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行政長官在東京出席粵港澳大灣區與日本產業金融合作論壇的主題演講(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十一月二日)上午在東京出席粵港澳大灣區與日本產業金融合作論壇的致辭全文:

尊敬的蔡冠深會長(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博士)、尊敬的徐志敏副會長(日本中華總商會常務副會長徐志敏)、尊敬的Shimada San(日本經濟產業事務次官嶋田隆)、各位日本商界的朋友:

  今天,我非常榮幸能出席由日本中華總商會和香港中華總商會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與日本的合作論壇。主辦這個論壇的概念是從甚麼地方來?就是過去一年,我至少有兩次機會與華人在海外的商會接觸,一個是在緬甸出席世界華商大會;一個是在香港,蔡冠深先生也舉辦了一個海外華人商會的活動。在我們吃飯的時候,我跟徐會長說,我十月份要到日本作官式訪問,也是首次以行政長官身分去訪問,說那時能否安排一個論壇讓我講講香港的最新發展,尤其是香港怎麼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由於香港和日本已經有非常緊密的關係,對日本商界會帶來甚麼機遇,所以有了今天這個合作論壇。

  今天已經是我在日本的第五天,我稍後就回香港。這次首次以行政長官訪問日本,外相非常客氣,請我來是以日本政府的客人來的。我覺得這四、五天的訪問成果豐碩,很有收穫,而且我這次出訪是在日本安倍首相非常成功訪問中國以後進行的,也是我們國家和日本簽訂和平友好條約的四十周年,我覺得非常有意義。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中央對香港的發展非常支持,但是我們也有我們獨特的優勢,而且在《基本法》下我們是有高度自治權去發展香港的對外事務,所以我們與日本不斷地發展的就是香港的對外事務,在這個中日友好的大前提下,對推進我們的工作是非常有利、非常有意義的。今天來的還有我另外一個同事──邱騰華局長,邱局長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很多我們今天談的事情都是由他的局來執行。

  我今天的介紹是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主題,所以首先要談談這個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是從甚麼地方來的。香港一直在過去幾十年與廣東的合作是非常緊密的,香港很多企業家,包括蔡會長,都在內地有很多投資、很多發展,而且也是以廣東開始,所以我們常常談這個珠三角區域也是等於我們與廣東的合作。但是真正提到有一個粵港澳大灣區這個概念可是從「十三五」規劃裏。香港從「十二五」規劃開始就出現在國家的重要五年規劃內,而且是有一個特別專章──《港澳專章》。在「十三五」規劃的《港澳專章》裏就提到希望港澳更好的參與有關珠三角的發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發展,當時是把它定位為一個城市群,由不同城市成為一個群體來發展。到二○一七年,也是去年三月份,總理李克強的工作報告中提到希望我們,也是說廣東和香港、澳門、還有發改委研究制訂一個有關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大概就是這樣開始。其實這個大灣區的概念在其他國家的地方都有的,剛才徐會長都提到,至少有幾個,它們都是圍繞着一個灣區來發展,包括美國的紐約灣區、三藩市的灣區、和我們現在身處的東京灣的灣區,另外就是粵港澳大灣區。

  從我們國家的區域發展來看,現在也至少有三個很重要的區域發展,一個是京津冀的協同發展,京津冀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要動力就是把北京一些非首都的功能,轉到別的地方去,讓北京這個我們中國的首都能作為一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最近我也去過在河北省的雄安新區,就是希望利用重新規劃的雄安新區來帶動京津冀的協同發展。

  另外一個區域發展是長江經濟帶發展。你看它涵蓋的範圍是很大的,所有綠色部分都是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它是沿着長江這個母親河發展的,而且它的發展動力、它的主題是以綠色生態發展來驅動,因為我們都知道這一帶已經發展得很厲害,包括浙江、上海、江蘇,但是現在習主席要求我們要做到生態文明的國家,所以長江經濟帶是以綠色發展為主。

