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會見傳媒談話全文(只有中文)(附短片)
************************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十月十四日)下午出席一活動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
 
財政司司長:各位早晨!我昨晚從峇里回來,出席國際貨幣基金會及世界銀行年會。我們除了參加年會,亦有很多雙邊會議,與不同國家的中央銀行或財政部的代表,以及一些國際大銀行的代表互相交流。
 
  今次跟上次年會比較,去年整體氣氛是非常樂觀,認為全球整體是難得地自金融海嘯以來,有整體全面的經濟增長,所以去年的氣氛是非常樂觀。那麼今年的氣氛是怎樣呢?經濟增長預期仍不錯,今年及明年的全球經濟增長估計有百分之三點七,當然這已經是由原本的百分之三點九調低下來。他們對內地經濟增長的評估,今年有百分之六點六,明年有百分之六點二,亦是不錯。但在增長的同時,看到大家有些憂慮,覺得前景有些陰霾。

  憂慮主要可以說來自兩方面,一方面就是經濟增長的情況有一些不平衡。在美國,經濟增長非常好,GDP增長百分之三點一,失業率又是半世紀以來最低,通脹率又不高,約百分之二。他們的股市,雖然近日有些調整,但今年仍不斷創新高,商業投資亦不斷增加,所以美國經濟是相當好,一枝獨秀。而其他地方則沒有那麼亮麗,尤其是一些新興市場,譬如遠些的阿根廷及土耳其,大家看到幣值下跌得非常厲害,亦有不少資金流出;近一點的印尼、印度亦受到這些衝擊。

  這些不平衡的增長,尤其是新興市場面對的風險是大家憂慮的。大家憂慮新興市場面對的風險包括──亦是很多人的共識──就是美國會持續加息。因為美國經濟基調很好,而聯儲局由去年十月開始縮表,連續做了差不多一年,市場亦接受。所以他們會加利息,美元會強,國際資金流向是會對一些新興市場造成壓力。

  第二點的憂慮是甚麼?第二點憂慮就是中美貿易衝突會不斷升溫,以及看現在的狀況,會糾纏很久。大家擔心如果持續下去,究竟對環球經濟影響是怎樣,對貿易衝突的兩個國家亦有影響,而這兩個大經濟體受影響時,其他跟他們做生意、貿易的,亦一定會有影響,所以這兩個是大家主要顧慮的地方。看看大家有甚麼問題。
 
記者﹕司長,想問「明日大嶼」各界預期的成本都比較高,是否代表會把錢用光,影響財政儲備水平?你在網誌都提到香港要做risk management才可減低對市民生活的影響。那麼,影響了財政儲備,是否仍有能力應對那些不明朗因素?以及是否符合《基本法》量入為出的原則?
 
財政司司長﹕多謝你提出這問題。我在峇里看香港的剪報都注意到大家關心這點。我們現在的財政狀況非常健康,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財政儲備有萬多億元。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明日大嶼」,如果大家回看大嶼山的規劃歷史,便會發覺即使在上屆政府,我們都有提出東大嶼都會的規劃,目的就是有鑑於過去十多年,我們的土地供應很緊絀,樓價這麼貴,除了因為資金太充裕,息口太低外,其實供應出現問題是個主要點,所以希望提出這個方式、方法,大幅度造地來解決我們面對的土地制約。
 
  這是一個比較宏大和長遠的規劃,要動用的金錢除了填海之外,其實有相當部分是用於交通基建。交通基建除了對東大嶼這項目外,大家想像一下,現今香港的發展,從歷史而看是在中間開始的,中環、灣仔、銅鑼灣、九龍、尖沙咀、旺角,早幾年發展九龍東。我們現在一半的人口住在新市鎮,每日其實有很多人從新界到中部,或者東面上班,交通比較擁擠。我們做規劃工作時亦注意到在元朗、屯門那邊,即是新界西那邊,亦有很多居民說要改善交通,令香港整體的交通便捷一點。
   
