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衞生防護中心調查四宗新增本地登革熱個案
*******************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八月二十三日)正調查四宗新增本地登革熱個案。中心再次呼籲市民,不論在本地或外遊,應時刻注意環境衞生,以及採取防蚊和個人保護措施。
個案詳情如下:
性別 | 女 | 男 | 男 | 男 |
年齡 | 71 | 34 | 76 | 18 |
有否長期病患 | 有 | 有 | 沒有 | 沒有 |
發病日期 | 八月十九日 | 八月二十日 | 七月三十一日 | 八月二十二日 |
病徵 | 發燒、頭痛、關節痛及肌肉痛 | 發燒及肌肉痛 | 發燒、頭痛及疲倦 | 發燒、頭痛、後眼窩疼痛及肌肉痛 |
住處 | 長洲花屏路 | 元朗麒麟村 | 長洲花屏路 | 將軍澳都會駅二期 (城中駅) |
潛伏期內曾到訪地點 | 長洲 | 獅子山公園外圍 | 長洲 | 長洲 |
是否記起曾被蚊叮 | 有 | 沒有 | 有 | 沒有 |
潛伏期內外遊記錄 | 沒有 | 沒有 | 沒有 | 沒有 |
求醫詳情 | 八月二十二日到長洲醫院求醫 | 八月二十二日到北區醫院求醫 | 八月六、八及十八日到長洲醫院普通科門診求醫 | 八月二十二日到聖保祿醫院求醫,將入住將軍澳醫院 |
情況 | 穩定 | 穩定 | 穩定 | 穩定 |
家居接觸者情況 | 有出現病徵 | 沒有病徵 | 有出現病徵 | 沒有病徵 |
登革熱病毒化驗結果 | 陽性 | 陽性 | 陽性 | 陽性 |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說:「衞生署正與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緊密合作,評估和防止可能出現的擴散,食環署會繼續病媒調查、監測和控制。衞生防護中心正繼續流行病學調查。」
發言人表示:「中心與食環署於明日(八月二十四日)晚上八時在黃大仙竹園社區中心舉行健康講座,講解健康建議。中心亦已在中心登革熱專頁內,提供有關本地個案的資料及地理分布圖,以助市民掌握資訊。」
中心呼籲市民在獅子山公園關閉期間不應前往該處,以防感染登革熱。科學研究顯示即使沒有病徵或尚未出現病徵的感染者被蚊叮咬,也有機會把病毒傳給蚊子,繼而造成進一步傳播。因此,曾前往獅子山公園的人士,應在最後前往當天起計14日內使用昆蟲驅避劑作為防蚊措施。如出現登革熱病徵,應盡早求醫。
曾到黃大仙(尤其是獅子山公園)、葵盛西邨、清水灣第二灣泳灘、長洲(山邊路、贊端路、花屏路、新興街及長洲西堤道)、浩景臺、晒草灣遊樂場、永耀街、德朗邨、砵蘭街、上海街、翠怡花園、璟瓏軒、城中駅及麒麟村一帶並出現登革熱病徵的人士,應致電衞生防護中心熱線(2125 1122)安排化驗調查或轉介作適當跟進。熱線每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四十五分運作。
發言人補充:「署方已通知廣東及澳門衞生當局,留意最新情況。」
上述個案為二○一八年本港錄得的第二十至二十三宗本地個案。未計本地個案,截至今日中午,今年錄得共61宗外地傳入個案,主要從泰國(26宗)、菲律賓(12宗)及柬埔寨(7宗)傳入。
踏入雨季,市民應注意下列防蚊措施:
- 徹底檢查集水溝氣隔、屋頂雨水槽、明渠及排水渠,避免淤塞;
- 每星期至少一次以鹼性清潔劑擦洗溝渠和排水明渠,以除去可能積聚的蚊卵;
- 汽水罐、空樽及空盒等垃圾應妥善棄置在有蓋的垃圾桶內;
- 栽種花卉的水應每星期最少徹底更換一次,盡量避免使用墊碟;
- 在雨季前把凹凸不平的地面填平;
- 避免在叢林逗留;及
- 戶外活動期間,做好個人保護措施,穿着淺色長袖上衣和長褲,並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上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蟲驅避劑。
為減低感染蚊傳疾病的風險,除一般措施外,市民如從受影響地區回港,應在14日(登革熱)或至少21日(寨卡病毒感染)內繼續使用昆蟲驅避劑。若感到不適,應盡快求醫,並告知醫生外遊細節。含避蚊胺的昆蟲驅避劑可有效防蚊,市民應注意以下事項:
- 先仔細閱讀標籤說明;
- 在進入可能被蚊叮的範圍前使用;
- 塗在外露皮膚及衣服;
- 孕婦使用避蚊胺的濃度上限是30%,兒童則為10%*;
- 先塗防曬霜,再塗昆蟲驅避劑;及
- 遵照標籤說明,只於有需要時重複使用。
*如前往蚊傳疾病流行的國家或地區而有機會被蚊叮咬,兩個月或以上的兒童可使用濃度上限為30%的避蚊胺。
市民如發現蚊患,應致電1823,亦可參閱衞生防護中心及旅遊健康服務登革熱專頁、最新旅遊情報、使用昆蟲驅避劑的注意事項、衞生防護中心Facebook專頁及YouTube頻道,以及食環署防治蚊子滋生指南,了解詳情。
完
2018年8月23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1時3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