  第三,就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包括了在廣東九個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當然這九個市都是廣東裏發展得比較好、生活水平也比較高的九個市。它們現在總面積是56 000平方公里,人口接近7 000萬。7 000萬人口的經濟體是甚麼的概念?就是等於英國這麼大,等於法國這麼大的經濟體。它的本地生產總值現在已經達到15 000億美元,這個是甚麼規模?就是等於整個澳大利亞的經濟體這麼大。我們現在看看粵港澳大灣區與香港比較,就可以很清楚看到,對於香港來說,有一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其實為香港帶來了很多機遇。香港現在我們常常談的最大問題就是土地不足夠的問題。我們大概1 100平方公里,而且在這1 100平方公里裏面有很多地方是不能發展的,超過百分之四十五的地方已經法定為郊野公園,香港市民也不願意把它發展起來,所以我們在土地方面的制約很大,但是這個大灣區的面積很大,而且能發展的地方還有很多。另外,人口方面,是整個香港的十倍,7 000萬,我們是740萬。有人力的好處就是它本身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對於貨物、服務有很大的需求。另外,人力對於經濟發展很重要,我們常常說人口紅利,沒有人,也很難推動香港經濟發展。

  我們現在香港的失業率是百分之二點八,差不多是全民就業,而且很多行業都沒有足夠人手,所以這也為我們帶來一個機遇。在本地生產總值裏,由於它是在中國發展最好的區域內,所以水平也比較高,人均生產總額也是比較高,也是說這個大灣區現在的中產人口不斷增加。中產人口增加就必需要更多好的服務來滿足他們的要求,這也是香港的機遇。另外,就是這個大灣區裏有一個其他灣區可能沒有的特徵,就是它的航運服務非常發達,它有很多飛機場,港口也不少,稍後我們看看在空運、海運方面就比其他三個灣區規模大很多。

  看看粵港澳大灣區與另外我剛才提到的三個世界級灣區的經濟發展,當然從人口來說是最大的,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隨便一個城市都是過千萬的人口,所以我們的人口比東京灣區還要大接近一倍。本地生產總值現在排第三位,但是我有足夠信心我們很快要追上來。由於我剛才說,大灣區還在不斷發展,當然香港的增長率是比較低一點,但是整個大灣區的增長率要是反映中國的增長率,每年做到百分之六、百分之七,以這個速度,很快本地生產總值就會追上來。我剛才提到,在空港貨運方面,香港本身是全球第一。我們大概一年做五百萬噸,整個粵港澳大灣區是八百萬噸,比其他灣區要多。在海運方面,海運港口很多,有香港的葵涌港、有深圳、有蛇口、有鹽田、有南沙港,所以它在處理貨運方面的能力是很強的。

  我希望談一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有甚麼有利條件,作為商界朋友,我相信你們都希望知道大灣區有甚麼優勢,有甚麼好處讓你們考慮在粵港澳大灣區投資、發展。第一個有利因素當然是中央的支持、國家的支持。習主席在二○一七年十月十九大的代表大會上提到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其中一個讓我們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載體,就是這個粵港澳大灣區。當然我現在不單把我們與內地的合作局限於大灣區,過去一年我已經率團到北京、四川開了一些高層會議,上海市也來了香港與我們開,這個月我們還要到福建福州開閩港合作會議。

