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香港研討會的發言全文(只有中文)(附圖)
**************************************
  以下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今日(四月十五日)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香港研討會的發言全文:

行政長官(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王志民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謝鋒特派員(外交部駐香港特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田永江副司令員(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副司令員)、曾鈺成先生(香港政策研究所副主席兼香港願景召集人)、各位嘉賓: 
   
  我很高興有機會參與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香港研討會,並向大家講述食物及衞生局(食衞局)如何確保食物及衞生安全。
 
食物安全
 
  食物安全不單是關乎食物衞生、質素以及安全標準,亦關乎如何確保獲得穩定、足夠、來源可靠以及有營養的食物供應。食物安全影響每一個國家或經濟體的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一七年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指出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關係全國13億多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須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堅持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肅的問責,增強食品安全監管統一性和專業性。
   
  香港作為一個以服務業導向的經濟體,我們的漁農及畜牧業規模較小,在糧食供應方面一直有賴國家為香港提供量足質優的鮮活食品。
   
  在保障本港食物安全方面,特區政府採取世界衞生組織「從農場到餐桌」的策略,在食物供應鏈不同環節進行監察及管控。
 
源頭管制
 
  源頭管制方面,特區政府規定某些食用動物和食品須來自獲批的來源地及附有入口批文和衞生證明書等,並與各地監管機構緊密聯繫。鑑於內地食物在本地市場的比重,香港與國家檢驗檢疫機構訂立了行政安排,內地供港的禽畜、禽蛋、活生水產和蔬果均來自註冊供港養殖場和種植基地和加工廠。
 
活家禽的檢驗檢疫
 
  在各種活生食物當中,由於活家禽是會散播足以對人致命的禽流感病毒,有關病毒傳播亦不受地域所限故此,我們尤其關注活家禽的檢驗檢疫,鑑於我們與內地關係密切,人流物流頻繁,如我們對禽流感防控稍為掉以輕心,內地與香港均會受到影響。
   
  過去十多年,我們和內地當局建立了嚴格的禽流感監測和防控措施。除了在活家禽供應鏈嚴格執行檢驗檢疫及保持衞生的措施外,本港養雞場亦於今年初引入由內地研發的新二價疫苗,以提高雞隻對抗H5及H7禽流感病毒。自一九九七年香港爆發禽流感後,本地沒有再出現人類感染H5或H7禽流感病毒的個案,足以證明我們的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禽流感的風險。
 
制定食安標準
 
  另一方面,本港的食安標準主要參考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或指引,並因應本港市民的飲食習慣作調整,亦考慮不同食物的主要出口地的標準。內地是本港副農產品的主要出口地,兩地的食物文化亦較相近,我們在制訂本港食安標準時亦加強了與內地的溝通。與國際食安標準對接的好處是沒有偏離國際標準,大部份在環球貿易中流通的食物均可以進口本港,在保障本港食物安全及公眾健康時,有助保障本港獲得穩定、足夠、來源可靠以及多元化的食物供應。
   
  此外,國家積極參與食安相關的國際組織,例如在食品法典委員會下的食品添加劑委員會和農藥殘留委員會的主席均由國內專家擔任主席。特區政府的相關部門一貫派員以中國代表團成員身份,出席與食安相關的國際組織(包括食品法典委員會及世界動物衞生組織)的會議及活動,以緊貼國際間就食安標準及規管方向的發展。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按照風險為本的原則,分別從進口、批發和零售層面(包括網上零售商)抽取食物樣本,進行化學、微生物和輻射檢驗,以確保出售的食物符合法例要求及適宜供人食用。食安中心每年抽取及檢測約65 000個食物樣本,檢測的整體合格率一直維持在非常高的水平。二○一七年的整體合格率為99.8%。
 
香港與內地合作
 
  多年來,香港與內地建立了很緊密的合作關係,例如透過粵港、深港、泛珠、滬港、京港及閩港合作會議,以及香港、澳門、廣東、深圳、珠海五地衞生檢疫、動植物檢疫與食品安全控制會議,加強技術及操作層面的交流及協作,合作範疇包括就食安標準交換意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食安事故通報、信息共享、技術合作、應急處置以及人才培養合作。
   
