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就僱員颱風後工作安排及退休年齡與傳媒談話內容(只有中文)
************************************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今日(九月二十日)出席「慈善共創 都市聚焦」國際慈善論壇一節專題討論後,就僱員颱風後的工作安排及退休年齡與傳媒的談話內容:

記者:看完報道或大圍站、很大的轉車站的交通半癱瘓情況後,你覺得香港是否需要檢討一個復工或停工的機制?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我相信當日很多上班的朋友,的而且確面對很大的壓力,因為擔心趕不到回公司,可能會受僱主的責備或其他事。當然我們作為政府亦呼籲僱主,盡量考慮實際情況。因為颱風後交通未能即時恢復,所以我們都希望僱主能夠體諒。

  我亦明白到,不同的工作、不同的行業實際上都有它們的考慮。譬如以我比較熟悉的社會福利服務而言,有些院舍的員工,他可能颱風期間已經上班,以及可能已工作很長時間,要等待同事接班,但若接班的人不回來上班,他們工作的時間可能就會過長,對他來說亦不太公平。

  所以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工種就這些情況究竟如何安排,應該預早有一個商量,能夠有清楚的指引,每一個工作單位都需要考慮這件事,未必是要「一刀切」訂一個法例如何做。大家都知道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期間,大家所謂無需上班,都只是一個多年來行之有效大家都做的事,本身並沒有法例去規定。

  所以我相信大家有了今次的經驗——因為的而且確過往幾十年,很少有一次颱風過後,翌日交通情況的挑戰這樣大——所以我相信經此一役,每個行業、每位僱主與僱員,我都希望日後在這方面去看一看。當然從政府的角度,我們就整件事的處理,在保安局局長領導下,都會就整個善後的工作檢討。任何相關部門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作有效檢討。

記者:但指引是否應該,譬如可能由政府訂出指引?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雖然我們覺得,現時一直給予大家有關災害的指引(「颱風及暴雨警告下的工作守則」)都已包含這些情況,不過可能今次的情況比較特別,我們可以回去看看。但正如剛才所說,指引很難全部適合多種行業的不同情況。舉一個明顯的例子,譬如銀行是否應該繼續運作?外匯交易應否繼續做?有些合約預設了例如星期一要做,它的安排又會如何?所以我相信每一個行業的僱主都要自己看一看他們適當的做法為何。這不單是政府一聲令下或怎麼,就可以將問題簡單解決。

記者:想問多一件事。剛才張建宗司長在另一活動談到,他覺得可能65歲的退休年齡對於目前香港來說太早,可以再延遲。所以想問局長,雖然香港沒有一個法定的退休年齡,但你覺得例如65歲或者幾多歲(退休)?會不會建議例如私人企業考慮延至70歲?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這個亦很難說幾多歲退休是適合,要視乎工種。我看到很多中小微企都沒有退休年齡,有些僱主甚至擔心年紀比較大的員工太早退休。所謂太早,即60多歲便退休,他都不知道在哪裏找個師傅回來,所以我相信私人市場靈活很多。

  反而政府本身就這個問題去做事,「轉身」會需時比較久。大家都知道我們在二○一五年才將入職公務員的退休年齡延至65歲,而剛剛最近才開始讓在二○○○年至二○一五年入職的公務員選擇是否由60歲延至65歲。反而我相信在外面私人機構,他們會靈活處理。
 
2018年9月20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7時3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