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出席首期「X-PLAN」創科超人團畢業路演暨大灣區創科人才發展高層論壇致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沈南鵬主席(創科香港基金會、香港X科技創業平台主席)、徐澤會長(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事隔一年,我非常高興再次出席創科香港基金會(Hong Kong X Foundation)的活動。跟往年一樣,我知道今天的活動也是有多重的意義。第一,是慶祝香港X科技創業平台成立兩周年;第二,是首屆「X-PLAN」學員的畢業路演,剛才也頒獎給一些得獎的同學;第三,是啟動大灣區創科人才「手拉手」支持計劃;第四,是大灣區創科人才發展高層論壇,稍後將會舉行。
除了上述四重意義以外,早前基金會也發表《創科發展,人才先行》的報告。這是繼去年基金會發表了《跑贏智能時代》白皮書後另外一個傑作,非常感謝您,南鵬。他在公布之前已給我看過,我覺得寫得非常好,所以必須要在這裏祝賀沈南鵬跟他的團隊對香港科創工作的支持。當然,我也要親自恭賀這次畢業的同學,無論有沒有得獎,你們每一個都是超人,都是英雄。
一如往年,我也沒有寫演辭,我今天是作一個分享。去年在同一天,好像也是九月十一日,我說我來是當一個學生交功課,因為當時出席這個活動是我上任特首才不到三個月,但是我說我學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有關香港的科技創新的發展,所以我去年是來交功課,也看一看我們往後要走一條怎樣的創科之路。
其實,去年在同一個活動上還有一個小插曲,就是當時另外一位嘉賓,騰訊公司的馬化騰先生,他在台上對我們有些批評,對我的局長也有一些批評,我當時還是覺得有不太好的感覺。上星期我跟馬化騰在廣州一同出席泛珠區域合作論壇,我們兩個都在台上,可能他也知道我有一些不太滿意他去年的講話,所以他就作了主動的解釋。他說他去年的講話是由於他認為香港在科技創新方面手裏有很多張「好牌」,他是關心,也是擔心我們的「牌」出得不好,我還是接納他的解釋。
去年,在這個場合我提出了香港在科技創新八個方面的工作,其後這八個方面也納入了我首份《施政報告》。我覺得這一年下來,還是得到社會各界比較積極的反應。南鵬請我出席今天的活動,他在信裏是這樣說的──去年的《施政報告》有關創科方面的說法,「是為香港創科發展指明方向,我們深感振奮和鼓舞」。
其實,「振奮」和「鼓舞」也是我一年多以來跟楊偉雄局長做科技創新工作的感受。我本人感到最大的興奮,就是印證了我在競選時的一個口號──香港的底子好,香港人很優秀,只要認準方向,團結一致,香港可以再創輝煌。這一年來的科技創新工作,給了我深深的感受。
當然感到「振奮」的還有其他很多方面的發展,一個是海內外的科研機構現在對於香港科技創新有了新的認識,對我們也多了一份信心。所以我們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希望建立兩個科技的平台,一個是有關生物科技的,一個是有關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的,都得到很好的迴響。我今年六月份到法國,我們就和法國非常著名的Institut Pasteur簽了一個合作安排,在生物創新科技平台設立一個中心,其他還有很多海內外的機構現在跟我們在商討。本地的科研機構、專家、學者,對於我們做的工作也是有非常積極的回應。今天在座的史維教授,以及徐立之教授,他們也是很認同我們在過去一年多的工作。
另外做科技創新還是要有資金、有資本的,所以我也非常高興看到一些好像南鵬一樣做venture capital、做科技創新投資的、創投基金的,他們也是說Hong Kong is serious,香港現在是很認真的去推動科技創新的工作,所以他們也更有興趣在香港投一些項目。
在「鼓舞」方面就離不開中央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在科技創新的支持。去年九月份,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批示香港有關科技創新的工作,因為有香港二十四位兩院院士給習主席寫了一封信,他們告訴習主席一些香港的科技人才很願意為國家作出貢獻,所以習主席的親自批示就是希望這一批科技創新的人才能繼續對國家有貢獻。基於他本人的親自關心、親自批示,今年五月份中央兩個部門──一個是財政部,一個是科技部──就推出了一個新的政策。這個政策是非常突破的,就是讓香港的科研機構、香港的大學都能直接申請中央科技研發基金的項目,而且申請到的資金都能在香港應用,我們說這是中央科研資金「過河」的安排。
另外到今年八月份,我就以行政長官的身分出席由副總理韓正先生主持的粵港澳大灣區領導小組的首次全體會議,首次全體會議就確立了粵港澳大灣區是可以發展成為一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這個定位對我們、對在座對科技創新有興趣、打算投入發展的同學們是一個很大的鼓勵,因為能在這麼大的國家裏面,把我們定位、選作能做一個國際科技創新的中心,其實不是很簡單的事情。
在這個八月份的會議開完以後,我當天也公布了三項有關香港科技創新的發展,都是跟中央的支持是分不開的。第一,是中央的科技部將會與楊局長的創新及科技局簽訂一個合作的安排,我希望在這個月會發生這個事情,到時大家就可以看到這個合作安排的內容是全方位的,無論是科研資金的應用,或者是人才的培訓、青年的交流,都能讓往後我們跟中央的科技部有充分的合作。
第二,是中科院,各位都知道中科院是我們國家最頂尖的科學研究機構,中科院已經同意在香港成立一個分屬的機構,把它兩個很重要的研究所落戶到香港科學園,一個是配合我們生物醫藥平台,把廣州生物醫藥及健康研究院放到科學園裏面;另外一個就是中科院的自動化研究所也會落戶香港。
