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就「發展基層醫療服務」議案開場發言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今日(五月三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發展基層醫療服務」議案的開場發言全文:

主席:

  首先,我要感謝胡志偉議員今日提出的議案及其他幾位議員提出的修正案,令到我們有機會討論基層醫療服務的發展。我以下會簡單介紹政府在推動基層醫療服務方面的工作。

  在基層醫療政策方向,香港擁有一個公私營並行的醫療制度,而公營醫療是本港醫療系統的基石和安全網。香港的醫療系統與不少發達國家都面對人口迅速老齡化和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增加所帶來的重大挑戰。全面和協調的基層醫療服務系統將提高整體公共衞生水平,並且能減少不必要使用醫院服務。政府有決心加強推動個人和社區的參與,統籌和協調各醫社界別,加強地區基層醫療健康護理服務,以鼓勵市民預防疾病,加強自我照顧和家居照顧,減少住院需要。

  自一九九○年起,政府採取了多項措施以改善公營系統的基層醫療服務,透過衞生署,例如學生健康服務、婦女健康服務和長者健康服務等,加強為社區內特定人口組別而設的健康促進及疾病預防服務。二○一○年《香港的基層醫療發展策略文件》發表後,衞生署推出了一系列基層醫療措施,包括成立基層醫療統籌處、制定基層醫療概念模式和參考概覽、制定基層醫療指南、成立社區健康中心,以及推出長者醫療券和疫苗資助計劃等等。除統籌處外,衞生署轄下其他組別亦一直推行各項計劃及措施,以加強本港的基層醫療服務,當中包括為不同人口組群進行健康推廣、健康教育、非傳染性疾病預防,以及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長者牙科外展服務計劃等等。

  行政長官在二○一七年《施政報告》宣布投放資源大力推動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發展,我們已在去年十一月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委員會),委員會正從人力和設施配套、夥伴模式、社區參與,和規劃及評估架構多方面考慮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發展策略和制定藍圖。委員會將會檢討提供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軟件和硬件的效率及效能、強化醫社不同界別之間的聯繫及公私營合作、鼓勵市民採取措施預防疾病、提高他們的自顧和家居照顧能力、加強他們的健康意識及推動健康管理。委員會亦會借助大數據以規劃最切合社區需要的策略,以加強地區層面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

  此外,為進一步體驗醫社合作的成效,在地區上有系統地協調不同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單位,我們會於二○一九年第三季在葵青區推行地區康健中心試點計劃。針對地區的特點和需要,政府會為中心提供撥款,中心亦會透過地區網絡,向區內提供服務的機構和醫護人員購買服務,例如醫療、護理、專職醫療、使用藥物的諮詢服務等等,讓市民可在區內得到所需的護理。我們現正考慮將由中心,並透過地區網絡提供的服務,包括健康推廣、為目標組群進行的健康檢查、慢性疾病個案管理及護理協調、社區康復等等的服務。

  至於普通科門診服務,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致力改善普通科門診服務,透過翻新老化診所、理順診症流程、積極招聘人手等多方面措施,普通科門診在二○一二/一三至二○一七/一八年度合共增加超過60萬服務人次。於二○一八/一九年度,醫管局計劃增加約55 000個普通科門診的診症名額。而在未來數年,若人手和財政允許的話,普通科門診診症名額的增幅亦可進一步加強,以應付服務需求。

  鑑於現時人手,尤其是醫生人手緊絀,延長普通科門診服務時間,例如增設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夜間門診服務,會對現時人手構成進一步壓力。我明白剛才麥美娟議員提到預約診症時間有困難。另一方面,由於普通科門診診所照顧的主要兩類病人,即病情穩定的長期病患者,以及症狀相對較輕的偶發性疾病病人,並無需要24小時服務,而診所亦非為提供緊急服務而設,基於有效運用普通科門診資源的考慮,加設深夜或通宵時段門診服務並非符合成本效益的做法。醫管局現階段並無計劃開設深夜或通宵時段的公營普通科門診服務。

  至於社區健康中心及社康護士的服務方面,為配合加強基層醫療的政策措施,醫管局已於天水圍北、北大嶼山及觀塘設立社區健康中心,提供跨專業、綜合而全面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我們亦已在不同地區預留用地,作未來發展基層醫療服務設施之用,當中三個擬興建的社區健康中心項目,即擬於旺角(前旺角街市用地)、北區(位於上水百和路)及石硤尾(即石硤尾健康院現址)興建的社區健康中心已納入《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並進入積極籌劃的階段。

