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八題:乳癌的預防及治療
***************

  以下是今日(六月二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謝偉俊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資料顯示,乳癌是本港女性頭號癌症(每16名女士有一位會患上乳癌)。近年,女性確診乳癌個案數目有上升趨勢:由一九九三年的1 152宗上升約三倍至二○一五年的3 900宗(即平均每天有十名女性確診)。本港乳癌患者較外國患者相對年輕,最低發病年齡為20歲。據報,美國一名乳癌病情已屆末期,癌細胞已擴散至肝臟及其他器官的女病人,獲挑選參加免疫療法試驗計劃(T細胞輸入療法),利用其自身「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s,內含T細胞)抗癌,配合協助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藥物治療。42星期後,其體內找不到癌細胞,兩年內癌症亦無復發。相關療法用於治療另外兩名分別屬末期肝癌及結腸癌患者亦成效顯著。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醫生認為,該三宗案例顯示上述療法有望為體內器官的實質固態瘤(例如胃癌、食道癌)提供治療藍圖。關於預防及治療乳癌,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過去三年,每年確診乳癌患者數目,以及當中多少人確診時已屆癌症晚期及末期;
 
(二)是否知悉,除紓緩性治療外,還有何更積極方法治療末期乳癌病人;相關療法的成本及成效為何;現時《醫院管理局藥物名冊》內,有沒有治療末期乳癌藥物;如有,相關藥物價格為何;
 
(三)鑑於T細胞輸入療法為末期乳癌病人帶來生機,加上其副作用遠低於化療、電療等傳統治療方法,政府及當局會否考慮研究引入或主動開發該技術,為自願嘗試新療法的末期乳癌病人,提供多一個選項;
 
(四)鑑於有不少乳癌病人反映,腫瘤科醫生與外科醫生往往意見相左,前者多建議病人先進行化療,待有效控制癌細胞擴散或縮小腫瘤體積後才切除腫瘤,惟後者卻多主張先切除腫瘤,再進行化療、電療,令病者無所適從,政府有何措施協助病人衡量兩方意見,作出合適決定;
 
(五)鑑於有腫瘤科專家指出,外國已推行十年的基因檢測分析技術,透過分析腫瘤危險性及復發風險,有助病人判斷是否適合及花費約20萬港元接受化療,惟本港公立醫院至今仍沒有提供相關基因檢測服務,政府是否知悉原因為何;會否研究盡快引入該項基因檢測服務;醫管局有否評估現時本港治療癌症技術是否低於國際水平;
 
(六)鑑於早前政府宣布投放500億元發展創新科技,政府會否考慮,因應本港末期乳癌患者醫療需要,主動邀請有意引入T細胞輸入療法醫學科研機構,申請研發資助款額,以解病人燃眉之急;及
 
(七)政府會否基於預防勝於治療的考慮、參考英國為國民提供乳檢服務,以及醫管局於二○一六年推出腸道檢查公私營協作計劃的成功例子,為全港適齡婦女提供免入息審查的免費乳檢服務;如會,詳情及推行時間表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謝偉俊議員提問的各部分,經諮詢創新及科技局後,我回應如下:
 
(一)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轄下的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負責癌症監測工作,協助紀錄和分析整體人口的癌症資料,以便計劃有關的醫療服務。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資料,二○一三年至二○一五年本港女性的乳癌發病數字及確診時癌症期數分布表列如下:
 
年份 I期 II期 III期 IV期 未能分期 總數
2013 1 098 1 277 528 262 359 3 524
2014 1 252 1 334 610 318 354 3 868
2015 1 255 1 327 635 277 406 3 900
 
(二)醫管局提供的癌症服務是依據經協調的跨專科(例如病理學、放射學、內科、外科、臨床腫瘤科及紓緩治療)和跨專業服務系統,並以聯網為基礎。各科(包括腫瘤科與外科)的醫生會保持緊密聯絡,因應病人的臨床情況,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一般而言,對於患有癌症的末期病人,在人生最後的階段往往因為病情及情緒上的變化而需要更多的支援,當中包括因身體機能變差的入院需要、出院後所需的持續護理,以及社交心理支援以紓緩情緒上的困擾。醫管局的紓緩治療服務,正是為此類患有危疾重症的病人和其家屬提供身心、社會和精神上各方面的整體照顧及支援服務,協助末期病人安詳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現時,醫管局轄下七個聯網均提供紓緩治療服務。醫管局的紓緩治療服務包括住院、門診、日間紓緩護理、家居護理、哀傷輔導等。醫管局一直本着「全人醫治」的宗旨,透過跨專業的紓緩治療團隊,包括醫生、護士、醫務社工、臨床心理學家、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等,以綜合服務模式為末期病人和家屬提供適切的紓緩治療服務。
 
