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在《財政預算案》有關食物及衞生局相關措施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今日(三月一日)在二零一八至一九年度《財政預算案》有關食物及衞生局相關措施的記者會的開場發言:

  各位傳媒朋友大家好,我今日向大家介紹財政司司長在昨天發表的二零一八至一九年度財政預算中,有關食物及衞生局在食物科和衞生科的撥款情況和主要的政策措施。撥款能讓我們持續地改善現有的服務,亦可發展一些新的服務。這些資源我們一定會善用以服務巿民大眾。

  在財政承擔方面,食物及衞生局在食物科和衞生科一直都有增長。由二零一五至一六年度、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一直到二零一八至一九年度,若看食物科,(經常開支預算)一直有增長,到現在83億元,較去年增加約8億元,增幅約10.7%;衞生科方面,由二零一五至一六年度到二零一八至一九年度,由565億元,一直增長至712億元,較去年增幅達13.3%。

  以食物及衞生局的經常性開支和政府的經常性開支比較,在二零一八至一九年度,政府在衞生科方面的經常開支預算佔政府經常開支的17.5%。至於食物科方面的經常開支預算佔政府經常開支的2.1%。

  在今次《財政預算案》中提及的主要政策措拖,我們將它歸納為三個範疇,一是改善公營醫療服務及設施。公營醫療體系是香港的基石,是一個安全網,所以有大量篇幅放在改善公營醫療服務和設施。公營醫療服務包括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提供的服務,還有衞生署提供的服務。

  發展公私營醫療亦是我們其中一個範疇,因為香港的醫療體系是公私營並行,所以一方面我們強化公營醫療體系和它提供的服務,另一方面,因為私營方面都有很多空間,所以我們會發展公私營醫療合作,以購買私營服務。

  投資未來和未雨綢繆是非常重要,因為除了有一些短期措施以紓緩現時的壓力和工作,或在社會變化、人口結構帶來的壓力和服務增長外,我們亦要未雨綢繆,計劃中、長期應怎樣應對醫療體系和食物及衞生局其他的需要。

  在醞釀、構思和推進這些政策措施時,我們做了很多諮詢工作。一方面我們的部門,無論是醫管局、衞生署,或食物科的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和漁農自然護理署有他們的構思,我們亦為局內不同科的持份者,做了很多諮詢,巿民亦給予我們很多意見,讓我們做好政策措施。當然,財政司司長的配合,資源的配合,亦令這些政策措施得以推展。
  
改善公營醫療服務和設施

  首先我從第一個範疇:改善公營醫療服務及設施開始。我們的公營醫療系統為巿民提供了一個安全網,亦令有需要巿民在政府的大幅資助下,可以用低廉的收費,使用可靠的公營醫療服務。香港的公營醫療服務被評為全球最具效率的醫療體系,但隨着人口老化和慢性病的增加,公營醫療服務的需求不斷上升。目前全港大約有九成的住院服務由公營醫院提供,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公營住院和日間住院病人出院人次和死亡人數,差不多有176萬,而住院病人的住院日次,有約800萬。醫管局專科門診的就診人次有760萬,急症室人次達223萬。在流感高峰期時,服務需求是更多,無論是急症室的求診人次以至病房的入住率都是很高。

  所以我們在今次的《財政預算案》增加了醫管局的經常性資助近60億元,或增加11%。當然大家有興趣知道這60億元的新增資源是用來做甚麼,在硬件和軟件方面,醫管局都有着墨。新增的床位是硬件設施,當然也包括人手,有500張病床。病床是非常重要,因為若病床不足夠,或不夠資源,服務會受影響;手術室節數亦會增加,很多時外科病人需要做手術;普通科和專科門診名額亦會增加;隨着科技發展,不同的臨床服務的需求很大,故亦會加強專科門診護士診所服務,在不同的臨床範疇,這方面都會增加。還有一些其他服務都會增加。

  另一項新措施是我們會引進三年為一周期的撥款機制。這是第一次引進這機制,在較早前的《施政報告》都有提及,就是按照人口增長比例和人口結構的變動,逐步遞增給醫管局的經常性撥款。這撥款讓醫管局更有效地計劃因人口變化帶來的服務壓力增加。

