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司司長出席第三十屆「香港人力市場」圓桌會議慶典暨「人才變革‧迎大灣區先機」午餐會致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日(十二月七日)出席第三十屆「香港人力市場」圓桌會議慶典暨「人才變革‧迎大灣區先機」午餐會的致辭全文:
   
CK(Recruit出版人劉竹堅)、文副總編輯(中國日報亞太分社副總編輯文綜鐸)、Victor(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總裁李仕權博士)、HKMA(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的朋友、各位嘉賓、各位重量級的講者:
   
  我很高興今天出席由Recruit、香港管理專業協會,以及中國日報(香港版)所舉辦的第三十屆「香港人力市場」圓桌會議。今年會議的主題是「人才變革‧迎大灣區先機」,是一個十分合時機的課題,讓香港各界,尤其是香港的專業服務人才,能更好地掌握粤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為開拓這個龐大市場、促進業務和事業發展,作好準備。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旨在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提升整個大灣區的全球競爭力。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特區)和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廣東省城市。大灣區總面積56 000平方公里,人口逾6 900萬(相等於英國總和),生產總值超過15,000億美元,相等於南韓以至澳洲的生產總值。
   
  粵港澳大灣區除了擁有足以拉動國內經濟的舉足輕重市場動力外,這11個城市群亦產業完備,各有不同而可以互補的優勢。就香港而言,在「一國兩制」下,香港享有獨特的雙重優勢,我們既是國家的一部分,亦同時擁有與內地不同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制度,是中國最開放、最國際化的城市。香港位處亞洲心臟地帶,位置優越,是先進的國際、商業和金融樞紐,亦是物流貿易和航運中心,為創新科技、創意和文化產業提供發展空間。香港更擁有全面而符合國際水平的專業和法律服務人才,可以將國際聯繫和國際經驗延伸至內地,協助引進外資和外來技術,也可以與內地的企業共同開拓海外市場。在過程中,香港企業及專業人才亦應能運用自身的優勢,一展所長。
   
推進大灣區建設的重點工作
   
  具體而言,香港可憑藉其優勢推進以下三大重點工作,並為香港專才迎來新機遇。第一項重點工作,就是打造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創科領域上,大灣區的資源和優勢非常突出。香港擁有多間世界級的大學、雄厚的科研實力、健全的司法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深圳則是聚集內地創科資源和人才的樞紐。我們可利用香港高度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匯聚本港、內地以至全球的創新資源,一方面將國際創科企業「引進來」大灣區,另一方面幫助內地創科企業「走出去」。
   
  我們在創科領域上的工作已取得一定進展。習近平主席於今年五月作出批示,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包括推出新政策容許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申請中央財政科技計劃項目,並可在香港使用有關資助。特區政府在今年九月,亦與國家科學技術部簽署合作安排,繼而在十一月與中國科學院(中科院)簽署了備忘錄,確立中科院將在香港設立院屬機構,建設「醫療科技創新平台」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創新平台」,開展研發工作。這個院屬機構亦會作為日後在香港成立的「大灣區院士聯盟」秘書處,協助鼓勵區內的中科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更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這些具體措施有助凝聚本港、內地以至世界各國的頂尖科技人才,讓他們能在香港以至整個大灣區有充分發揮創科專長的機會,共同將大灣區打造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第二大重點工作是便利香港的優勢產業,特別是醫療和教育方面落戶大灣區,利用大灣區的豐富資源補足香港產業缺乏土地和人力的問題。事實上,廣東省已推出「先行先試」措施,允許香港的醫療服務提供者在廣東省設立門診部。事實上,香港的優勢產業在廣東省有市場需求,若能借助大灣區建設的機會,透過政策的進一步創新和突破,這些產業將可進一步在大灣區內提供優質服務,拓闊其發展空間,同時讓香港的專業人才有更多大盡展所長的機會。
   
  第三,我們希望透過政策創新和突破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大灣區內有兩種制度和三個獨立關稅區,雖然區內基本上已經達致貿易自由化,但若干生產要素,包括人員的流通,都還有不少限制。在日常生活的層面,香港居民在內地就業和居住的待遇仍然與當地人不同。
   
  特區政府會把握大灣區建設的機遇,突破舊有框架,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促進生產要素便捷流通。這方面的工作不但可以促進香港優勢產業在大灣區拓展業務,亦與便利本港各界人才到內地發展息息相關。自去年起,中央有關部門陸續出台多項便利港人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涵蓋教育、就業、創業和日常生活範疇。今年九月起,符合條件的香港居民已可在內地申請居住證,持證人可在內地的居住地依法享有三項權利、六項基本公共服務及九項便利,為長期在內地生活的港人提供便利。
   
  不過,要打造世界級的灣區,還需要資金、資訊及技術等因素的流通。服務業就是匯聚這些要素的有效渠道。香港的金融、法律、爭議解決、會計、管理、工程及其他領域等專業服務,均與國際水平接軌,擁有廣泛經驗與網絡,在一方面為「走出去」的內地企業提供集資、上市及打進國際市場的平台,在另一方面也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進入內地市場。就以法律服務為例,現時香港律師事務所與內地律師事務所可以在廣州、深圳和珠海市以合夥方式聯營,為兩地企業和居民提供一站式跨境法律諮詢服務。
   
  在金融方面,香港銀行已可在廣東利用試點措施設立異地支行,擴展網點,以及根據相關持股規定在內地設立控股基金管理公司。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進一步發展,區內市場對世界級水平的專業服務需求預期會與日俱增。我們預料在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之下,將會推出新政策,更有效落實相關的開放措施,希望相關企業及人才均能受惠於這些政策。讓港人在大灣區就業、創業、營商等方面享受更多便利。
   
  大灣區可以為香港經濟尋找新增長點,促進經濟產業多元發展,使大灣區成為香港廣闊的腹地,為香港各界人才開拓更大的發揮空間。
   
總結
   
  總括而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提供了新的重大機遇。特區政府高度重視推進大灣區建設的工作。為更全面統籌及推動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行政長官在2018年《施政報告》宣布成立一個高層次、成員包括所有司局長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督導委員會」,並親自出任主席。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亦將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並委任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
   
  我們會做好「推廣者」、「促成者」的角色,繼續向業界、商會、專業團體和相關持份者推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並會與他們保持緊密聯繫,就如何有效推進大灣區建設聽取意見,使相關措施能更切合社會各界的需要,協助業界和香港專才在拓展機遇過程所需要的政策突破和創新。
   
  在此,我衷心感謝Recruit、香港管理專業協會和中國日報舉辦這個以大灣區為主題的圓桌會議,向香港人才推廣大灣區的發展機遇。我祝願今年的圓桌會議完滿成功,在座各位踴躍參與今天的討論,一同推進這項劃時代的發展。多謝各位!



2018年12月7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4時0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