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2018年施政報告》記者會答問全文(二)
*************************

記者:想問問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最終報告其實未提交,但你在《施政報告》提出馬上研究東大嶼都會的填海和明年推行公私營合作機制,其實你這樣是否忽視了土地供應小組的意見?以及如果他們的最終報告中,民意不支持的話,你是否不會做?另外想問二十三條,今年《施政報告》二十三條那一段其實與去年不同,你去年說二十三條是有爭議,今年沒有這些字眼,其實你是否判斷了形勢,現在有所不同?以及你任內會否都想完成二十三條立法?
 
行政長官:有關我在《施政報告》裏提出土地供應的四個工作,首先我一點都沒有忽視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工作,我非常重視它的工作。因為這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是由我在競選政綱中建議,然後上任後成立,在他們工作的過程裏,我都和他們見過面,我亦邀請小組在上月給我一個初步觀察參考,所以我並沒有忽視,我亦有一句說法,就是說整體選項的分析,我期待年底收到它的報告。但如果你細心留意今次在《施政報告》提出的四個土地供應的工作,我看不到有甚麼大的衝突。第一個是發展「明日大嶼」。大嶼山發展並不始於今天,它的歷史非常悠久,在第二屆政府的時候,我相信因為第一屆政府開了國際機場後,第二屆政府成立了一個由財政司司長領導的專責小組,看看大嶼山發展如何。然後到第三屆政府,即是我本人當發展局局長的時候,亦提出了優化土地供應策略的公眾諮詢,當時的東大嶼填海或稱為人工島填海由此出現。到了第四屆政府即上一屆政府,在發展局下亦是經過了一輪諮詢,做了一個《可持續大嶼藍圖》,亦成立了一個可持續大嶼辦事處,是在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的,這些工作從來都沒有停下來,我們只是繼續原本進行中的工作,以展示給大家看其實「明日大嶼」將會是香港土地供應的重中之重。
 
  第二個工作是發展棕地。棕地發展從來都在進行,有關新界東北、洪水橋,甚至橫洲這些發展項目都是屬於發展棕地的工作。所以我覺得我們都是繼續在做應該做的工作,而在諮詢裏似乎棕地發展亦是一個很有共識的方法。
   
  第三是「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我只是提出了概念,以及為發展局局長設計這個計劃時訂立了一些大原則,以釋公眾疑慮,所以這完全有空間去聽究竟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在年底報告怎樣看,這個是否可有效釋放現在是在私人發展商或業主手上的土地,從而可以短期、中期釋放一些土地興建房屋。
   
  第四個工廈活化一向都是我們的工作,我在去年《施政報告》已經提出了工廈活化,但是工廈活化今次和土地房屋掛鈎,因為我們是首次同意,亦會促成整幢工廈改裝,以前不可以做住宅,今次由於要濟燃眉之急,我們找到一個方法給它們整幢改裝,可以成為過渡性房屋,所以它與房屋供應掛鈎。這樣詳細的解釋希望能釋除你們的疑慮。我相信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主席、副主席、成員都會理解我為甚麼要做這個工作。
   
  至於《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表述的確與往年不同,這不同亦是有原因的。過去十二個月發生了甚麼事,大家和我一樣很清楚,特區政府不能夠當甚麼事都沒發生過便重複去年的說法。去年的講法我今年都有稍為重複,都說希望審時度勢、謹慎行事,創造一個有利的社會環境來進行我們這個憲制上的責任──就是為《基本法》第二十三條作本地立法,維護國家安全。但是既然發生了一些事,政府亦採取了一些行動,我亦要很坦誠向社會交代,就是說儘管我們會謹慎行事、會審時度勢、會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但對於違反國家安全的行為,我們不會視若無睹,不會瞌上眼當看不見。對於現行的香港法例,亦是有效的香港法例是可以禁止某些都是屬於二十三條範圍裏的行為,我們不會對這些法例「備而不用」,香港法例是可以用的,所以就是這樣解釋。但當然我明白,我們採取了這個行動,社會有很多熱烈討論,亦引起一些爭議,所以我在《施政報告》總結立場,就是我會繼續用心聆聽,看看是否找到一個方法可以讓我們的社會很正面地為《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本地立法工作找到一個方法前行。但今日你問我有否時間表,我沒有這時間表。
 
記者:特首你好,想問見到新增土地以房屋單位計,想有七成用於公營房屋,其實你會否擔心在私營房屋供應這麼緊張的情況之下,樓價會令市民更不能夠負擔?另外,想問現在都見到正進入加息周期,會否考慮「減辣」,或降低壓力測試水平或有否措施可以鼓勵二手交投?謝謝。
 
