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政務司司長出席灼見名家周年論壇致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日(十月三十一日)出席灼見名家周年論壇致辭全文:

文灼非社長(灼見名家社長及行政總裁)、潘燊昌博士(灼見名家董事局主席)、黃小華總監(灼見名家營運總監)、各位重量級的講者、各位學術界、教育界、工商界、金融界的翹楚:

  大家好!很高興獲邀出席灼見名家周年論壇,與在座各位政商界精英剖析國際時局。

環球經濟情況

  今天是二○一八年十月最後一日,還有兩個月我們便踏入二○一九年。回顧二○一八年,香港在上半年受惠於環球經濟大致正面,經濟增長強勁。踏入第三季,經濟活動整體而言維持穩定擴張。只是好景不常,美國自今年初單方面推出一波又一波的貿易保護措施,衝擊多邊貿易體制,令國際貿易自由化進程倒退,令人憂慮。明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會受到多大的影響,要視乎未來的事態發展。如果中美貿易摩擦持續甚或惡化,國際貿易、金融市場和投資活動都會受到波及,香港經濟也將要承受顯著的直接和間接影響。

  同時,海外先進經濟體的金融狀況進一步收緊,成為另一個風險因素。美國持續加息,將會令環球金融環境更為波動。在聯繫匯率下,香港的利率也會上升,未來對本地經濟以及資產價格的影響,我們須密切留意。

  除此之外,「英國脫歐」談判的進展,歐盟與意大利就財政預算的爭議,中東的地緣政局緊張,會否為明年全球經濟添加不穩因素,須要密切注視。
 
  總的來說,環球經濟前景在二○一九年的不確定性正顯著上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本月初下調二○一八年和二○一九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兩年的預測值都比四月的預測低0.2個百分點至百分之3.7。基金組織認為環球經濟增長已經見頂,並指出全球增長的風險已偏向下行。在這外圍環境下,香港二○一九年的經濟前景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香港作為一個外向型的細小經濟體,無可避免地受外圍環境影響。面對複雜多變的環球經濟前景,香港應如何作好準備,維持我們的競爭力和持續發展呢?
 
維護多邊貿易體系

  自世界貿易組織(世貿)成立超過二十年以來,國際間一直是透過削減關稅和消除貿易壁壘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全球貿易量因而有所增加。所有世貿組織成員應履行承諾,並按照世貿組織的框架和規則行事。現時由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已經展開,令原有穩定的國際貿易情況出現變數,是國際貿易舞台上的一大倒退。

  作為世貿的創始成員,香港一直堅定擁護和恪守自由貿易原則。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連續二十四年評選香港為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加拿大的Fraser Institute自一九九六年起的報告也將香港列為第一位,所以我們可說是自由經濟的「排頭兵」,香港是真真正正的表表者。目前已是全球第七大貿易及第三大外來直接投資流入的經濟體。特區政府非常關注美國在今年初以國家安全為由,向包括從香港等地入口的某些產品加徵關稅。

  為協助業界開拓市場和分散風險,我們已採取多項措施,如優化香港按證保險有限公司推行的「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的特別優惠措施,進一步減輕本地企業的融資負擔及協助企業從貸款機構獲得融資。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亦實施特別支援措施,加強保障受美國關稅措施影響的香港出口商。工業貿易署已成立一個專責的聯絡平台,以便與業界保持緊密聯繫和共同評估,適時發放資料。

  在多邊貿易層面上,我們在不同的世貿平台多次就有關徵稅表達高度關注。我們早前亦要求以第三方身分參與由中國、印度及歐盟分別根據世貿爭端解決機制向美國提出的磋商,以維護我們的權益。我們會繼續密切留意有關磋商的發展,以採取合適的跟進行動,包括當有世貿成員要求世貿設立專家組來審議爭端時,我們將要求以第三方身分參與專家組的審議。貿易戰是沒有贏家的,我們仍期望各方能繼續透過雙邊洽談及世貿機制處理貿易糾紛,我們亦不排除直接向美國提出磋商要求。

