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政務司司長出席星島第三十三屆全港校際辯論比賽總決賽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日(五月十五日)出席星島第三十三屆全港校際辯論比賽總決賽致辭全文:

星島新聞集團行政總裁蕭世和先生、黎總編(《星島日報》總編輯及行政總裁黎廷瑤)、Ivan(《英文虎報》總編輯湯錦標)、Gabriel(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教授)、Lester(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主席黃嘉純)、各位評判、各位校長、老師、家長、同學:

  我很高興第二年出席全港校際辯論比賽總決賽。這項辯論賽不但是學界一年一度的盛事,也是難得的全人教育和領袖培訓機會。我在此對星島日報過去三十三年堅持舉辦這項有意義的活動,致以衷心謝意。

  校際辯論賽深受同學歡迎,每年有百多所學校、近二百隊辯論隊參賽。大會亦正考慮明年擴大比賽的規模,讓更多學校參與,更多同學可以受惠,實在難能可貴!

  我工作時間雖然較長,但只要有時間,一定會盡量抽空出席年輕人的活動,讓我可以多接觸青年人,感受他們的活力和創意之餘,亦可以為由我作為主席的青年發展委員會,收集不同青年人的想法,有助推動香港的青年發展。

  在四十多年公務生涯中,我經常解釋政府的政策,鋪陳政府的觀點,有時遇到反對意見,在議會上也要開展辯論。今日我想和大家談談辯論的「四度」:首先是角度。辯論有正反兩方,壁壘分明。無論站在甚麼立場,必須多角度、多層次去分析辯題,可以從不同的範疇(例如政治、經濟、教育、民生)、不同的持份者(包括學校、教師、家長、學生、教育團體、政府)、不同的時期(從過去、現在、以至未來)或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來探究辯題。

  有了角度,還要有深度。現在資訊爆炸,有同學跟我說,他不會動腦筋記下資料,因為只要問一問「Google大神」,甚麼資料都可以馬上到手。但我們追求的不應只是quantity(數量),而是quality(質量)。如何梳理龐雜的資訊,建立論據,便要考考同學的思維邏輯。我們要重複議員、KOL(意見領袖)、傳媒、名人、時事評論員的觀點,還是提出框框以外的論點,甚至是創見?

  角度和深度是基本功,風度便有點難度了。辯論經常給人辭鋒銳利、咄咄逼人的印象,彷彿說得越急越快,聲音越大越有氣勢便越專業。但即使是平心靜氣,不緩不急,只要有理有據、有條有理,依然可以贏得掌聲。我希望同學在辯論的過程中,可以理解到立場的不同,更能尊重不同的觀點。見多識廣了,待人處事更加謙厚。

  如果有角度、深度和風度,卻只為好辯而辯,有理無情,欠缺「溫度」,那麼,辯論仍有不足。今日的辯題「本港『自願醫保計劃』利大於弊」非常「貼地」,在社會上引起廣泛討論,相信同學們對這項關乎全港市民,包括在座各位新生代的切身健康和長遠福祉的政策,將有深入而情理兼備的辯論。不過,無論討論的形式和地點如何,最重要的是大家在過程中,以設身處地理解問題的癥結,聆聽持份者的聲音,進而採取實際行動。本屆政府的施政方針是多關心、多聆聽、多行動、多創新、多互動、多協作。當大家一起關注社會的發展,關心不同人士的需要,這個社會將是一個充滿正能量和希望的社會。

  政府的施政同樣要有角度、深度、風度和溫度。我們關注社會不同界別的需要,例如兒童、青少年、就業人士及少數族裔,都是我直接負責的政策範疇,考慮政策在不同層面的影響,即使市民的意見與政府相異,我們也不會拉長黑臉,而是細心聆聽,耐心解釋,尋求各方皆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各位同學,今日你們在台上辯論,他日無論你們繼續升學、工作或創業,在台上所學到的,都會大派用場。人才不一定是辯才,但辯才卻一定是人才。雖然辯論台上只有一個冠軍,但在現實生活,人人都可以是大贏家。

  多謝大家。
 
2018年5月15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20時4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