行政長官:過去幾年,特區政府在處理房屋和樓價的問題引進了很多需求管理的措施,或你們叫的「辣招」──用印花稅,某程度上是懲罰性的印花稅來管理需求。現在回頭看都很難說它有效還是沒效,事實上在我上任之後,今年八月相對於去年八月,樓價還是上升了百分之十六,但現在要「減辣」,事實上沒有這空間,因為不知道出來對樓價的影響怎樣,會否更刺激樓價上升。不過事實上,現在我們真的好像你所說進入一個加息周期。我留意到最近兩三次的有關指數,有一個房屋指數都有輕微回落跡象。所以還是那句,市民要購買物業都要量力而為,要自己能夠評估風險,但如果不急於要買樓,我今日展示的是我們很有決心去增加土地供應,而且已經修訂了買政府資助房屋的定價,市民是「買得起」、「供得起」。我們只需要有更多土地,我願意建更多公營房屋,讓不同收入的家庭都可以置業。事實上,今日的居屋申請收入上限$57,000,已經達我們香港家庭不止入息中位數,大概已達七、八成,如果你再加上我願意幫「首置」的家庭,即去到$70,000多的收入我們都幫,其實是一個很大的百分比。所以我們必須要繼續努力增加土地的供應,以興建更多公營房屋給有需要的市民可以購買。
 
記者:特首,你好。想問有關你那個新的「明日大嶼」這個填海計劃。有人說,其實這個中部水域是香港最後一個可以填海的地方,你新公布這1 700公頃,其實都比你早前的1 000公頃大了很多。但其實之前董先生的團結香港基金也公布了一個2 200公頃再大一點的一個東大嶼填海計劃。所以想問你這個1 700公頃加大後,其實是否都參考了他的建議?而這1 700公頃如何定出這個數?以及,最後想問,有民間特首之稱的劉德華早前亦曾幫董先生宣傳填海,其實他自己亦表明他支持香港填海,所以問政府稍後的「明日大嶼」計劃會否都會找他幫忙宣傳?謝謝。
 
行政長官:首先,過去一段時間因為香港土地這麼缺乏,很多社會人士、很多關心香港的團體、很多智庫,都不約而同去研究土地供應,所以他們亦提出了他們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特區政府沒特別與哪個智庫、哪個團體一起去做工作,我們有我們自己做,但當然每個團體、每個智庫出了一些報告、資料,我們都會參考。但我可以簡單說,我們今天的「明日大嶼」,如果你說是與甚麼相關,就是與我們剛才回顧了大嶼山發展的歷史有關。是基於二○○四年、一一年、一五年,做了大量有關於大嶼山發展和人工島填海的發展而得出這個看法,稍後我們會派發這份單張給大家,這個是「明日大嶼」的單張,內裏有很多內容。這裏會展示其實還有一個可以填海的地方,除了這1 700公頃外,如果我們需要的話,香港的未來發展還有填海的地方,長遠來說是可以的,即是我們也做過一些初步可行性研究、一些評估等。
 
  但你既然提起團結香港基金,又提起劉德華先生的話,也容許我說幾句。在團結香港基金邀請了劉德華先生作旁白這三分半鐘的短片,我可能較社會大眾早一、兩日看到,他們都有給我看過,但當時並不是要求我改,亦不是要我認同、贊成,只是給我看而已。我看過後有點驚訝,很驚訝的地方就是為甚麼這段短片與我今次《施政報告》的理念這麼吻合,甚至用字都很接近──譬如「前行」、譬如「希望」、譬如「啱做就去做」、「要行就行」,這些全部都在我二○一八年的《施政報告》中出現過的字,但我們並沒有「夾」過,我可以肯定告訴大家是沒有「夾」過。為甚麼會這麼吻合?當然我並不知是否華仔自己寫這些旁白,但據說劉德華先生是認同這三分多鐘他旁白的說話。所以我得出的結論就是可能因為我與華仔都是生長在同一個年代,我大過他幾年,應該是大他數年,但我們大致上都是生長在香港騰飛年代。我留意過華仔的出身、背景,亦與我一樣是基層,我們都是出身於基層,我們都是受惠於香港的經濟發展和香港人的那種拼搏努力的精神,而去到今日的地位。我相對可以說在政府裏是成功,華仔在演藝界非常成功。我們到這個年紀,老實說,還需要為自己做些甚麼,但我們都關顧下一代,我們都想下一代好像我們一樣有這機會在香港發展,並不是人人說要移民、說要走。所以可能基於同樣的考慮,我做了我的《施政報告》,希望大家「堅定前行 燃點希望」;團結香港基金和劉德華先生做了這三分半鐘的短片。但很不幸,短片播出後在社交媒體方面有很多人對於劉德華先生有人身攻擊,有些侮辱他,諸如此類,我覺得非常不公道。我在此對於劉先生能夠勇於表達他的意見,表示敬佩,亦預祝他在十二月將舉行的演唱會成功。
 
