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十一月十五日)下午主持「外賣走塑 餐具先行」啟動典禮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

環境局局長:大家好。今日是環境運動委員會(環運會)回應走塑風氣,與餐飲業界推出先導計劃,是香港推動走塑其中一步。在看到運動成效後,我們歡迎未來有更多業界一起參與,形成更減廢、走塑的風氣,推動香港環保向前行。

記者:局長,想問為何不直接減價?即若我不要外賣即棄餐具可獲減價,而一定要儲六次印花這麼多才可換領餐具?

環境局局長:環運會與相關餐飲業聯會及業界曾就細節討論,不同方法各有好處。今次要求市民集齊六枚印花方獲獎勵,對養成走塑、減廢習慣有幫助,這是他們的想法。

記者:今次不是硬性法例規定,如何進一步推動令更多市民有誘因走塑?

環境局局長:如今年《施政報告》所言,香港整體有需要減廢物量,須多管齊下。除推動垃圾收費外,與一次性即棄塑膠產品相關的海洋塑膠也是挑戰。因此政府已宣布,一方面參考外地法規和做法,因應本地情況,研究長遠如何加強管制或是否有替代品;同時希望短時間內推動風氣,例如在政府飯堂及我們管理的場地先行走塑加強風氣,並與飲食業界集思廣益,看有何方法把這風氣廣傳。我們多管齊下,有短、中、長期做法應對這問題。

記者:今次只涉及三家大型連鎖食肆、只推行兩個月。第二期時間會否長些或牽涉多些食肆?有否與其他食肆洽談?

環境局局長:這是個先導計劃以積累經驗,今次有四百多家店鋪參與,對社會有一定影響力。其他飲食業界如有興趣參與這運動,歡迎與環保署或環運會成員聯繫,共同構思下一步如何加強推廣。

記者:局長,節省了塑膠餐具其實企業也節省了金錢,為何環運會還要給錢去製作這套不銹鋼餐具呢?是否應該由飲食業界自行承擔這些奬賞?

環境局局長:我理解今次其實各方面都有承擔,例如如果市民大眾選擇換領飲品,其實所有都由相關飲食業界承擔,所以社會有一定的參與減廢走塑,而業界要加強承擔。

記者:剛才說到一月起會實施,政府帶頭在旗下的canteen開始走塑,如果不用發泡膠盒,現時會有甚麼代替的物料呢?這些代替物料會否導致成本增加呢?

環境局局長:兩方面(來看),在政府的飯堂走塑,除了取締發泡膠飯盒外,亦盡量有其他走塑的做法,例如盡量避免(使用)膠飲管,(實行)走筒或走管的做法。這做法對營運一定有某程度上的影響,但應該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我們會在政府飯堂先行。同時,在政府場地相關餐飲業的合約,我們在重新招標時都會有一套做法,所以大家在投標時都會有公平的考慮,有短期、中期的做法。你提到如何取締發泡膠方面,我想大家要平衡環保及營商環境,我想這是大勢所趨。

記者:局長,就減塑有否立法時間表?

環境局局長:正如剛才所說,我們多管齊下,有一些短、中期的措施。同時,我們的走塑研究在今個財政年度展開,但大家要理解這裏也有複雜性,有些要可以源頭減廢,有些要尋找適合本地運作的替代品,所以這裏需要有研究的過程,我們希望約在二○二○年有結果。

記者:有否預計先導計劃可以減到多少塑?第二階段會否仍用公帑資助方式運行呢?

環境局局長:今次為期兩個月的運動,環運會會總結經驗,所以有關數字可以稍後與大家分享。環運會善用公共資源,推動香港整體環保減廢的轉型,所以他們有一定的經費去推展各方面的工作,這方面對社會整體有大裨益。

記者:快餐店為何不主動派發任何餐具,而要顧客自己說不要餐具呢?現時誘因是否不足?

環境局局長:我想這裏要逐步逐步形成社會風氣。例如我自己,如果要出街食飯的話,我盡量會選擇堂食,或者要外賣的話,是否可以自備一些盛載的器具呢?這都要逐步形成社會風氣。今次的運動正正是其中一步希望推動社會這方面的方向。多謝。



2018年11月15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8時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