  較早前我們增撥了五億元,推行紓緩措施以應對流感高峰期。醫管局一向對流感高峰期有安排和預設措施,當然若我們有多些資源,令他們的彈性更大和減輕前線醫護壓力。
  
  我們亦取消新入職前線醫護員工首兩年不設增薪點的做法,估計約一萬七千名員工受惠。另一項人手方面的措施是重聘合適的退休醫療專業人員,包括醫生、護士和其他職系,按醫管局需要、退休醫療人員的意願和是否適合而進行。同時,亦會強化醫管局人手規劃,以提升士氣和挽留人才。因為人手是我們最着重的一環,一方面我們會開源,稍後會提及增加醫護學額問題,但在醫管局內怎樣挽留人才,和在短、中、長期增加人手,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醫管局昨天已向我們提交報告,談及護士人手的中、長期規劃,在現時人手短缺的情況和服務增長下,希望能有更好的人手應對。醫生方面,行政長官無論在她的選舉政綱以至《施政報告》,及今次財政司司長亦有提及,預留資源聘請所有新畢業的醫科生。醫科在很久前曾減收學生,後來已增加,所以未來會有數目上的增長。
  
防治非傳染病 推廣精神健康

  另外,防治非傳染病和推廣精神健康在今次的《財政預算案》都有着墨。非傳染病防控是衞生署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因為我們知道非傳染病或慢性病帶給我們的醫護壓力是很大,尤其在人口老化的情況下,每一個人可能不只有一種慢性病,可能有數種,例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或慢性呼吸道疾病,這都會帶給整個醫療體系很沉重的負擔,所以我們一定要處理這方面的工作。財政司司長亦會撥款5,000萬元給衞生署,推行防控非傳染病的策略和鼓勵市民採取健康生活模式,減少非傳染病的風險。很多時這些風險都是一些自身行為,是可以改變的,所以有這撥款可以幫助這方面的工作。

  精神健康我們亦非常着重。除了現時有一個諮詢委員會正在檢視我們較早前推出的報告,看怎樣推展精神健康這方面的工作外,其中一個範疇是怎樣推動全民對精神健康或精神病的認識更深,從而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減少。這方面衞生署正在做大量工作,包括推行「好心情@HK」的全港精神健康推廣計劃,這為期三年的計劃在較早前已開展,在二○一八年亦會繼續推展。
  
恆常化大腸癌篩查計劃

  至於大腸癌篩查計劃,今次亦有資源將這計劃恆常化,並逐步擴展至50至75歲人士。我們在二○一六年開始推出時,是61-70歲,現在將逐步擴展至50至75歲人士,即是50歲開始已可受惠。預計額外約157萬市民可受惠。未來五年的總開支為九億四千萬元。

  剛才提及我們於二○一六年九月開展為期三年的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當時61至70歲、沒有病徵的香港居民接受資助和篩查,希望可預防大腸癌,約82萬名市民可受惠。
  
提高藥物資助

  提高藥物資助是另一個大家很關心的課題。近年大家都關心此問題,醫管局定期評估不同科目的新藥,不斷擴充藥物名冊。日後會繼續留意新藥物的研發和醫學實證,令病人盡早獲得適切治療。

  除了醫管局有做這方面工作外,關愛基金亦有一個援助項目,資助合資格病人購買價錢極昂貴的藥物,並會擴大資助範圍,資助個別有特殊臨床需要的病人使用這些藥物。

  醫管局較早時檢討關愛基金項目的病人藥費分擔機制,希望可作出改善方案,我們承諾在二○一八年上半年完成檢討,屆時會知道改善方案大概是如何。今次財政司司長預留五億元配合這方面的工作。
  
加強智障人士牙科服務

  牙科服務方面,特別多人關心加強智障人士的牙科服務。較早前已有一個名為「盈愛‧笑容服務」的先導計劃,這先導計劃已完成,現正評估有效性。因為需求非常殷切,所以我們同步設計了一個為期三年的計劃,在二○一八年,即今年年中會推行,讓更多人士可以參加。因為之前只有一個非政府機構參與,我們看到需求比較大,所以我們今次會讓更多非政府機構參與,為成年智障人士提供免費口腔檢查、牙科治療及口腔健康教育服務,預計可提供約5 000名合資格人士的名額。除了這方面的工作外,亦會為參與的牙醫和牙科手術助理員提供特別護理培訓,因為處理智障人士的牙科服務,需受特別培訓。
  
發展公私營醫療

  另一個範疇我們今次在《財政預算案》包括的工作是發展公私營醫療服務。香港的醫療系統在住院服務方面,公營的住院服務大約涵蓋九成,九成市民使用政府大幅資助的公營醫療體系提供的服務。門診服務有少許不同,公營大約佔三成,私營則由私家醫生或服務提供者提供,如果要切合目前需要,或應付人口老化帶來的挑戰,也會有一系列措施令公私營服務的平衡做得好些。我們較早前預留100億元進行公私營協作計劃,已經逐步開展,今次也有其他措施去進行這方面的工作。

長者醫療券計劃

  第一是優化長者醫療券計劃,財政司司長今年額外提供一次性一千元的醫療券金額,今年總額是三千元,亦將長者醫療券的累積上限由目前四千元提高至五千元,作為恆常措施,估計額外開支為七億九千六百萬元,會有120多萬名65歲或以人士受惠。
  
