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慶祝成立十周年(附圖)
*********************
  食物及衞生局、衞生署和香港電台第一台今日(十一月十日)舉行慶典慶祝器官捐贈日2018及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中央名冊)(www.codr.gov.hk)成立十周年。

  政府將每年十一月第二個星期六定為器官捐贈日,今年的主題是「尊重家人意願,支持器官捐贈」。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出席慶典時表示:「香港每日有超過2 000人等候器官移植,然而每年腦幹死亡、符合器官捐贈條件的百多人中,只有四、五成家屬同意捐出器官。而根據政府統計處一項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顯示,就器官捐贈提供意見的18至64歲人士中,38.1%認為即使死者生前已表明死後願意捐贈器官,家人亦可推翻死者的意願。」

  「我希望市民可改變對器官捐贈的觀念,並尊重家人遺愛人間的意願,因為器官捐贈不但可以幫助有需要的病人,亦間接幫助該病人的家庭。」

  她又提醒市民在登記捐贈器官的意願後,一定要通知家人,並鼓勵家人到中央名冊登記。

  她補充說:「政府一直以來積極推廣器官捐贈以幫助患有末期器官衰竭的病人,包括在二○一六年六月底推出《器官捐贈推廣約章》,至今得到超過570個熱心的團體、企業和學校支持並簽署,承諾由內部開始推廣器官捐贈的文化及協助在社區推廣。政府會繼續與不同團體努力推動公眾教育,希望各界繼續發揮創意去推廣器官捐贈。」

  衞生署署長陳漢儀醫生亦在典禮致辭時表示,衞生署早於一九七八年已經開始向市民推廣器官捐贈的工作,並於二○○八年成立中央名冊,以方便有意捐贈器官者自願登記。中央名冊不單能妥善保存有意在過身後捐贈器官人士所登記的個人資料,也提供一個可靠及有效的方法,讓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的器官捐贈聯絡主任在病人身故時,可以快速確定他們生前已表明死後捐贈器官的意願,以便能夠盡快聯絡家屬並獲得他們同意捐出死者的器官,令輪候器官移植的病人受惠。

  陳漢儀醫生續說:「隨着中央名冊成立十周年,其登記數字亦已累積超過29萬3千名,即每一百名香港成年人中,有約四至五名已於中央名冊登記。另一方面,政府統計處的調查亦發現,18至64歲人士願意在死後捐贈器官佔32.5%,可見大部份願意死後捐贈器官的市民仍未在中央名冊登記。故此我們要繼續努力向市民推廣器官捐贈的文化,藉以減少個人及家屬對捐贈器官的抗拒或猶豫。」

  她補充,衞生署在過去數年不斷透過改良中央名冊的網頁設計,以更方便市民進行登記,包括為中央名冊增設轉發功能,讓市民登記後可以將支持器官捐贈的意願通過社交媒體與親友分享。

  署理副廣播處長(節目)陳敏娟在典禮上表示:「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精靈一點》一直積極配合政府、醫管局及不同志願組織,向市民推廣器官捐贈的重要,鼓勵市民在中央器官捐贈名冊上登記,踏出挽救生命與家庭的重要一步。」

  典禮上,藝人張智霖及運動員歐鎧淳被委任為「器官捐贈推廣大使」,協助將支持器官捐贈的信息傳到社會每一個角落。此外,27個簽署《器官捐贈推廣約章》的團體、企業和學校及4個支持機構亦獲頒嘉許狀,以表揚他們多年推廣器官捐贈文化的努力。

  政府於二○一六年將每年十一月第二個星期六定為器官捐贈日暨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成立周年紀念。為響應今年的慶祝活動,衞生署器官捐贈宣傳車本月會到訪全港十八區不同地點向市民推廣,而25名支持活動的區議員,亦會一同鼓勵市民到中央名冊登記意願,並將意願告訴家人。

  市民可瀏覽衞生署專題網頁(www.organdonation.gov.hk),了解有關器官捐贈的資料和推廣活動的詳情,又可「讚好」「器官捐贈在香港」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organdonationhk)緊貼最新資訊。
 
2018年11月10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6時02分
即日新聞  

圖片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中)、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秘書長(衞生)謝曼怡(左二)、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醫生(左三)、衞生署署長陳漢儀醫生(左四)、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醫生(左一)、署理副廣播處長(節目)陳敏娟(右四)、香港電台中文台台長何重恩 (右一) 、醫院管理局主席梁智仁教授(右三)和行政總裁梁栢賢醫生(右二),以及「器官捐贈推廣大使」張智霖(左五)及歐鎧淳(右五)今日(十一月十日)出席為慶祝器官捐贈日2018及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成立十周年的典禮。
在慶典上,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右一)及衞生署署長陳漢儀醫生(左一)與「器官捐贈推廣大使」張智霖(左二)及歐鎧淳(右二)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