  政府化驗所亦一直與國內的相關機構進行技術交流。我們亦期望在食品安全方面進一步與廣東省合作,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公共衞生
 
  香港現時的人口為七百多萬,是世界上其中一個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加上居住環境狹窄,我們必須為公共衞生把好關,以保障市民大眾的健康。參考世界其他大城市的大型公共衞生事件,有由非人為因素造成,例如流感大流行或其他突發傳染病;或由人為因素引致,例如輻射和核事故等。
   
  衞生署轄下的衞生防護中心自二○○四年成立至今,一直肩負起預防及控制傳染病及其他危害公共衞生的使命。中心近年積極完善了在本港發現、評估和通報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能力。
 
大型傳染病
  
  在制訂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變策略及其防控措施方面,衞生防護中心採取以下六個原則減低傳染病對市民健康的威脅 ,包括 (a)減低人類感染風險;(b)及早發現;(c)迅速應變;(d)緊急準備;(e)風險溝通;以及 (f)促進與內地及國際衞生機構的協作。
   
  在準備應對重大公共衞生事件上,衞生防護中心為具大流行特性及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性質的傳染病,如流感大流行、中東呼吸綜合症、埃博拉(伊波拉)病毒病和寨卡病毒感染等制訂了準備及應變計劃。這些計劃包括三個按風險分級的應變級別,即 (a)戒備級別;(b)嚴重級別;以及(c)緊急級別。這些應變級別列明按分級的指揮架構及行動,讓不同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得以協調,按議定的機制採取行動,以期減低傳染病對本港公共衞生的影響。
 
輻射和核事故
 
  為應對各種的輻射和核事故,例如核電廠和訪港核動力船隻可能發生的意外、輻射和核武攻擊,以及其他境內的突發情況,保安局除制訂具針對性的應變計劃,亦不時舉行演習,加強應變能力。當中,衞生署負責提供專業意見,評估輻射洩漏對人體健康可能造成的影響,並建議應採取的防護措施,以消除或盡量減少對人體的危害。
 
口岸衞生防護工作
 
  衞生署亦已就口岸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制訂工作指引及應急應變措施,並在參考由保安局所編製的相關應變計劃後,制訂了衞生署適用的「生物襲擊事件應變計劃」。該應變計劃詳述在社區發生生物襲擊時衞生署應盡的各項職責。
 
定期演練
   
  我們亦會定期就公共衞生不同範疇進行演習,測試應變計劃。演習有助檢討應變計劃的可行性,並加強各政府部門的協調。衞生防護中心於二○○四年成立至今,一共進行了24次演習,涵蓋各類可能在港發生的公共衞生事件,包括流感大流行等傳染病,以及涉及生物物質的事件。
 
醫療應急
 
  香港的衞生安全亦包括醫療應急。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負責在發生緊急事故時提供緊急醫療服務。當有重大事故發生時,醫管局總辦事處將啟動重大事故控制中心,與參與緊急救援的其他政府部門保持密切聯絡,統籌內部應對措施,收集並發放有關內部應對和傷者收治的最新情況。
 
應急救援
 
  舉一個實例,今年二月十日傍晚,在大埔公路發生雙層巴士翻車的嚴重事故,造成19人死亡,超過60人受傷。事故當晚,醫管局總辦事處啟動了重大事故控制中心,與各參與緊急救援部門和醫院保持緊密聯繫和協調。因現場有大量被困和重傷傷者,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大埔那打素醫院各派出一支緊急醫療隊伍到現場協助分流和救治傷者。事故中,共66名傷者被送往12間急症室接受治療。在評估送院傷者數目和情況後,8間參與收治傷者的醫院也啟動了災難輔導組,為傷者及家屬提供心理支援服務。
 