  但畢竟粵港澳大灣區跟我們毗鄰,所以發展潛力很大。另外,就粵港澳大灣區有關國家的支持,你們都會聽到幾句話,就是粵港澳大灣區是習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這也彰顯了大灣區在國家、在中央最高領導方面的重要性。這個重要性其實在去年我上任那天已經出現──去年七月一日第五屆政府成立之際,我們三地政府──廣東、香港和澳門,與國家發改委簽訂了《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當時見證的包括習主席他本人。我剛才提到的背景就是二○一七年的總理報告,要求我們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工作規劃。到了今年三月份,他的工作報告已經表示可以出台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全面推進內地、香港和澳門的互利合作。但是到今天這個發展規劃沒有出台,沒有出台是有好的考慮的,雖然發展規劃的綱要沒有出台,但其實很多事情已經在辦,我看短期內應該可以出台,有關制訂的工作已經大致上做好了。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國家支持──因為粵港澳大灣區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是要長期進行的,所以必須要在中央最高層次有一個機制領導粵港澳大灣區。我在去年年底述職報告中就提出要求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立一個中央的領導小組,請一位中央領導作為這個領導小組的組長,目的就是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頂層設計,和加強有關統籌。我們預計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過程裏,有很多政策不是廣東能決定的,肯定要得到中央有力的政策,所以有一個領導小組對我們的工作是非常有利。這個領導小組首次、也是我們回歸以來首次,讓我本人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成為這個領導小組成員,作為成員我們參與會議能提出會議的題目,也能寫文件交給領導小組作研究。首次領導小組會議已經在今年八月十五日在北京舉行,由副總理韓正領導小組。會議開完以後,我們拿到一些很重要的指示,包括希望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第二個有利條件就是有「一國兩制」。這個大灣區與京津冀、長江經濟帶不同,就是我們有香港與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都是落實「一個兩制」的,這表明了它有一些很特殊的條件,怎麼在一個國家、兩個制度、三個貨幣、三個不同法區或者獨立關稅區裏能把它發展得好、發揮得好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有些人擔心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是不是等於沒有「一國兩制」了?是不是等於香港的獨特優勢、香港本身的制度會被弱化,或者變得模糊?我認為不會,這個也不是我個人的意見。習主席在今年兩會之間,到了廣東的代表團,當時也是重點談粵港澳大灣區,當時習主席就說:「『一國兩制』是粵港澳大灣區獨一無二的特色,亦是粵港澳大灣區邁向國際的重要基礎。」你剛才看到世界其他幾個灣區,都是有一個很特殊的地方,就是它是一個灣區的經濟,是比較開放,是連繫得比其他的內陸城市好,習主席也認為有了「一國兩制」,就讓我們整個粵港澳大灣區能與國際接軌,這方面應該做得更好。

  同樣,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開完以後,他主持一個中外記者招待會,當時也有一個記者,可能是香港的記者也是問總理我剛才提到的問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粵港澳大灣區會否影響「一國兩制」?總理就說得更明白了。他說:「我們當然會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總理說:「我們中國跟其他國家都能夠和平發展,互利共贏,何況是內地和港澳,我們同屬於一個國家,在『一國兩制』下應該可以更好發揮我們自身的優勢,形成互補,打造一個新的增長極。」

  到了今年,我剛才提到八月十五日首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我相信韓正副總理也是知道可能有人擔心、有關注、對這個問題有興趣,所以在傳媒在場的時候,他就說了這個問題。他說:「『一國兩制』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推進大灣區的建設,必須在『一國兩制』框架內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的獨特優勢能夠貢獻粵港澳大灣區「兩制」之利在甚麼地方?過去一段很長的時間,香港已經建立了一個很健全的法律制度,很多海外商界朋友考慮到香港發展,都是由於我們的法律制度。另外也有一個比較開放型的經濟,其實香港由於沒有甚麼天然資源,我們從來都是一個很自由、很開放的經濟體,我們也很重視世界貿易組織裏多邊貿易的規矩,所以對於最近有些國家在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我們都很有意見。而且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我們的國際連繫是很高的,好像剛才Shimada San提到了香港有很多海外企業,我們最新的調查是有超過8 700家海外、海內企業,而日本是海外企業最多的國家,接近1 400個都是日本企業。多年來海外、海內企業與香港企業的合作,就為我們打造了一個非常好的國際網絡。我們是一個航運的樞紐,我們的海運、空運都是非常發達,香港也是一個匯聚人才的地方,不少人都很喜歡香港,到香港發展。

