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二十一題:採用普通話作為中小學中國語文科的教學語言
****************************
以下是今日(二月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鄭松泰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的書面答覆:
問題:
教育局十多年來把所有中小學採用普通話作為中國語文科的教學語言(普教中)定為遠程目標,但容許學校因應校情自行決定是否推行普教中及其推行步伐。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目前分別有多少間小學及中學實行普教中;
(二)過去五年,政府共向多少間中小學提供資助,以在該等學校推行普教中,以及每年的資助總額為何;
(三)有否評估,當以粵語作為中國語文科教學語言(粵教中)的學校改為普教中時,該校學生的家長是否有權要求學校讓其子女繼續以粵語學習中國語文;若有評估而結果為是,教育局如何保障他們可行使此權利;及
(四)鑑於去年十二月公布的「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2016」的結果顯示,普教中不會比粵教中更能提升學生的中文閱讀能力,教育局會否檢討上述遠程目標?
答覆:
主席:
香港既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亦是一個國際城市,因此,香港的語文教育政策是要提升學生「兩文三語」(即中、英文,粵語、普通話及英語)的能力,以保持香港既有優勢,迎接全球化的機遇。
就鄭松泰議員的提問,現答覆如下。
(一)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曾於二○一五/一六學年進行「香港中、小學推行『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普教中』)概況調查」(回應率約80%),結果如下:
全面「普教中」 (有關學校所有班別的中文科課堂上有超過50%是以普通話為授課語言) |
部分「普教中/廣教中」 (有關學校有部份級別及/或班別的中文科課堂上有超過50%是以普通話為授課語言,其餘則用粵語教學) |
全面「廣教中」 (指有關學校所有班別的中文科課堂上都以粵語為授課語言) |
|
小學 | 16.4% | 55.3% | 28.3% |
中學 | 2.5% | 34.4% | 63.1% |
(二)語常會曾在二○○八/○九學年推出為期六年的「協助香港中小學推行『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計劃」,為有意開始試行「普教中」的學校提供支援。在最近的五年內,有40所中小學參與該項計劃(二○一三/一四學年為該計劃的最後一年。),相關開支約為1,400萬元。
(三)擬訂合適的教學語言是整校政策,而選擇合適的教學語言政策,是學校經專業考慮後的決定,是合理且一貫的做法。學校可因應校情,包括師資的準備、學生的水平、校園的語境、課程的安排、學與教的支援及家長的期望等因素,考慮是否以普通話作為中文科的教學語言,學校亦應就其教學語言政策與家長溝通,教育局不擬就此進行評估。
(四)不論學校選擇以普通話或廣東話教授中國語文課程,均須貫徹以提升學生中國語文素養為目標的課程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無論「普教中」或「廣教中」均能提升學生的中文閱讀能力,我們認為他們在這方面的表現與學校是否採用普通話作為中國語文科的教學語言並無明顯關連。
教育局會繼續按學校需要,就教授中國語文科提供適切的協助、專業培訓,以及到校支援。
完
2018年2月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