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三題:協助安老院舍的聾/弱聽院友
********************

  以下是今日(六月十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梁耀忠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悉,現時全港有逾15萬名聾/弱聽人士,當中超過百分之八十為長者(即60歲或以上人士)。現時大部分安老院舍(院舍)沒有推行聾/弱聽長者友善政策(例如為職員提供手語訓練、為院友提供聽覺訓練,以及安裝火警警示燈),以致聾/弱聽長者難以融入院舍環境,有需要時亦難以求助。有市民指出,本港人口日益老化,而大部分人的聽覺會隨年齡增長而衰退,因此政府應提供專為聾/弱聽長者而設的院舍。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過去五年每年院舍內聾/弱聽院友的人數為何;
 
(二)是否知悉,過去五年每年全港懂手語的院舍職員人數,並按他們工作的院舍的類別(即津助安老院、合約院舍、非牟利自負盈虧安老院及私營安老院)列出分項數字;
 
(三)有否推行政策,安排聾/弱聽長者集中居於設有聾/弱聽長者友善設施及服務的院舍;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以及會否推行該政策,並設立該類院舍;
 
(四)有否政策協助聾/弱聽院友改善社交生活;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以及會否推行該政策;及
 
(五)鑑於有聾/弱聽院友反映,他們無法與不懂手語的院舍職員溝通,以致當他們感到不適及有緊急需要時,無法即時得到所需協助,當局有否政策協助該等院友,包括為院舍職員提供手語訓練;如有,詳情為何;如否,會否推行該政策?

答覆:

主席:

  就議員的提問,我現答覆如下:

(一)社會福利署(社署)沒有備存居於安老院內有聽覺障礙的長者數目。

(二)社署沒有備存懂手語的安老院職員數目。

(三)及(四)社署自二○○三年起推行中央輪候冊機制,集中處理長者的資助長期護理服務申請和服務編配。申請人須接受「安老服務統一評估」,由合資格評估員採用一套國際認可的「長者健康及家居護理評估」工具,就長者的自我照顧能力、身體機能、記憶及溝通能力、行為情緒等方面的受損程度、健康狀況、環境危機和應付日常生活的能力等方面作全面的評估,從而識別長者的護理需要,並為長者配對合適的服務。
 
  聽覺是評估長者溝通能力的其中一項參考因素,當長者獲編排入住安老院後,社署會將評估紀錄交予院舍,以便院舍專業團隊為長者制訂合適的「個人護理計劃」,以及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適切的支援及輔導服務。院舍代表亦會在長者入住院舍前與長者會面,以進一步了解其護理需要,完善其「個人護理計劃」。
 
  目前,社署以綜合模式提供資助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讓不同身體狀況的長者獲得持續照顧。津助及合約院舍的設施(如助聽器設備),可照顧有聽覺障礙的長者的護理需要。此外,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的長者(包括入住安老院的長者)亦可按醫生的推薦申領特別津貼,以購買必須的輔助器材(包括助聽器)。

(五)根據現行規定,安老院必須備有火警偵測系統及火警警報系統;除聲響警報裝置外,亦須安裝視覺火警訊號裝置,作為火警警報系統的一部分。此外,安老院須為每位需要高度照顧的住客的床位、廁間及浴室安裝叫喚鈴,以便住客在有需要時可即時求助。
 
  社署一直為安老院員工提供有關照顧有特殊需要的長者的培訓課程。社署現正籌劃於二○一八至一九年度為安老院員工舉辦有關照顧有聽覺障礙的住客的訓練課程,以提升安老院員工在這方面的認識及技巧。



2018年6月1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