圳,則是新的「矽谷」和內地的創新科技中心,連接大灣區完備的產業鏈,而且是多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所在地,加強兩地協作必可增強大灣區的競爭力。 

  在大灣區推動新經濟的時候,我們亦從稅務政策入手,為邁進大灣區的香港人帶來更多便利。的確,對於已經在大灣區工作或者準備到大灣區發展的香港人來說,稅務安排無疑是最貼身和最重要的考慮之一。 

  近年,香港和內地在教學和科研方面的合作日益頻密,但是內地個人所得稅稅率最高可以達到45%,遠高於香港薪俸稅稅率的15%的上限,或會使不少香港教研人員卻步。為促進兩地的人才流動,我們與內地有關當局原則上達成協議,減輕合資格跨境工作的教師和研究人員的稅務負擔,讓他們可以在內地享有免稅優待,條件是他們須在香港特區繳納有關的薪俸稅。故此我最近在立法會已提出法案,跟進這方面的修改。 

  除此之外,我們理解香港各界對內地明年一月一日生效的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的關注,特區政府亦一直就此與內地有關當局溝通。在新稅法下,在內地境內有住所,或在內地境內沒有住所但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在內地居住累計滿183天的香港居民,會需要就從內地境內及境外取得的所得繳納內地個人所得稅。特區政府在過去數月多次向內地當局反映港人對新稅法的關注。 

  我們留意到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就此作出正面回應,建議如果在內地境內無住所並且居住累計滿183天的年度不滿連續五年的,只要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就他來源於內地境外的所得,只須就由內地境內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居民個人支付的部分繳納個人所得稅。 

  同樣的,一個連續五年在內地工作滿183天的香港人,如果在這五年期間有單次離境超過30天的,亦可以享有這樣的優惠政策。我們相信這可以照顧大部分在內地工作港人的關注。至於在內地退休港人尤其關注的有關「住所」的解釋,我們會繼續與內地相關機構溝通,釐清港人關注事宜,希望在這方面有好的安排。 

  綜觀大灣區,現時前海和橫琴有按內地個人所得稅與香港薪俸稅負差額給予補貼的做法。我們會繼續在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框架下,與內地有關當局探討有關港人在內地工作的稅務事宜,爭取為港人在大灣區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多便利。 
  
  最後,我們在推動大灣區建設的時候,必須保持我們作為大灣區最國際化的城市的重要優勢,包括我們的全球視野和世界聯繫,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確,隨着國家深化改革、全面推進雙向開放,大灣區的企業更需要深化跟國際的聯繫,香港可以為大灣區企業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和專業服務,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進程。 

  眾所周知,香港是全球銀行機構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在全球百大銀行中,有超過70家在香港營運業務。證券方面,香港是全球最大的股票集資中心,在過去九年,香港的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有五年位列全球第一。今年首11個月,香港的首次上市集資總額已達2,615億港元,很有機會今年會再次成為全球第一。

  保險方面,香港是全球最開放的保險市場之一。在全球20家頂尖保險公司中,有13家獲授權在香港經營業務。不少外資保險企業對香港的監管制度、市場規模和經驗都投下信心的一票。我舉個例子,英國保誠有限公司就於今年三月宣布將其英國及歐洲業務分拆出來,以形成兩間擁有不同投資特點及機遇的獨立上市公司。分拆後,Prudential plc將專注亞洲、美國及非洲的業務,而在芸芸的保險機構中,香港的保險業監管局最終獲推選為分拆後的Prudential plc的集團監理官(Group-wide supervisor),這對香港而言是一枝強心針,因為亞洲亦有監管機構爭取這個角色。
 
  資產和財富管理也是我們的重點工作之一,根據證監會最新的數據,截至二零一七年年底,香港的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資產約為三萬一千億美元(即約二十四萬三千億港元),而非房地產基金管理業務的合計資產當中有約66%源自非香港投資者。 

  如果看離岸的財富管理市場,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指出,瑞士在二零一七年是全球最大的離岸財富管理中心,資產總值達到二萬三千億美元。至於香港,則是亞洲最大的離岸財富管理中心,全球排名第二,資產總值達到一萬一千億美元。新加坡就排行第三,資產總值為九千億美元。 

  政府會繼續通過不同措施,推動香港成為更全面的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從今年七月開始,我們引入了新的基金結構,實施開放式基金型公司制度,讓基金在香港可以在單位信託形式以外多了一個結構選擇。所有開放式基金型公司,包括向公眾發售和以私人形式發售的公司,都可以享利得稅豁免。我們亦正研究在香港引入可供私募基金使用的有限合夥制的建議。 

  稅務方面,政府亦積極與其他地區簽訂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減低雙重徵稅,並促進香港與其他地方的經貿聯繫,提供更穩定的營商和投資環境。香港至今與40個稅務管轄區簽訂了全面性協定,其中13個是香港20大貿易夥伴,佔了香港貿易總額約73%。我們正與12個稅務管轄區進行磋商,包括柬埔寨及愛沙尼亞。 

  各位嘉賓,特區政府在各方面積極推進大灣區建設,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推動創科發展,爭取稅務優惠,並且保持我們高度國際化的重要優勢。最後,我祝願今天的論壇圓滿成功,各位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生意興隆!謝謝!
 
2018年12月10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1時41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