發展多元經濟

  與此同時,香港會作好預防和裝備,應對突發事件,並同時發展多元經濟,提升香港抵禦外來衝擊的實力。本屆政府會繼續鞏固具有優勢的支柱產業,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之外,亦決心大力發展傳統產業以外的新興產業,並致力推動創新及科技和創意產業發展,推動經濟增長,為青年人創造更優質的就業機會。同時,我們積極檢視法規及稅制要求,拆牆鬆綁,創造有利營商的環境。

  為了讓香港在創科路上急起直追,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我們定下了在本屆政府五年任期內把本地研發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由目前的百分之0.73倍升至百分之1.5的目標,我們為大學研究資金預留了不少於100億元,我們將為企業研發開支提供額外扣稅額,首200萬元的合資格研發開支可獲扣稅百分之300,餘額則獲扣稅百分之200。

  本年度《財政預算案》預留500億元推動創新科技,包括200億元用於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第一期建設。相關基建工程已於今年六月展開,目標是在不遲於二○二一年提供首幅可興建設施的土地。此外,科學園擴建工程將較預期提早一年於二○一九年年內完成。至於「創新斗室」人才公寓,以及將軍澳工業邨的「數據技術中心」和「先進製造業中心」亦會如期在二○二○年起陸續完成。

  我們亦取得立法會通過100億元撥款,在香港科學園建設專注於醫療科技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的兩個科技創新平台。法國的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和中國科學院轄下的廣州生物醫藥及健康研究院和北京自動化研究所已率先表達意願加入平台,與本地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我們的目標是首批科研機構可於明年下半年開始陸續在兩個創新平台建立實驗室。

  在匯聚科技人才方面,政府已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及「科技專才培育計劃」,並會支持研究資助局推出「傑出學者計劃」,在引入、培訓及留住人才等方面三管齊下,壯大本地創科人才庫。稍後在港成立的「大灣區院士聯盟」更令我們的人才庫「如虎添翼」。

  同時,創新科技署已於今年七至八月與六間投資公司共同落實「創科創投基金」,以配對形式投資本地創科初創企業,而以香港科學園(科學園)和數碼港亦分別獲政府撥款70億元和二億元加強其對進駐企業的支援。

  行政長官在本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建議再投放280億元,加大推進創新及科技發展的力度,包括向研究資助局的研究基金投入額外200億元加強大學的研究實力、建議成立30億元「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增加研究撥款來源在大學研究、撥款20億元成立「再工業化資助計劃」、向科技園公司額外提供20億元在工業邨為專項先進製造業建設所需的生產設施,以及加強公共服務應用科技和創科氛圍等工作。香港得天獨厚,全球大學百大排名中有四間是香港的大學。香港只是一個有730萬人口的小城市,能有四間大學打入殿堂級的一百大,因為我們有堅實的科研基礎,匯聚世界人才在港,有法治、良好治安,亦是與世界各地聯繫的國際大都會,這是我們吸引人的地方。越過深圳河如廣州、深圳、佛山等地擁有高端的生產技術,與我們優勢互補,雙方一同合作可發揮很大的協同效應(synergy),所以我們一定要開始做,要「堅定前行 燃點希望」,這正是今年《施政報告》的主題。

  香港的初創生態亦迅速發展,投資推廣署的調查顯示香港去年共有超過2 200家初創企業,比二○一六年增長百分之16。特區政府一直採取積極和針對性的策略,成功吸引不少重點行業的知名機構落戶香港,例如倫敦帝國學院哈姆林中心(Hamlyn Centre)的分拆機構於香港成立了外科機械人研發中心、阿里巴巴聯同商湯集團 (SenseTime)及香港科技園成立香港人工智能實驗室、騰訊為數碼創業者在香港推出名為「騰訊眾創空間」的創意中心,是內地以外的首間;德勤(Deloitte)亦成立了亞太區區塊鏈實驗室,以及來自以色列的金融科技平台The Floor亦於香港設立,可見本屆政府自去年七月上任以來,已落實多項創新科技項目。