自願醫保計劃

  另一項措施是自願醫保計劃。在自願醫保方面,其實上屆和前屆政府已開始諮詢,上屆政府做了大量研究落實自願醫保的工作,我們今年落實自願醫保。我們在較早時多次提及,今次也希望再提醒大家,這是個人住院的索償計劃。政府的工作主要是令市民目前有購買住院醫保或將來購買住院醫保時,保障更好。我們較早前做了大量工作了解現有住院醫保的問題,和哪些地方可以加強,例如我們與保險公司和私家醫院的工作,令一些以前的投訴或市民關注的問題可以做得更好。所以我們設定了基準,令市場的保險產品可以變成標準計劃。在這個標準計劃之上,保險公司可以有靈活的計劃,但不包括團體住院計劃、危疾一筆過現金計劃、住院收入/現金和門診計劃,暫時在現階段,自願醫保也不涉及這些項目。我們主要是個人住院計劃。

  自願醫保希望達到的目標,是希望讓負擔得起和希望在醫院和醫生方面有多些選擇的人士,以自願的方式購買。其中一些認可產品的特點包括保證續保,規定承保機構保證續保至100歲而無須重新核保,避免消費者因為生病而須繳付大幅上升的保費,這也是很多市民很想有的保證。第二是不設「終身可獲保障總額上限」,巿場上有部分保單加入終身可獲保障總額的上限,即是若保單持有人索償額達到上限,保障便會終止。在標準計劃下,承保機構不可設有終身可獲保障總額上限。而21日冷靜期現時也不是每間保險公司都提供的做法,消費者如在21日冷靜期內取消保單,即是有時間緩衝讓消費者想一想,將可全數取回已付的保費。最後是增加保費透明度,我記得很多市民對此有意見,希望將保險條款,例如字體細小或不同保險公司有所不同,難以比較等。現在承保機構須把保費表按年齡分級公開予消費者參考。

  另外,保障範圍延伸也是市民很想現有產品做得更好的範疇,因為保障範疇都不太多或清晰。當然,大家都明白如果保費高些時,保障範圍可能會多些,但在標準計劃下,我們亦與保險公司討論伸延保障範圍,包括未知的已有疾病,目前市場上絕大部分現有的保險產品不保障投保前已有病症,相關索償一般都會被承保機構拒絕。在自願醫保計劃下,承保機構須為投保人的投保前已有而未知的病症提供保障,設有三年的等候期,在等候期內,保單持有人將按照以下安排:第一年不受保障、第二年可獲25%償款、第三年可獲50%、第四年起可獲全部償款。

  先天性疾病治療是另一項延伸的保障範圍,這項特點在現時市場產品中並不多有這方面的保障。自願醫保計劃產品將涵蓋在投保人八歲或以後出現或被診斷出的先天性疾病。

  另外,一些非住院程序包括內窺鏡,現在進行內窺鏡檢查很多時都需要入院,在自願醫保計劃下,這些程序可以非住院形式進行,病人亦可以受保。這些程序包括內窺鏡(即腸鏡、胃鏡等)亦可受保。

  很多消費者希望在先進診斷成像檢測方面受保障,而這些檢測很多時有機會被濫用,所以為平衡消費者權益及自願醫保計劃產品的財務可行性,在標準計劃下,消費者須承擔30%的費用,但起碼可以承保這方面的檢測。

  另外一項是非手術癌症治療,市場上愈來愈多產品涵蓋非手術癌症治療,包括化療、放射性治療或標靶治療等,自願醫保計劃產品亦將涵蓋這些程序。最後是精神病治療。這項特點在現時巿場產品中較為罕見。自願醫保計劃產品將涵蓋在本地精神科醫院或本地醫院的精神科病房中留院的相關費用。

  稅務優惠方面,市民每年可享受每名受保人上限8,000元的稅務扣減,當然如果保費不是8,000元,會因應保費的金額而改變。這提高市民購買自願醫保認可產品的誘因,亦可提供稅務扣減,希望提高大家的積極性,尤其是我們希望市民不是待有需要時才購買醫保,而希望大家可以在年青時已開始購買,所以特別提供稅務優惠。

  另一項很好的措施是為自己或受養人購買自願醫保產品的市民,都可享有稅務扣減,而每年可作稅務扣減的保費上限為每名受保人8,000元。此外,市民可替自己和家人購買自願醫保,可申請稅務扣減的受養人數目不設上限。自願醫保計劃的詳情今日稍後會公布。
  