  第三個有利條件去發展大灣區就是它的連繫,在這方面香港現在可以說是有天時、地利。剛才徐會長說現在發展粵港澳大灣區享有天時、地利,但是人和也很重要。這個天時、地利就是我們在短短的一個月裏,開通了兩個很重要的跨境基建,一個是九月份開通的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這短短26公里的香港段高鐵就拉近了我們跟深圳、廣州的距離,現在從香港去到廣州南大概是47分鐘;到深圳是20分鐘以內,一天可以跑很多次香港到深圳再回來,而且更重要的是把香港聯繫到國家在全國現在超過25 000公里的高鐵。從開通這一天,香港的高鐵就能夠直達,即是不需要轉車,從西九龍直達44個站點,六個是短的,38個是長的,包括到北京、上海,福州、廈門、桂林。

  另外一個是一個星期前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來到大灣區、來到珠海見證的港珠澳大橋開通。這個真是一個世界級工程,我相信你們坐飛機回到香港的時候,在飛機降落國際機場,都能看到這個非常宏偉、非常漂亮的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能發揮的聯繫可能比高速鐵路還重要,因為它是直接首次把香港與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公路聯繫,往後就不用坐船了,可以坐車從香港到澳門去,而香港與珠海,本來是要坐差不多四個小時的車,現在就縮減到45分鐘,打開了我們跟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西部的聯繫,即是珠海、中山、江門,以前我們可能聯繫比較弱的內地城市都透過港珠澳大橋能夠大大的提升、改善。

  還有第三個跨境基建現在預計明年要開。這是在我們東部與深圳東部新建設的一個新陸路口岸,名字叫香園圍,我們那邊的地方叫香園圍,在深圳叫蓮塘。這個口岸的好處是把香港的東面跟深圳的東面,如新的發展區龍崗,或是福建,把它聯繫起來。當然現在沒有這個新的口岸,我們也有六個陸路口岸,每天來往人次超過60萬。有了這個新的陸路口岸,而且它的設計水平是比較高的,是個很優質的口岸,相信會把香港和廣東的東面也連接得更好。

  除了這三個基建,你們都能看到,還有現在正在建造的深中通道。當然有了港珠澳大橋已經拉近了我們與珠海的聯繫,但是深圳與中山、珠海還是能加強聯繫,所以現在中央也同意開始建造深中通道。往後從香港從西面到深圳,因為西面有個深圳灣口岸,從西面到沿海的深圳通道就可以經過深中通道去。其實這些基建是不會白費的,所有重要基建都加強聯繫、縮短出行時間,對於發展經濟是非常有利的。剛才我已經說過時間上的縮減,讓做生意的朋友或者是來回兩地的,或者是有些香港人選擇了到內地居住、退休,也有了很大機遇。

  第四個有利條件就是我們幾個城市,九加二的城市其實有幾個不同的優勢。我們看來現在應該走的方向是爭取優勢互補,不是惡性競爭,而且要做到共贏互利。香港的優勢當然我們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我們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過去我們在航運、貿易方面也有一些明顯的優勢。廣東省就是全球現在影響力最大的高科技產業帶,已經不單是一個所謂的世界工廠,現在是走先進的製造業,其中尤其是廣州和深圳就非常着力去發展有關創新、科技的產業,其他如佛山、中山、東莞都不斷追上來,做先進的製造業,所以我看來這個協同發展的效益應該是很不錯的。

  我們現在規劃綱要還未有出台,出台後你就看到其實涵蓋範圍非常廣泛。在規劃綱要沒有出台以前,在去年年底,我與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已經同意,我們應該馬上在幾個方面共同合作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所以我說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現在蓄勢待發。一方面就是把一些政策用好,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但是這個必須在「一國兩制」下執行的,不是把我們的制度模糊。中央在這方面也做了一些重要配合,好像是過去一年多也是按着習近平主席去年在香港提到,希望中央不同的部委能出台一些有利於香港人在內地生活、居住、就業、學習的政策,我見證了兩批政策已經出台。最重要的是今年八月份出台的《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讓一些已經長期住在內地的香港人,當然澳門、台灣也可以,在當地他們居住地申請領有居住證,我聽說現在已經有超過七萬港人申請了居住證。有了居住證的好處就是能享有當地即居住地的一些權利、一些福利、一些便利,這對我們港人非常有利,也是長期他們要求要有這便利。要是沒有居住證,他們開銀行戶口也開不到,開不到就不能用網上的支付系統,買票、買火車票也比較麻煩,所以一系列便利措施對於香港人在內地的居住非常有利。