  至於社康護理服務方面,目的是為出院病人提供家居持續護理,令他們可以在家居環境中康復。截至二○一七年底,醫管局共有486名社康護士,他們所提供的家訪中約八成的服務對象為長者。醫管局會繼續密切監察社康護理服務的運作和使用量,並靈活調配人手及其他資源,應付服務需求。我們亦明白李國麟議員提出希望有多些護士診所,這亦是醫管局的其中一個發展方向。

  至於長者醫療服務,在長者健康中心方面,現時,衞生署轄下的長者健康中心為年滿65歲或以上的長者提供跨專業的綜合基層健康服務,包括健康評估、輔導、健康教育和治療。其中四間長者健康中心開展先導計劃與非政府機構合作,通過外展服務發現並轉介「難以接觸到的」長者,特別是社交網絡狹小並缺乏定期醫療護理的長者至長者健康中心,優先為他們提供服務。視乎經驗,衞生署會分階段推展至其他中心,並逐步調整策略方針,以優先服務這些更有需要照顧的長者為目標。

  政府早於二○○九年已經推出長者醫療券計劃,協助長者選擇切合他們需要的私營醫療服務。歷年來,政府就長者醫療券作出優化:將金額由每年250元增加至2,000元;將每張醫療券的面值由50元調低至一元方便使用;以及在去年將長者醫療券計劃的合資格年齡由70歲降低至65歲。此外,政府將會在今年六月八日推出《財政預算案》措施,把長者醫療券的累積上限由4,000元調高至5,000元,並向每位合資格長者提供屬一次性質的額外1,000元醫療券金額,估計涉及額外撥款約7億9,600萬元,預計超過120萬名合資格長者會受惠。在考慮進一步優化長者醫療券計劃的建議時,我們須詳細評估長遠的財政影響。

  政府一向相當重視長者醫療券的監管問題,剛才田北辰議員亦提出一些問題。衞生署會對已登記的醫療服務提供者作出例行查核,亦會監察使用長者醫療券的異常交易模式情況。此外,衞生署一直為市民設有投訴機制,衞生署會就每宗個案向事主或投訴人作了解,有需要時進行調查。同時,衞生署亦加強宣傳教育。

  至於長者聽力治療,醫管局現時共有23名聽力學家,因應耳鼻喉科醫生的診斷和病人的需要,提供適時的聽力測試和治療服務。此外,醫管局也增聘支援人員負責聽力學服務的日常工作,讓聽力學家有更多時間進行專業的病人服務。

  對於護老者支援,政府一直以來透過提供資訊、資源及訓練等支援護老者,提升他們照顧長者的能力,並紓緩他們面對的壓力。勞工及福利局和社會福利署就此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在新落成的安老服務設施增設指定暫託服務名額、推行「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及增撥資源加強津助長者中心及家居照顧服務隊的外展服務等。

  多位議員提到公營牙科服務的需求。在牙科護理的範疇,政府投放資源於宣傳、教育和預防工作上,提高市民對口腔衞生的認識並鼓勵養成正確的口腔衞生習慣以預防牙患。在有限的公共資源下,政府需要集中為公眾提供緊急牙科服務,以及照顧一些有特別需要的人士,包括低收入及有特別需要的長者。這些措施包括長者牙科外展服務計劃、關愛基金「長者牙科服務資助」等等的項目。另外,合資格的長者可透過長者醫療券計劃,使用私營市場提供的牙科服務。

  至於幼童的牙科保健服務,衞生署專為幼稚園及托兒所的兒童舉辦「陽光笑容新一代」和「陽光笑容小樂園」計劃,協助他們培養良好的口腔護理習慣。

  至於兒童及青少年健康服務,衞生署一直致力增聘醫生和重新調配署內人手,以加強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這方面的人手。此外,為了加強服務,衞生署已在牛頭角設立一所臨時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中心已於二○一八年一月投入服務。衞生署亦正展開籌備增設一所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以期增加服務名額應付日益增加的轉介個案數目。

  為確保情況緊急和較嚴重的兒童會優先獲得評估,測驗服務現已實行分流安排,並在兒童輪候康復服務期間為家長提供暫時支援,從而協助家長進行家居訓練,幫助其子女康復和發展。

  陳恒鑌議員剛才提出要政府加強孕婦產前檢查的服務。衞生署轄下的母嬰健康院與醫管局轄下的產科部門合作提供一套完善的產前護理計劃,照顧孕婦整個懷孕及生產過程。就個別遺傳疾病的檢測,公立醫院自二○一一年開始為所有本地預約住院的孕婦提供一系列免費產前服務,包括懷孕20周前進行的唐氏綜合症篩檢。