  創意產業涵蓋的範圍甚廣,政府將利用香港的既有優勢,並透過財政上的支援,促進各界別,特別是設計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向「創意智優計劃」注資10億元,並向香港設計中心增撥資源推行措施,鞏固香港作為亞洲設計之都的地位。

  在推動新產業發展的同時,我們亦會致力鞏固和提升香港的金融業、航運及物流、旅遊業、建造及相關專業、法律服務等香港的優勢產業。就以金融業為例,憑藉我們與國際接軌的法制和規管、自由流通的資金,以及切合市場需要的上市制度,我們在過去九年間,共有五年的新股集資額名列全球第一。今年四月,香港聯合交易所推行新上市制度,包括在保障投資者權益的前設下容許具有由個人持有的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興及創新企業,以及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今年在港上市的新股集資活動繼續秉承過去的良好勢頭,截至九月的集資總額超過2,380億港元,暫為全球第一。香港聯合交易所會繼續致力把香港發展成更深更廣的融資平台。

  此外,海運業過去一直推動着香港的經濟發展,目前超過九成的貨運量仍是經水路運送進出香港,是貿易和物流業的重要支柱。香港船舶總註冊噸位位列全球第四,在國際海運界中,香港註冊的船舶早已獲認定為高質素的船隊。

  為持續發展和鞏固香港作為高增值海運服務中心和亞太區重要轉運樞紐的地位,特區政府會推行一系列便利和措施,包括以稅務措施吸引更多船東和船舶融資公司來港落戶、為海事保險業務提供百分之50的利得稅寬免以促進海事保險在香港的發展、研究簡化規管以便利船東保障及賠償協會在香港運作、向「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注資二億元加強培育行業專才等。

  事實上,香港的金融、商貿、物流、稅務和會計、項目管理、環境和風險評估及其他諮詢服務,以及旅遊相關服務等均達國際水準。香港更是亞洲的資產管理、風險管理、保險和再保險及企業財資中心,能滿足亞洲以至其他地區對集資和財務管理服務越益增加的需求,有助香港的優勢服務進入相關的新興市場。

拓闊經濟領域

  面對經濟體之間的激烈競爭和環球創科發展的大趨勢,本屆特區政府會繼續努力加強香港的競爭優勢,包括優良的法治傳統、自由開放的市場、高效的公營部門,以及穩健的體制。特區政府會更積極發揮「推廣者」和「促成者」的角色,抓緊「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的機會,為香港拓闊發展領域,注入新經濟動力。

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涵蓋廣東省九個城市,加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各有不同而可以互補的優勢。香港已經成為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亦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同時在專業服務享有明顯優勢。深圳則是集聚內地創新科技資源和人才的樞紐。另外,廣東省已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科技產業帶,其中九個城市之間已有分工,例如廣州與深圳着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佛山和中山則着力成為先進製造業基地。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享有獨特的雙重優勢。一方面我們是國家的一部分,但同時我們擁有與內地不同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制度。作為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香港可以將國際聯繫和國際經驗延伸至內地,協助引進外資和外來技術,也可以與內地的企業共同開拓海外市場和機遇,促進內地的經濟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將會為香港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及拓闊香港居民的生活空間。隨着廣深港高鐵以及港珠澳大橋相繼開通,蓮塘/香園圍口岸建設即將完成,將大灣區內的城市組成「一小時生活圈」令三地人流物流更為便捷,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特區政府會好好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並會在大灣區建設推進三大重點工作。第一,是打造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香港擁有多間世界級的大學、雄厚的科研實力、健全的司法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香港亦可利用高度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匯聚內地以至全球的創新資源,一方面將國際創科企業「引進來」大灣區,另一方面幫助內地創科企業「走出去」,將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第二,是便利香港的優勢產業,特別是醫療和教育產業落戶大灣區。這既可利用大灣區的豐富資源解決香港產業缺乏土地和人力等問題,同時為內地開拓新的產業和提升專業服務水平。這些產業在廣東省有市場需求,雙方可互補不足。若能借助大灣區建設的機會,透過創新和突破政策,一方面廣東省的居民能獲得更優質的服務;另一方面香港的優勢產業將可拓闊其發展空間。