  醫管局會繼續因應人口增長和變化、醫學科技的發展及醫護人手等因素,定期檢討各項醫療服務的需求和規劃其服務發展,並會與社區伙伴合作,以滿足病人的需要。
 
  目前,醫管局藥物名冊內備有不同藥物用以治療末期乳癌,下表列出相關藥物的資料:
 
藥物名稱 藥物類別 藥物費用
卡培他濱 通用藥物1 標準收費
吉西他濱 通用藥物 標準收費
長春瑞濱 專用藥物2 標準收費
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 自費藥物3 每四星期$15,207
艾立布林 自費藥物 每三星期$17,880

註:
1. 通用藥物是經證實對病人有關臨床情況適用和有效,並可供一般使用的藥物。公立醫院和診所提供這類藥物時,會收取標準費用。
2. 專用藥物是在特定的臨床應用下經專科醫生特別授權使用的藥物。如這類藥物在特定的臨床應用下處方,公立醫院和診所會收取標準費用。如個別病人在特定的臨床應用以外選擇使用專用藥物,便須自行支付藥物的費用。
3. 自費藥物是僅經初步醫療驗證的藥物、與其他替代藥物相比僅具邊緣效益,但成本明顯昂貴的藥物,以及生活方式藥物。這些藥物並不包括在標準收費範圍內,病人須自費購買。 

(三)及(五)醫管局注意到自體T細胞對抗腫瘤及核對點抑制劑的免疫療法在概念上驗證了免疫療法可用於晚期轉移性乳癌,但目前仍在試驗階段,需進行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及實證,確認其長遠效用及安全性,方可作廣泛臨床應用。而且,未必每名病人都適合或受益於這種治療。同樣地,有關基因檢測分析技術在評估腫瘤復發風險方面的應用尚待確定。醫管局會緊密跟進科技發展並設有既定機制,由專家定期研究及檢討病人的檢測、治療方案或藥物的臨床和科研實證的最新發展,按情況作出修訂。過程中會考慮科研實證、成本效益、機會成本、科技發展和病人團體意見等。
 
(四)一直以來,醫管局透過跨專科團隊(包括病理學、放射學、內科、外科、臨床腫瘤科及紓緩治療)為癌症病人提供適切服務。癌症個案經理會為病情複雜的乳癌病人統籌跨專科團隊的溝通,外科和臨床腫瘤科醫生透過多方面的溝通,包括跨專業會議緊密協作,因應患者的病情及意向,制訂適切的療程安排。
 
(六)政府在二○一八至一九年度財政預算案預留超過500億元,推動創新及科技發展,包括在香港科學園建設「醫療科技創新平台」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創新平台」。其中的「醫療科技創新平台」的目的是吸引來自本地、內地及海外的世界頂尖大學院校、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進駐,進行更多醫療科技研發合作項目。另外,「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進行有助促進產業創新和提升科技水平的應用研發項目,包括生物科技項目,涵蓋對醫治不同疾病的新藥物及療法的開發等研究。
 
(七)政府「癌症事務統籌委員會」轄下的「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普查專家工作小組)一直關注本港及國際間就癌症預防及普查的最新科學證據,適時檢討有關議題及確保其建議適合本地情況。
 
  普查專家工作小組認為,綜合目前的醫學證據後仍未能肯定在本港進行全民乳癌X光造影普查是否對無症狀的本地婦女利多於弊,故認為目前並沒有足夠科學證據支持或反對為本港一般風險婦女進行全民乳房X光造影普查。至於個別屬於高風險婦女(例如帶有某些基因突變、有家族乳癌或卵巢癌病史等),她們應諮詢醫生意見,經由醫生作個別評估及建議,以決定是否需要接受乳癌篩查。
 
  在未有符合科學理據的公共衞生證據支持的情況下,政府目前沒有計劃推行全民乳房X光造影普查。政府聯同醫學界需要掌握更多研究和數據,探討是否適宜在本港為一般風險、無症狀的婦女推行全民乳癌普查。在取得結論之前,篩查服務提供者更應詳細為考慮篩查的婦女講解篩查的好處、風險和局限等,以便作出知情的選擇。



2018年6月2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9時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