  在商業往來方面也是有很多政策可以做,如兩地海關在兩年前推出了「跨境一鎖計劃」,不需要重新再檢就可以通關,打造一個綠色通道,為業界提供更多方便。當然現在我們還有金融,今天也是在談金融產業。在金融方面能夠做到資金流通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現在也在探討怎麼能簡化香港同胞在內地開銀行戶口,怎麼讓一些內地同胞在香港買保險產品,能夠在內地大灣區城市享用保險服務。我剛才提到大灣區跟其他灣區不太相同,就是我們有幾個港口、幾個飛機場,所以怎麼讓大灣區裏的機場和港口有更好的協同發展也是往後我們需要重點研究的。

  第二個我跟馬興瑞省長同意的,不需要等就馬上要開展的工作就是打造大灣區成為一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這也跟中央政策非常一致,習主席也希望我們以創新來推動國家發展的策略。這個工作也是得到習主席親自批示,他給國務院一個批示,肯定香港擁有非常雄厚的科技基礎和高質素的科技人才,也支持香港建設一個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在這方面有一些很重要的政策在今年五月份出台。五月份,中央財政部和中央科技部聯合推出了一個新政策,讓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能直接申請中央財政部一些中央科研計劃項目,申請到的資金也能拿到香港應用,這個新政策的突破性就是讓中央的科研資金能夠「過河」使用,對於香港的大學科研機構是很大的鼓舞。另外,就是我們與國家科技部簽訂了一個合作安排,在六個範疇裏,國家科技部往後都會支持香港的工作,無論是科研、人才培養或者是成果轉化。其實這個月,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中央科研機構,中國科學院院長也要到香港訪問,他也會為我們帶來一些有利的政策,就是把中科院兩個很重要的研究所,在香港的科學園裏成立一個單位,一個是北京自動化研究所,一個是廣州生物醫藥及健康研究院。香港其實有不少達到國際級的實驗室,所以當科技部部長來的時候也為它們授牌。香港現在有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也能申請我剛才提到的資金。

  除了中國科學院為我們帶來兩個研究中心,其實我們與其他國家也建立了合作機制。例如今年六月份我在法國的時候,就跟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簽訂了一個合作安排,他們會落戶到香港科學園。最近我們跟德國非常重要的科研大學--亞琛工業大學也做了一個相近安排。我這次來日本,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吸引日本的科研機構或者是重要大學到香港發展。它們的反應基本上很正面、很積極。我希望Shimada San也能協助我們去推廣,希望更多日本科研機構能落戶香港。

  除了有中央支持,我們本身有沒有一些好政策來支持香港科技創新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好像習主席也提到,「打鐵還需自身硬」,若香港特區政府沒做甚麼事情,不能要求別人給你一些好的政策。所以在去年十月份,我的《施政報告》已經提出了香港特區政府很有決心在八個方面推動科技創新的產業,尤其是在資源的投入。我上任以來,不到一年半,我們特區政府投入在科技創新已經接近780億港元,等於超過一萬億日元,往後我們願意多投資一些資源在有關科技方面的發展。

  跟廣東省同意的第三個策略,就是支持香港一些有優勢的產業落戶到大灣區,其中的產業不少,我們重點先談兩個產業──一個是教育;一個是醫療。我剛才提到了,大灣區7000萬人口,他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作為家長,會越來越重視孩子有好的教育;父母親年紀大了,會越來越要求有好的醫療產業;所以這兩方面也是香港的優勢。

