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就安老設施與傳媒談話內容
********************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今日(五月十九日)上午出席電台節目後,就啟德用地中標者需興建安老院舍和長者日間護理中心,以及「檢視院舍實務守則及法例工作小組」(工作小組)的工作與傳媒的談話內容:

記者:局長,想問可否再講解為何昨日(五月十八日)有人說,增加院舍的人均面積,難度為何?可否用中文講一次,為何在公共屋邨建安老項目慢過私人發展?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先答剛才英文的問題。因為在私人發展的項目,特別是私人發展商,在賣地之後,當一個發展商買地後,會用他最快的時間興建有關的發展,所以一般而言,快者三、四年已經完成。所以若由開始構思、賣地到建成安老院,快者差不多五年內可以完成。但在公共項目中,很多諮詢的工作、規劃的工作等等,甚至政府內部的程序都需要時間,所以在八年能夠完成一個項目,已經相當理想,甚至很多項目超過十幾年。

  所以我們都希望——因為現在安老院的需求的增幅真的快過現時興建的速度,所以講得不太好聽,現時未來這幾年實在「愈追愈落後」,所以要「千方百計」思考方法增加供應。雖然如此,剛才講的私營發展項目最快可能都要到下一屆政府時才完成,得到額外供應,但這個需要不斷努力爭取。

  在安老院(住客人均樓面)面積的問題,我今日簡短答你,明日(五月二十日)你可以看我的網誌。我未寫好,不過我都會比較詳細解釋該問題。不過,我相信改善現時安老院(住客人均樓面)面積是所有人的意願,我們想,政府想,老人家想,甚至服務提供者,我相信他們都想。不過要做這件事,要仔細分析一下,究竟這代表甚麼?我估譬如用到16平方米這個水平,不要說老人家或安老院,我估大家不知道有幾多人的家裏會平均每人有16平方米?由此大家便知道這實在只是大家的意願。

  只不過我們要看,如果我用八平方米和16平方米比較,大家就會知道,本來如果八平方米作為一個標準,就可以八平方米有一張床,一變做16平方米就由兩張床變一張床。當我們還在「追落後」,甚至現時「愈追愈落後」的情況,如果大幅度增加面積,要求新的安老院增加面積,不要說私營,就算是現在的資助院舍,將來可以提供的宿位都會減少,所以「愈追愈落後」的情況只會更加惡劣。所以在理想與實際之間要取得平衡,我相信仍然有待社會福利署與業界和工作小組繼續商量,細節分析待我在網誌向大家講解。

記者:在理想和現實之中,如何取得平衡?究竟是八平方米還是16平方米比較好?另外剛才提到私人發展商,賣地情況下興建安老院舍,會否擔心政府做這件事會被人詬病「官商勾結」?如何可以加快政府的公眾諮詢程序?這是否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第一,在私人發展項目中加入安老院,現時的做法仍是:安老院建成後交給政府,然後透過(公開招標由民間或)非政府機構營運。我看不到任何與所謂「官商勾結」有任何關係,肯定是「官商合作」,因為屆時甚至可以說是「官商民」合作,到最後項目的營運都由民間機構或非政府機構做。

  相反,過往大家會擔心,如果在私人發展項目中加入安老院,可能會影響其價值,這是過往多年發展商都有這個擔憂。不過上星期的例子(五月十五日啟德用地招標結果),賣地價值破了香港紀錄,所以似乎又不反映,就算有安老院對樓價——最低限度對發展商對未來的估價有一個比較負面的影響。不過當然有人也會說,如果沒有安老院可能投得更高價也不定,這就很難判斷。不過整體而言,似乎從公眾需要角度而言,這是我們覺得日後可以多些思考的方向。

記者:未來會有多少私人項目可以加入安老院?未來有沒有計劃?未來一年。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第一,即使我知道也不能向大家講,要留待發展局在適當時間公布賣地項目。而我剛才都說,要視乎適當情況,因為始終地點、賣地面積有幾大,都會影響這個問題上的考慮。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的英文部分。)



2018年5月19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3時5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