記者:特首你好。其實今次《施政報告》很多政策都要用錢,包括補貼西隧、東大嶼填海,差不多四、五千億。還有同一時間你又調整了公私營房屋比例,令政府賣地收入可能會少了。在開支增加但收入減少的時候,你怕不怕香港將來財政負擔會大大增加,尤其是可能下半年面對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加劇的時候,經濟下行的情況可能會繼續出現,到時怎麼辦?「開大了個頭」。
 
行政長官:我也預計有人會有這樣的質疑和擔憂,所以我在今早的發言,也自問自答了兩條題目,其中一條就是有人會問,你這麼積極投資,不論是經濟發展、紓解民困、培訓人才,是否「洗大」了,會否偏離量入為出、審慎理財的原則,或走社會福利主義的社會,我的答案是「不會」。事實上,香港經過這數十年的成功,我們累積了足夠財政儲備,我們亦有非常好的底子,只要我們投資得宜,我們的錢用得其所,我們有能力再創高峰,令香港經濟更好,經濟更好又會帶來額外收入,例如我今早列舉了一些例子──上半年我們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百分之四,過去十年是平均百分之二點七;上半年至九月交易所上市的集資總額為2,380億元,為全球第一。今年六月進行的調查,香港的海內外公司以香港為區域總部或區域辦事處增加了500多間,這些全是振奮人心的經濟發展成果。這些經濟發展成果或多或少都是由於更加積極有為,亦願意為香港投資,願意做「促成者」、「推廣者」,做很多「政府對政府」對接工作而得來的。所以如果我們現在開始怕,便吝嗇金錢,不去投資、不去「造大個餅」,對香港的未來完全不是一件好事。但你說這些錢我們是否負擔得起,我們當然負擔得起,因為雖然財政司司長說他會配合我的施政工作,但其實我在《施政報告》裏每一個要用錢的項目都經過內部評估,你也知道內部每年到暑假有一個資源分配工作,是資源分配的結果。當然「明日大嶼」,因為項目這麼長遠,今日沒可能完成基建評估,但大家不要忘記,在基建方面我們已每年動用1,000億元,但這1,000億元會隨着工程完成便停,所以其實更需要新工程接得上,以避免建築界經常詬病的那種「飽死」和「餓死」現象,所以基建的長期規劃不應該在眼前受到很大的財政考慮而影響。但總的來說,這些都是我們負擔得起的開支,可以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為香港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
 
記者:林太你好,想問有關電子煙、加熱煙。其實今年年中,林太你到立法會大會回應提問的時候,就說香港要履行貿易責任,又說如果仍然容許售賣危害更大的傳統煙草產品,而完全禁售危害較少的電子煙會衍生其他問題。但為何到這一刻你又會忽然間提出一個法例修訂的建議,禁止入口、製造、銷售、分發和宣傳電子煙,以及其他新型電子煙草產品?你有否事前和業界或報販溝通過?以及如果市民在這種情況下管有和使用這些煙和那些device,會否觸犯法例?
 
行政長官:多謝你這個提問。情況是這樣的──上一屆政府研究了這個議題幾年,大概去到去年年初,即是在我離開了政府去參選的時候,作了一個決定,以規管而不是去禁止為政策決定。到了我今年出席其中一節的立法會答問大會,我收到同事給我的line-to-take,就着這個議題,大概當時經過政府內部討論而得出的結果,亦是希望立法規管,而不是全面禁止。我坦白承認當時我未進入深入了解這議題或研究,但之後當我再與食衞局同事,特別局長本人,因為陳肇始局長在上一屆是副局長,她亦是在當副局長時給別人的印象是想禁電子煙,所以我再與她認真坐下談論,我說究竟你們擔心甚麼事情,以及現時醫學、科學的印證是如何。這段時間我亦看了很多文章和海外情況,現時已經有二十多個國家禁止,包括新加坡、包括澳門、包括泰國,所以某程度上你可以說我是推翻了以前曾經作的一個決定,這亦是我管治風格的其中一個特色──如果有事情可以做得更加好,我們是應該從善如流地去做得更加好。因為到今日為止,沒有人可以說電子煙或相關產品是沒害處,只是說它比某些東西少些害處。所以從一個保障市民健康,特別是小朋友的健康,正如我今日在發言時說,目標清晰的事便大膽做,就快點做,因此便得出了這個全面禁止電子煙及相關產品的政策決定。
 
  至於你問細節的問題,就要留待陳局長再回應,因為都是要經過立法的工作,在立法過程裏一定會回應到你剛才的提問。不過你特別提到業界,這個議題的業界是誰?當然是煙草界。煙草界的游說力量非常大的。我的辦公室由今年年初到現在,收到超過3 000份,每星期都入大量反對禁止電子煙,只能夠立法規管、繼續讓它售賣的意見。我相信我一說畢在這一刻,在網上、在社交媒體上,亦可能贊成規管、不禁、讓它售賣的意見多於贊成禁止。所以有些議題是大家要想清楚、看清楚,究竟哪些事最符合社會利益。我毫無疑問將市民健康,特別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放在第一位。

(待續)



2018年10月1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1時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