投資未來

  最後投資未來也是個重要範疇,因為未雨綢繆投資未來,令中、長期計劃可以進行。推動基層醫療健康非常重要,因為一方面我們看到醫療系統,尤其是醫院的壓力,急症室非緊急或次緊急的求診人次不斷上升,這意味着我們需要多些基層健康服務。政府已在二○一七年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及葵青區地區康健中心試點計劃工作小組,督導委員會已舉行數次會議,進行大量工作。我們預計於二○一九年第三季以葵青區作第一個試點,設立嶄新運作模式的地區康健中心,並逐步擴展至全港十八區。地區康健中心提供的不只是一間中心,而是一個網絡,工作範疇是協助和加強預防保健和自我健康管理,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層的預防工作,也便利市民在社區獲取多些多元化、跨專業的基層醫療服務。財政司司長在《財政預算案》也表示會在資源上全面配合這方面的發展。

  有關我們在推動基層醫療的進展,人力和設施配套是重要的,所以在服務模式、社區參與、規劃及評估架構等方面都開展工作。市民的健康狀況和提供的服務,我們都使用大數據分析,檢視不同研究以作定調。因為我們首先在葵青區試行,所以已就葵青區的健康狀況定調,即使說葵青區市民的健康狀況,哪些方面是最需要處理。對於葵青區地區康健中心的服務模式亦已展開初步討論,我們會盡快開展與葵青區醫療人員、非政府機構和病人組織等持份者的會面。

  在我們設立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前,其實已進行不同諮詢工作,與個別不同持份者有很多交流,了解他們在這方面的意見。今次我們暫時會集中檢視葵青區,在明年第三季開展服務。
  
三千億長遠規劃

  三千億長遠規劃方面,財政司司長邀請醫管局展開第二個十年建院計劃的規劃工作。第一個十年建院計劃已預留二千億元,工作現在一直進行,而第二個十年建院計劃的發展包括瑪嘉烈醫院、屯門醫院、京士柏用地(即伊利沙伯醫院現址)和北大嶼山醫院。當然還有其他醫院,醫管局也有其規劃和優次,檢視哪些醫院最需要重建或擴建,亦預計可增加三千至四千張病床和一些診症名額。

  三千億元撥款包括三個範疇,除第二個十年建院計劃外,另外兩個範疇是籌劃其他公共醫療設施,包括社區健康中心和改善衞生署現有的診所設施。除了醫院外,在社區的一些地區設施也需要擴展和優化。最後我們也會提升和增加教學設施,我們需要多些醫護人手,與教育局商量建議增加醫護學生的名額,而增加這方面的名額,大學亦需要增設一些教學設施,所以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菲臘牙科醫院積極研究再提升和增加教學設施。

  人手是大家關心的問題,剛才已講述如何在現情況下有更多人手,但開源始終是很重要的,我們與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商討在未來三年,即二○一九/二○至二○二一/二二這三年的周期,進一步增加醫生、牙醫、護士和相關職系醫療人員的資助學額。我們會確保醫管局有足夠資源聘請所有本地醫科畢業生,正如我剛才所說,較早前行政長官已經承諾醫管局會聘請所有本地醫科畢業生,亦包括為他們提供整個培訓過程,財政司司長亦會撥款以配合這方面的工作。培訓是非常重要的,今次《財政預算案》每年額外撥款約兩億元,加強醫管局提供臨床實習、專科及高等訓練等培訓工作,務求提高專業醫護人員的能力,令他們的工作做得更好和到位。
  
中醫藥發展

  另一項投資未來的工作是中醫藥發展,我們會設立項基金,促進中醫藥發展。促進中醫藥發展是政府的重要項目,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監察中醫和中醫藥發展的工作,我們會設立第一所中醫院。這項基金預留五億元,去從事以下四項重點工作:加強中醫藥的應用研究、推動中醫專科發展、促進知識互通和跨市場合作,和協助本地中藥商生產及註冊中成藥。
  
街市現代化計劃

  最後,在食物及衞生局食物科的工作方面,今次《財政預算案》的重點是公眾街市。街市是市民非常關心的課題,財政司司長已預留二十億元在未來十年去推行街市現代化計劃,計劃會全面檢視現有近百個街市的情況,改善設施,如加快加裝冷氣,全面翻新或重建的工作。食環署已成立專責隊伍,檢視現有近一百個街市的情況。完成後,會視乎不同街市的情況全速進行街市改善或翻新工程。

  以上是今次《財政預算案》食物及衞生局的政策措施,大家可以提出問題。
 
2018年3月1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2時57分
即日新聞  

圖片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中)今日(三月一日)下午在政府總部舉行記者會,闡述二零一八至一九年度《財政預算案》中與食物及衞生局相關的措施。一同出席記者會有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秘書長(食物)謝凌潔貞(左二)、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秘書長(衞生)謝曼怡(右二)、衞生署署長陳漢儀醫生(左一)及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梁栢賢醫生(右一)。

網上廣播

《財政預算案》食物及衞生局相關措施記者會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