境外救援
 
  除積極支持和參與本地緊急事故應變方面的工作外,醫管局過往也曾應保安局及食衞局要求,派隊參與海外緊急應變行動。二○○八年五月十二日,四川省汶川發生特大地震,數百萬家庭失去家園,69 000多人死亡,370 000多人受傷。醫管局在地震發生後第三天即派出一支初步評估隊,到成都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做初步實地評估。此後,醫管局先後派出四支醫療隊共56名醫護人員前往成都參與救援行動,並運送超過300箱醫療物資為災區提供醫療服務支援。及後,醫管局於二○○八年十月成立四川重建項目計劃小組,就四川復原及醫療康復設施的重建向特區政府提供專業意見,並支持特區政府推行在四川的醫療康復設施重建項目,當中包括33個醫療衞生設施,一個省級核心康復設施和一個遠程醫療網絡平台。
   
  醫管局內部針對不同事故性質,制訂了相應的應急預案。同時,我們也積極組織和參與各項應急演練和交流,從而加強機構應對重大事故的準備程度和能力,以更好地服務市民。
 
與內地及其他地區簽訂應急協定
 
  我們亦與鄰近地區協作,共同應對有關疾病及重大突發事件的威脅。香港早於二○○五年已和內地和澳門簽署了《關於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機制的合作協定》,加強在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的資訊通報、應急處置的協調聯動、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的技術、培訓及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三方並於二○一五年續簽有關合作協議。
   
  此外,廣東省與香港及澳門於二○一八年一月簽署《粵港澳大灣區衞生與健康合作框架協議》,旨在加強大灣區衞生與健康交流合作、提高衞生服務品質、完善創新合作機制、推動重大合作平台、重大合作專案建設及合作政策規劃。有關協議對推動大灣區公共衞生及醫療合作發展提供重要基礎。
   
  在國際層面,為應對有關威脅,香港致力實踐《國際衞生條例(2005)》。該條例是世界衞生組織所有會員國為實現全球衞生安全作出共同努力而達成的一項協議,規定了在口岸採取的特定措施,藉以遏制向鄰國傳播健康危害,並防止採取不必要的旅行和貿易限制措施,盡量減少對國際交通和貿易的干擾。為符合《國際衞生條例》及提升我們在法律上應對預防及控制疾病的能力,我們在二○○八年通過了《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香港法例第599章)。在港口衞生措施方面,衞生署一直於各海陸空口岸執行健康監察措施。若發現懷疑傳染病個案,衞生署將會轉介至醫療機構作進一步檢驗及診治。此外,衞生署亦定期巡查各出入境口岸及跨境交通工具的衞生情況,以確保旅客的健康。
   
展望將來
 
  特區政府深信,食安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食衞局與食安中心會繼續努力,適時更新本港的食物安全標準,按風險為本的原則抽檢進口本港的食物,以及與內地及其他食物入口地當局保持緊密聯繫及合作,保障本港食物安全。
   
  除食物安全外,特區政府亦會透過衞生署和醫管局積極加強公共衞生防護和應急救援的準備和工作,以應對日益複雜和須快速應變的公共衞生問題。短期內,特區政府將有三個新的出入境口岸相繼落成啓用,包括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以及蓮塘/香園圍口岸。衞生署會致力確保新口岸符合《國際衞生條例》對口岸能力的要求,並於新口岸執行各項港口衞生措施。此外,於剛過去的第十七次粵港澳防治傳染病聯席會議,粵港澳三方同意於將來定期舉辦三地聯合公共衞生演習,以促進三地於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方面的協調及合作。作為應急準備工作的一部分,衞生署聯同醫管局會參與定期跨部門演習,以確保各相關單位在重大公共衞生緊急事故發生時熟知既定的程序,並能履行職責及任務。

總結
 
  展望將來,食衞局將繼續致力確保本港的食物及衞生安全。多謝各位。
 
2018年4月15日(星期日)
香港時間13時45分
即日新聞  

圖片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今日(四月十五日)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香港硏討會上,講述食物及衞生局如何確保食物及衞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