  所以如果你從這布局去看,在西面,在大嶼山那邊填海,然後透過公路、鐵路,由堅尼地城接駁至人工島,再接駁至屯門和元朗,其實是打通了西面,即是方便元朗和屯門那邊居民到來市區。所以交通基建除了配合東大嶼都會外,亦有其本身的好處。而整個規劃,我注意到發展局局長亦於會見媒體時跟大家說,他們還未作仔細測算。相信需要花很多錢,這是事實。但是花很多錢之中,我們亦要想想如何籌措這筆資金。中間有變數的組成部分有很多,例如島上所蓋住宅有多少公營房屋、有多少私營房屋;我們拿多少地去賣以建私營房屋,收入會有多少;公營房屋中,有多少是出租公屋,有多少是居者有其屋,有多少是其他形式的津助房屋?因為津助房屋售出後其實會收回一部分錢。所以我們計算時,除了看支出,亦要看收入。
   
  而我們建造交通基建時,雖然現階段未知道,但將來考慮時,會否好像過往般,有一些交通基建,例如鐵路,在建造時要花很多錢,但上蓋是否可作一些發展,而這些發展是否可以收回一些地價以補貼建築費、補貼營運費的開支呢?此外,整個發展規模那麼大的時候,我們肯定要分期進行。分期進行的時候,我們怎樣分期,如何將這分期配合資金各方面的安排?
   
  另外,當我們要進行一個那麼大的項目時,政府的資源、財政儲備,當然是無可避免地一定要用到一部分。但我們如何、怎樣籌措呢?例如一些項目是有回報的,我隨便舉例,從前我們建造隧道時會進行一些公私營合作。從前在金融風暴時,我們亦嘗試借「五隧一橋」舉債。我亦注意到行政長官接受媒體訪問時,都有市民致電提問,如果政府發債會否有一些債券可供市民認購。如果項目本身是一個好項目,有回報率,如果考慮過後認為合適,發債是其中一個方法,亦令市民大眾有一個穩定的投資工具。所以在這方面,我覺得大家關注整個「明日大嶼」要花多少錢是應該,是重要的,但同時間,我們亦不妨海闊天空一點,要進行這個項目,還有很多組成部分,要社會大家商量,那個組成應是怎樣,還有籌措資金也可有不同方式。
   
記者:想問一下,你說中美貿易升溫,其實對於本港樓市、息口和股市現在有甚麼具體影響呢?加息方面,想問本港銀行其實未來是否都預計會持續或跟着加息?

財政司司長:美國加了八次息後,其實由今年三月開始,三月、六月兩次加息後,我們見到銀行同業拆息上升了不少。到九月他們再加息時,我們的最優惠利率都提升了。我們的最優惠利率應該是過去十年來首次調升,雖然幅度只是八分之一厘。

  今次去到國際貨幣基金會年會,我們跟不同的央行官員都有交流過,有些甚至是大家有一個四十五分鐘的會議,都討論得比較透徹。我們的研判是由於美國自己本身的經濟基調比較好,工資開始有點增長,通脹率雖然現在兩厘左右,但如果繼續改善的話,聯儲局之前公布過他們會逐步加息,這似乎是無可避免的。如果是這樣的話,第一,我們由九月開始,超低息年代我認為已結束,往後因為聯繫匯率的關係,我們的利息往上走是無可避免的,但我們加息的步伐和速度是否和他們一致,我不敢說。因為這都要視乎譬如未來會否有其他好像資金流入等因素,但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大家要注意了。

  股票市場方面,大家見到其實由今年到現在已回落了不少,股票市場相對來說,如市盈率是不算貴的,股票市場中我們見到槓桿率也不高,我們亦一直有監察着券商的財政狀況,我們認為股票市場當然大家要注意,但風險是可控的。樓市方面,這幾星期市況靜了下來,如果你看一些坊間的樓價指數,見到輕微回落了一點,或者在橫行,但這些指數只反映二手樓,一手樓的樓價其實在這些指數中是看不到的。據我們掌握的一些信息,一手樓價跟二手樓之間的溢價(premium),其實是大幅收窄了。因此,我們認為大家都要警惕,原因就是經濟的變化,對於環球經濟以至香港經濟的影響是怎樣,息口趨升時,對於資產價格包括樓價的壓力。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在土地供應的工作不會放慢,會按計劃繼續去賣地,因為我們執行政策要有定力。之前樓價這樣飇升是因為供求失衡,我們不會因為這些短期的波動而動搖我們的信心和執行政策的決心。所以可以跟大家說,未來的土地供應,我們會按計劃繼續推,而未來一手樓的供應,都會陸陸續續持續。早前提過要引入一手樓空置稅,我亦會督促運房局跟着時間表,將相關法例提交立法會。
 
2018年10月14日(星期日)
香港時間17時01分
即日新聞  

網上廣播

財政司司長會見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