第三,就是按着我們提出,在香港成立一個「粵港澳大灣區兩院院士聯盟」。
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在中央的支持下能有這個突破,落實這個新的措施,我們必須要感謝一個人,就是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他本身也是院士,要是沒有他在背後大力的推動,我看是沒有這麼快能做成這個事情。今天譚副主任沒有來,我還是希望我們鼓掌感謝譚副主任對我們的支持。我知道應該有中聯辦的同事在,也麻煩你替我們轉達我們對譚鐵牛副主任的感謝。
過去一年,其他的工作我就不談了。要是去年我是一個學生來交功課,今年我是來交首份考試的成績單,這個成績單你就看這個刊物「創新香港」,我進場的時候看到外面還有一些,希望你們多拿一本回去看。
回到今天的主題,今天這個論壇的主題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全球都在爭奪人才,尤其是在科創方面,可以說是「得人才就得創科的天地」,所以我非常同意基金會在它《人才先行》的報告裏面的十六項建議。我剛才提到有關在香港成立「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也是進一步希望匯聚尖端的人才,培育新一代,也促進兩地科研專家的交流。人才培育的工作應該是全方位的,致力培育本地的人才,包括由小學生開始,我們要培養他們對於科學的興趣,也要積極引進海內外的人才。
特區政府的功能、我們的責任就是為人才──無論是本地的,或者是海內外的人才──提供土壤和養分。我們在這方面的工作大概有以下幾點。
第一,我們剛剛推出了一個「科技專才培育計劃」,這是一個大概動用五億元的五年計劃,裏面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博士專才庫企劃資助」,直接資助一些企業聘用一些博士後的研究員;另外一個是「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兩個計劃推出的時間很短,但已經有非常好的反應,昨天我聽到是每一個計劃分別已經收到超過60份的申請。
第二個項目就是「科技人才入境計劃」,這個反應不算太好,其中有一些關注來自我們的要求──我們的要求是要每個企業引進一個海外的人才,它必須要聘用一個本地人,而且再提供兩個實習的崗位。我再次呼籲在座要是有一些科技的企業,你們的眼光要看得遠一點,你們要幫我們整個社會去培育人才。「一加一加二」就是為了這個目標,希望企業多利用這個「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既能馬上引進海外的人才,也有助於培養本地人才。
第三個措施已經推行了,我們是優化了「實習研究員計劃」,提供了更高的援助水平。
第四是為本地的學生提供研究課程的資助,差不多是不需要交學費,就能在香港的大學裏當研究生。我鼓勵中學、大學的同學多利用這個研究課程的資助。過去一段時間大學告訴我,它們要吸引研究生,其中一個問題就是沒有足夠的宿舍,沒有宿舍怎麼去請一些學生擔任研究員?這問題也解決了,我們為八間大學一次過提供了103億元,讓八間大學同時去建學生、研究員的宿舍,希望這個宿舍快點建成,增加我們能招聘到好的研究生的機會。
但是有了以上政策的措施,還是要有配套,因為青年要做科技的人才,還是需要些配套。在配套方面我們也有三個措施。第一是已經推出了的「青年共享空間計劃」,即 co-working space。這是透過一些工廈業主的配合,現在已經有大概一萬平方米的寫字樓可以做青年共享空間。其中數碼港就已經率先投入了一個大概兩千平方米的共享空間,而且出租率非常好,我知道超過百分之六十已經出租了。我們亦在今年撥款100億元給科學園,再增加對於我們一些企業的助力、一些培訓。另外在科學園裏面現在正建一個「創新斗室」,這是人才的公寓,希望在二○二○年能夠建好,為研究員、初創企業解決住宿的問題。
我剛才提了很多的數字,有這個撥款、那個撥款,我要感謝香港的立法會,雖然今天沒有立法會議員在,我要感謝他們處理我們今次申請撥款的速度比較快。上一屆政府用了三年半才成立了楊局長的創新及科技局,這一屆政府楊局長用了三個月就拿到三百億港元來推動我們有關的工作。此外,徐立之教授剛剛在今天又給了我一個報告,是有關高等教育研究的資源策略。我可以在這裏承諾,特區政府願意投入更多的研究資源來進一步培育本地的優秀人才。
當然優秀科研人才最大的前景就是粵港澳大灣區。有了中央為我們定位,去打造一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我覺得我們是有大量的機遇的。在未來我們不單能在粵港澳大灣區成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也應該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成為一個匯聚各界人才的中心。做成這個事情,我們就能成為推動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股重要力量。
今天很高興能再次來到這個活動。我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跟各位在創科路上共同努力,為香港以及內地、全球的青年人燃點夢想。謝謝大家。
完
2018年9月11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23時21分
香港時間23時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