  多位議員有提到疫苗接種,亦希望政府可以加強這方面的工作。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是其中一種預防季節性流感及其併發症的有效方法,也可減低因流感而入院留醫的機會和死亡的風險。因此,政府一直鼓勵市民盡早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並為有較大機會因感染流感而引致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或有較大機會把流感傳播給高危人士的合資格群組,透過「政府防疫注射計劃」與「疫苗資助計劃」提供免費或資助的季節性流感疫苗。

  為進一步加強學童的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率,衞生署正積極籌備二○一八/一九學年「學校外展疫苗接種先導計劃」。在先導計劃下,小學可透過政府或公私營合作外展隊,為學校提供免費的外展流感疫苗接種服務。

  為確保不會有市民因經濟原因而得不到適當的醫療照顧,醫管局設有醫療費用減免機制。現時,領取綜援的病人只需出示有效的醫療費用減免證明書,便可獲豁免公營醫療服務的收費。自二○一七年七月十五日起,醫療費用減免亦已擴展至75歲或以上及較有經濟需要的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士。至於其他人士,如因經濟困難而未能負擔醫療服務收費,他們亦可向醫務社工申請醫療費用減免。衞生署的醫療費用減免機制與醫管局的相同,涵蓋衞生署轄下診所的服務。

  現時,醫管局透過撒瑪利亞基金安全網資助有需要的病人購買經證實有顯著療效,但超出醫管局一般資助服務範圍所能提供的非常昂貴自費藥物。截至二○一八年一月,撒瑪利亞基金涵蓋29種自費藥物,以治療不同類別的疾病。撒瑪利亞基金於二○一七/一八年度的藥物資助總額約為2.53億元,平均每宗獲批個案的資助額約為14萬元。

  在公私營協作計劃方面,為數100億元的「醫管局公私營協作基金」讓醫管局利用基金每年的投資回報,常規化及優化現時以試驗性質推行的公私營協作計劃,並研究發展新的臨床公私營協作措施。按初步估計,醫管局在二○一八/一九年度起,未來五年每年會用約三至四億元推動公私營協作計劃,當中包括繼續推行已有服務癌症病人,包括乳癌、子宮頸癌等的「公私營協作放射診斷造影計劃」、「耀眼行動」白內障手術計劃、為末期腎病病人提供血液透析服務的「共析計劃」、協助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病人自強計劃」,以及已經推展至全港18區的「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

  基金設立後,醫管局已在二○一六年推行「療養服務協作計劃」及「腸道檢查公私營協作計劃」。在考慮拓展更多公私營協作機會時,醫管局會繼續與公眾及病人組織溝通,並與持份者緊密合作,探討推行其他公私營協作計劃的可行性。

  中醫藥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剛才葉劉淑儀議員亦敦促政府要更重視中醫藥的發展。為促進中醫藥以「循證醫學」為本的發展,以及為本地中醫藥學士學位課程畢業生提供實習培訓的機會,全港18區每區均開設了一間中醫教研中心。這些中醫教研中心由醫管局、非政府機構和本地設有中醫藥學士學位課程的大學,即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以三方夥伴協作的模式由非政府機構負責中心的日常運作及營運。

  政府正積極發展香港首間中醫醫院。在規劃中醫醫院的定位及發展方向時,政府會一併考慮中醫醫院與中醫教研中心的互動及協作,讓中醫教研中心的功能更好地發揮其支援中醫醫院的發展。另外,為汲取在中西醫協作和中醫住院服務營運的經驗,醫管局已經在二○一四年推出「中西醫協作先導計劃」,為醫管局病人提供中西醫協作治療的住院服務,以及中醫門診跟進服務作出應有的準備工作。在臨床服務範疇方面,擬議的中醫醫院除了為市民提供中醫和中西醫協作方面的住院服務外,亦會發展各種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的臨床服務。

  至於醫護人手規劃,多位議員都非常關心。鑑於市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過去十年,政府已大幅增加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的醫療培訓學額,由約1 150個增至約1 800個,增幅約六成。在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下,政府在二○一八/一九學年資助逾800名學生修讀合資格的自資醫療培訓課程。政府現正與教資會商討於二○一九/二○至二○二一/二二學年的三年期,進一步增加醫生、牙醫、護士和相關專職醫療人員的公帑資助培訓學額。過去增加的學額和下一個三年期擬增的學額將有助紓緩各醫療專業的人手短缺情況,以改善醫療服務。

  另外,政府已開展新一輪的人力推算工作,以更新醫療人力供求的推算。當然,我們對醫療人手的規劃工作,除了增加學生名額外,亦要求醫管局要積極面對和處理醫療人手,尤其是醫生和護士的長期規劃。

  主席,我就議案中提及的主要議題作出扼要的回應,謹此陳辭。我希望聆聽各位議員的發言,稍後會作適當的補充或回應。多謝主席。



2018年5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2時3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