  在教育方面,其實香港已經在深圳成立了香港中文大學的分校,也做得非常好。這相片就是今年中文大學在深圳的大學成立一個新書院,我去參與這個成立典禮。另外一個是香港浸會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在珠海也成立了一個國際學院。目前至少有兩個大學也在與內地研究成立分校:一個是香港科技大學,這個以科技為主的大學,也做得非常好,他們已經公布了在廣州的南沙建立一個科技大學分校;另外就是香港城市大學現在研究在惠州,在廣東東面的惠州也成立學校。

  在醫療衞生方面,香港大學在過去幾年已經在深圳成立了深圳醫院,這是深圳市政府邀請他們去,也是由深圳市市政府出資建造的深圳醫院。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兩個月前率領了一個超過一百人的代表團到粵港澳大灣區考察、研究他們需要甚麼的醫療服務、醫療產業,也把香港所有的私家醫院,像養和醫院也帶去,讓他們看看在大灣區開辦私人醫院服務的機遇是怎麼樣。我聽說這個反應還是很好的。

  第四個方面就是粵港澳大灣區與我們國家另外一個措施──「一帶一路」的倡議是非常能對接的。這個大灣區跟國際接軌,由於有香港的獨特優勢,在專業服務方面水平比較高,所以我們也能在大灣區助力國家的「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工作跟粵港澳大灣區可以說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尤其這一屆特區政府,是「雙軌進行」的,我們同時重視「一帶一路」的工作。去年十二月,我跟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簽訂了一個香港如何能夠參與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安排,這個工作其實包括了很多方面。總的來說,香港有非常好的專業服務,能夠提供一個平台讓內地企業到大灣區發展項目的時候,都能多用香港這個平台,多跟我們的企業「併船出海」。所以過去一年,我和邱局長,與中央的企業、國家的企業、民營的企業也多了很多連繫。

  「一帶一路」裏有五個方面的聯通,包括政策溝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設施連通,第五個其實我覺得很重要,也是香港能做貢獻的就是民心相通,因為我們是東西文化交流匯聚的地方,有很多機制跟海外連繫,也有一些非常活躍的商會,好像蔡會長就常常跟我到外邊跑,我們到過東南亞國家、歐洲國家,所以我覺得我們在民心相通這一方面其實還有很多能貢獻「一帶一路」的能力。

  在未來日子,無論是粵港澳大灣區或者是「一帶一路」,我覺得香港是大有可為。我也非常歡迎日本企業,無論是華人的企業、日本人的企業多到香港去用我們的平台,讓我們為國家的發展或是全球人類的發展都能做出貢獻。其中我們有一個活動,非常歡迎日本企業或者日本政府參與,就是每年我們舉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這個已經辦了三屆,明年九月份我們會舉辦第四屆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今年的高峰論壇有超過五千個政府官員、企業代表、專業代表出席,來自幾十個國家。它不單是一個交流討論的平台,也是一個項目對接平台,所以我們非常歡迎商界朋友積極參與我們這個「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剛才Shimada San已經跟各位介紹過香港與日本的經貿關係非常緊密,我相信透過我這次訪問,應該往後能把香港和日本的關係發展得更加好。這個工作必須要有其他非政府機構、企業的參與,所以在我差不多結束我的訪日行程之際,能出席這個由日本中華總商會和香港中華總商會共同舉辦的合作論壇,我感到非常榮幸。在此再次對兩位會長表示衷心感謝,也希望往後在香港能多見到我們的華商,感謝大家!
 
2018年11月2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2時46分
即日新聞  

圖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十一月二日)在東京進行最後一日訪問日本行程。圖示林鄭月娥早上出席由日本中華總商會和香港中華總商會合辦的粵港澳大灣區與日本產業金融合作論壇並致辭。

網上廣播

行政長官在東京出席粵港澳大灣區與日本產業金融合作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