  第三,是透過政策創新和突破,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大灣區內有兩種制度和三個獨立關稅區,香港居民在內地學習、居住、就業的待遇仍然與當地人不同,對港人在內地生活帶來不便,亦令在內地發展業務的香港企業較難吸引香港專才到大灣區工作。我們會把握大灣區建設的機遇,突破舊有框架,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促進生產要素便捷流通,使香港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的人員、貨物、資金、信息的流通更為暢通。

  特區政府將會成立一個高層次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督導委員會」並由行政長官出任主席,成員包括所有司局長,全面統籌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事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亦將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並委任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以具體落實有關的工作。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倡議是未來幾十年全球發展的主要動力,香港已確立為這項龐大建設的首選平台和重要節點。為協助港商及投資者開拓市場,促進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特區政府致力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

  去年底,特區政府與發改委簽署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關於支持香港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安排》(《安排》),通過26項合作措施,支持香港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奠定了香港在「一帶一路」倡議上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的關鍵定位。

  香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特區政府與香港貿易發展局自二○一六年起連續合辦了三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短短三年間,論壇已成為內地、海外與香港企業對接最大和最重要的「一帶一路」商務投資平台。今年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已於二○一八年六月二十八日舉行,匯聚來自55個國家及地區約5 000人參與,並促成超過520場涉及超過230個投資項目的一對一項目對接會。我們會再接再厲,暫定於二○一九年九月十一至十二日舉行第四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我們亦一直積極擴展海外經貿辦的網絡,鞏固及提升香港在國際貿易領域的樞紐地位,進一步開拓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其他市場的新商機,促進香港的外來直接投資。

  特區政府目前在海外設有12個經貿辦,我們將在二○一九年年初正式成立駐曼谷經貿辦,令我們在東盟的經貿辦增至三個(另外兩個為駐新加坡和駐雅加達經貿辦),以加強香港與東盟的雙邊聯繫。未來,我們亦會就在印度孟買、韓國首爾、俄羅斯莫斯科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杜拜設立經貿辦的建議,積極與相關政府商討細節安排。在五個新的經貿辦成立後,經貿辦網絡將會擴展至中東及東歐,令香港在亞洲的網絡大大加強。

  此外,我們亦一直積極尋求與貿易夥伴締結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協定)。香港至今已分別與多個海外經濟體,包括新西蘭、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包括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智利、東盟以及格魯吉亞達成自貿協定。

  東盟是香港第二大貨物貿易夥伴和第四大服務貿易夥伴,所有東盟成員國亦為「一帶一路」沿線的經濟體。為促進香港企業在東盟市場的業務發展,特區政府於今年八月已率先在「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專項基金」) 推出東盟計劃(即基金適用範圍由內地擴展至東盟),資助香港非上市企業提升他們在東盟市場的競爭力。

  我們已完成與馬爾代夫的自貿協定談判,有助香港拓展自貿協定版圖至位處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線國家。我們亦正與澳洲的自貿協定談判將繼續進行,並積極尋求與太平洋聯盟(即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和秘魯)開展自貿協定談判,以加深香港與拉丁美洲的經貿合作。

結語

  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特區政府會繼續密切監察經濟環境往後的變化,作出迅速和適切的回應,並同時發展多元經濟,拓闊經濟領域,提升香港抵禦外來衝擊的實力。一如以往,我們會與社會各界同行,發揮靈活變通的精神把握新機遇,轉危為機。展望新一年,特區政府會秉持積極作為,加強「促成者」和「推廣者」的角色,我深信香港未來是一片光明。
 
2018年10月3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45分
即日新聞  

圖片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日(十月三十一日)在灼見名家周年論壇開幕典禮致辭。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右六)、灼見名家社長文灼非(左七)與其他主禮嘉賓今日(十月三十一日)在灼見名家周年論壇上主持開幕儀式。

網上廣播

政務司司長出席灼見名家周年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