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八題:預防心房顫動
************
問題:
據悉,心房顫動(房顫)的發病率隨年齡上升、房顫病人中風的風險比一般人高五倍,以及房顫引致的中風比其他類型的中風嚴重及有較高的死亡率。有一項醫學研究發現,本港現時約有七萬多名房顫病人,而四分之一的本地中風個案由房顫引致。就預防房顫及其引致的中風,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現時有多少名已確診的公立醫院房顫病人,以及公立醫院採取了甚麼措施預防該等病人中風;
(二)是否知悉,過去五年,每年公立醫院診治的中風病人數目、當中因房顫而中風的人數,以及為後者提供康復治療所招致的開支;
(三)會否考慮於短期內推出全民房顫篩查計劃,以及早識別和醫治房顫病人,從而減低他們中風的機會;如會,具體時間表為何,以及會否(i)採用公私營合作模式及(ii)交由地區康健中心推行該計劃;如不會考慮,原因為何,以及會否成立專家小組研究該計劃的利弊;
(四)是否知悉,為了及早識別和醫治房顫病人,公營普通科及專科門診診所會否(i)採用房顫高風險因素檢查表,以及(ii)為具該等因素的人士進行相關檢查;如會,具體時間表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五)鑑於位於葵青、觀塘及港島東的地區康健中心即將投入服務,政府會否要求負責營運該等中心的非政府機構加強(i)識別房顫病人的工作,以及(ii)教育房顫病人預防中風的工作;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鄺俊宇議員提問的各部分,我回應如下:
(一)截至二○一七年,逾七萬名心房顫動患者曾於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接受治療。心房顫動的治療一般以口服抗凝血藥物為主,部分病人亦可利用導管消融術或左心耳封堵術進行治療。醫護團隊亦可能按病人情況使用治療心律不正的藥物及其他介入性的治療方法。
(二)每年因急性中風入住公立醫院的成人個案數目逾13 000宗。由於中風患者會因應不同病因、嚴重程度而獲安排不同的康復治療方案,而醫護人員亦會在病人康復治療的過程中按病人恢復的進展而調整康復治療方案,故此醫管局沒有備存為心房顫動引致中風的患者所提供的康復服務成本支出。
(三)至(五)衞生署聯同醫管局早前成立了工作小組,並邀請相關專家討論有關心房顫動篩查的建議。工作小組和相關專家認為目前國際間就心房顫動篩查的研究實證並未足以支持在本港推行全民性的篩查計劃。醫管局將進一步鞏固前線醫生對心房顫動管理的認知,並加強為心房顫動患者處方抗凝血藥物方面的支援,以減低病人中風的風險。工作小組會繼續密切留意和檢視國際間最新的研究實證和建議,包括全民性、伺機性或高風險患者篩查等的相關資料,並與相關專家探討加強心房顫動管理的可行措施。
就公私營協作而言,我們會參考相關的專家意見,亦會繼續與公眾及病人組織溝通,並與持份者緊密合作,探討推行新項目的可行性。在研究新的公私營協作計劃時,我們會審慎考慮不同因素,包括服務的需求、合適的病人類別、計劃潛在的複雜性、私營市場可以配合的能力及適應程度,以及公私營協作基金的長遠財政承擔能力等。
至於地區康健中心的服務方面,正如上文所指,由於現時未有足夠臨床研究實證支持推行全民性的心房顫動篩查,我們並無計劃於地區康健中心提供此項服務。地區康健中心的服務會專注於第一、第二及第三層預防,提供包括健康推廣、健康評估、慢性疾病管理及社區復康服務。按市民健康服務的需要及以實證為本,地區康健中心會優先處理常見的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肌腱疾病,及急性心肌梗塞後期、中風和髖骨折後的社區康復。市民需進行基本評估,如發現健康風險因素或懷疑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便會被轉介到網絡內醫生作進一步的檢查。如確診高血壓或糖尿病,可使用計劃下的服務套餐,跟進病情。
政府相信透過加強推動個人和社區的參與、統籌和協調不同醫社界別,可以加強地區基層醫療服務,從而提升市民對預防疾病的意識,鼓勵市民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加強自我和家居照顧及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從而減少可避免的專科及住院需要。通過及早發現健康風險因素(例如高血壓)和加強自我健康管理,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亦有助預防中風。地區康健中心亦會提供個人化的健康諮詢及用藥及護理輔導服務、健康推廣活動(如運動班、防跌建議、健康飲食講座、糖尿病及高血壓風險的預防及管理)及社區為本的病人自強計劃等。
完
2018年11月14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30分
香港時間15時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