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全文
*************

  以下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十一月一日)上午出席電台節目後,就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

環境局局長:大家早晨,減廢減碳是大勢所趨,政府會將俗稱「垃圾收費」(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的條例草案在本月十四日(星期三)提交立法會審議,為了香港的可持續發展,我希望社會各界理解最新的建議,當中有一些加強措施,希望大家盡快支持此條例草案,令香港可以早日落實垃圾按量收費,減廢減碳。

記者:有一些物管公司擔心如有住戶非法棄置,最後要他們購買膠袋或是要繳交罰款,有甚麼措施可以杜絕這個問題?

環境局局長:如同我早前所說,不同城市推行垃圾收費也有適應及過渡期,亦應以教育先行,所以我們今次整體的策略是以教育先行,也會加強社區支援,再配以外展協助,能夠令相關的群組,例如是屋苑的物管(物業管理),我們會加強和他們溝通、互動。特別是屋苑方面,我們會在法案有清晰的圖像後,與相關業界,特別是物管業界建立良好作業守則,令大家在不同的情境下,就如何推動居民源頭減廢,乾淨回收,以至遵規方面都會有安排。而外展專隊都可以落區及早在法例(生效)前了解不同的情況,幫助前線同事、物管及清潔人員,大家如何能夠與居民有溝通,及早安排,令大家理解這個減廢、收費的安排細節,從而減少往後一些不合規矩的做法。

記者:會否好像把球拋給物管呢?以及當局的執法人手夠不夠呢?有些議員說建築廢料徵費已經實施很久,但到處也有廢料,其實執法成效有多高呢?剛才也提到垃圾桶會轉變,何時會有設計?

環境局局長:這個減廢或收費的重要舉措,是要與大家一起、以夥伴的態度去做,所以我們不是把球交給誰,而是我們會一起做。正如剛才所說,我們會與物管業界、不同相關協會協作,制訂一些他們認為適用而符合法規的作業守則。同時,我們會有外展專隊落到十八區檢視不同情況,在地與他們直接溝通,包括物管、清潔(人員),這是夥伴的做法,是積極的。

  至於你說的其他方面,我們會檢視教育為先的成效,這也是外地的做法。我們應把社會的資源集中在前頭,在教育、協作方面,看看成效後再檢視投放於執法方面的資源。大家也看到政府近年在食環(食物及環境衞生署)方面的人手也有所增加,就算有否落實徵費也好,都希望加大資源改善香港的清潔環境。

記者:市民都很關心垃圾桶,剛才你在節目也提到細節會再公布,但有否具體多點,例如減少垃圾桶的數目,如一開始落實後多少年便要減少多少個垃圾桶呢?就設計上可否回答甚麼時候可以推出?

環境局局長:我們有個名為「公共空間廢屑箱及回收設施改造督導委員會」(「公共空間回收及垃圾收集設施改造督導委員會」)一直都有開會,而相關建議的廢屑箱在公共空間的數目轉變,以及回收桶的數目增加,其實於早前我們會議或新聞稿亦已公布,可以參考當時的說法。至於你提到的具體設計,我們的顧問因應委員會委員的意見亦正製作初稿,我想在幾個月內我們應該會有一個模樣,可讓市民大眾參考及提供意見。

記者:該垃圾桶是否有機會比現時的更小?

環境局局長:我想這裏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廢屑箱的設計如何能做到平衡,即是它能達到方便大家在公共空間丟棄廢屑的訴求,同時減少一些人刻意逃避繳費,(兩方面)作出平衡。這個做法在相關城市,即我們提到的台北或南韓,也有類似的經驗,所以這也是我們平衡的做法。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8年11月1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2時3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