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出席「2018新情勢下的香港經濟出路」論壇致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一月二十日)上午出席香港管理專業協會工商管理研究社、香港中文大學亞太工商研究所和信報財經月刊合辦的「2018新情勢下的香港經濟出路」論壇的致辭全文:
 
盧永文主席(香港管理專業協會工商管理研究社主席)、張惠民所長(香港中文大學亞太工商研究所常務所長)、鄧傳鏘總編輯(信報財經月刊總編輯)、各位嘉賓、各位在座的同學、各位朋友:
 
  大家早晨!我很高興今天來到這裏參加這個研討會,和各位專家朋友就香港的經濟發展進行交流。我亦希望藉此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香港經濟未來路向的一些看法,以及一些具體的機遇和挑戰。

  其實每次要談香港的經濟發展,無論是過去幾十年的進程、現在的形勢,以及將來的機遇,均是和國家的經濟發展緊扣一起。
 
  今年二○一八年是國家經濟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這四十年間,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回顧這段不平凡的歷程,香港在不同階段一直發揮角色,從中助力、乘勢轉型,亦從中得到益處。
 
  一九七八年內地開始經濟改革開放,不少港商率先響應,引進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和國際營銷網絡。香港製造業亦北移,協助釋放內地當時龐大的土地和人力資源。其後,內地發展成為世界工廠,對相關支援服務的需求亦快速增長,例如貿易、物流、金融、專業服務,促使香港經濟結構向服務業轉型。香港的服務業在這幾十年間大幅增長,佔我們經濟的比重由一九八○年代的百分之六十九,躍升至現時的百分之九十二。二○○一年國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貿易總量從此大幅擴張,亦進一步鞏固了香港作為全球採購和供應鏈管理中心的角色。
 
  今天,內地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規模超過80萬億人民幣,約是12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約百分之十五。二○一七年內地經濟增長約是百分之六點九,而過去五年內地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一直超過百分之三十,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經濟發展推動器。
 
  我們香港背靠祖國,可以說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在過去近四十年,當內地的GDP增長31倍時,我們香港的GDP亦增長超過了10倍,而最近十年我們的經濟增長是平均百分之二點九,亦較其他先進經濟體高超過一倍。過去四十年,內地貨物貿易總值增加了178倍,我們亦「水漲船高」,大幅增加了66倍。這些數字充分反映國家經濟不斷壯大,是香港經濟的強大動力。
 
  到了今天,內地發展進入新時代,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並且致力優化經濟結構和轉換增長動力。在未來,我們要思考的,是香港應如何以自身的獨特所長,在國家發展的新階段,乘着國家繼續全方位改革開放這個機遇,亦趁着他們在國際上全面接軌,話語權不斷提升,並且由此而引致的國際經濟政治大格局的轉變下,如何進一步推動我們香港的經濟發展。
 
  我認為,我們是有三方面的大優勢,一定要努力保持。
 
  第一,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國家經濟實力舉足輕重,我們背靠祖國,當各地經濟體希望與中國加強經貿合作,香港就擁有這些國際競爭對手無法可及的連繫、人脈優勢和國家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香港與內地城市相比,我們也有他們無可比擬的國際化、法制和人文的優勢。「一國兩制」是保持香港成功的基石。
 
  第二,我們要保持香港高度國際化、與國際接軌的體制,當中包括我們自由靈活的市場機制、資金、貨物、資訊和人才的自由流動、具競爭力的稅制和低稅率,以及穩健的金融規管系統。我們也要繼續保持一個廉潔高效的政府、良好的法治、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以及先進高效的基礎建設設施。
 
  第三,我們要留住人才,亦要吸引人才。大量具豐富國際經驗的人才,一直是香港經濟的支柱。香港的勞工生產力強勁增長,自二○○一年以來,香港的勞工生產力平均每年增長約百分之二點八,位居先進經濟體前列。目前,香港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接近四萬四千美元,超越日本、英國和不少歐洲先進經濟體。
 
  接下來,我想講講香港的機遇。香港現時的經濟處於上行周期,經濟前景樂觀。但中長線而言,我們要繼續發展,但必須要同時鞏固我們現時的優勢,亦要開拓更大的發展空間。我認為,當中有幾個層次的區域合作和創新科技的應用和發展至為關鍵。
 
  首先,在區域合作方面,是人所共知的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沿線六十多個國家,佔世界人口三分之二,但所佔的GDP只及三分之一。因此,這個沿線地區的發展潛力非常巨大。「一帶一路」衍生對基礎設施、資金和高端生產型服務的龐大需求是香港的機遇。我們作為高端服務業中心,正好可以好好發揮作用。近年來我們看到有不少香港公司在東南亞、中亞、中東和中東歐等地,均參與了不少基建和發展項目,包括機場、鐵路、港口和能源等,累積了不少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城市基建項目發展的經驗;同時我們亦在金融管理局之下設立了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要好好利用香港這個平台,能夠吸引不同地方的基建項目來到香港尋資和融資。去年四月,證監會亦發出一份通告,就着基建項目公司要來香港上市時,它需要符合甚麼條件。此外,我們亦透過金融管理局與世界銀行之下的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合作,大家共同一起去投一些基建項目,我們出資的承擔額達到約十億美元。此外,我們亦透過金融管理局積極與國企、央企溝通,因為不少這些國企、央企在海外有很豐富的基建投資和建設經驗,我們希望透過與他們的合作,亦可以把我們的資金和專業人才帶出去。
 
  在金融業方面,我們要繼續發揮「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的作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中心,是內地和海外企業的主要集資、融資平台和金融服務中心。
 
  另外,就是提供保險和風險管理服務,亦都吸引內地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企業,在香港設立財資中心,在這方面,我們已進行了修例,讓這些財資中心在香港有稅務優惠。同時,面對境外市場對人民幣結算、融資和資金管理等業務需求增加,香港亦可以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多元化的離岸人民幣服務,包括推動發展綠色債券和其他人民幣投資及保險產品等。隨着國企不斷「走出去」進行投資和併購,相信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會一直提升,因此所帶來人民幣相關的離岸業務對香港來說都是一個相當的機遇。
 
  此外,我們在去年正式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的成員,可以助力亞投行各項基建項目在融資、發債、投資、財務管理和外匯管理方面提供支援。
 
  其次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相信大家很熟悉,它亦會為香港帶來龐大的機遇。去年七月,香港、澳門、廣東省和國家發改委共同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訂下大灣區的重點合作領域,包括基礎設施互通、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等,要構建一個世界級的灣區。
 
  大灣區涵蓋包括有廣州、惠州、東莞、深圳、肇慶、佛山、中山、江門、珠海、香港和澳門共十一個城市,總人口六千八百萬,GDP達到約一萬四千億美元,這個規模相當於韓國或是澳洲,所以是有很大發展潛力的空間。
 
  大灣區的發展強調優勢互補,錯位發展。香港是大灣區內最國際化的城市,也是最具競爭力的城市。大灣區將可以為香港的金融、資產管理、專業服務,以及法律、解決爭議等高增值服務提供龐大的市場。此外,香港也可以繼續利用自身的經驗和國際視野與內地、大灣區推行一個雙向發展,一方面與內地企業,我們稱為「拼船出海」,一起尋找外面的業務機會,同時亦可以做他們的「盲公竹」和風險管理者。此外,亦同時由於大灣區人口眾多,對國家來說亦是一個最富庶的地區,因此,亦有不少海外公司要開拓這個市場,因此,香港亦可以在當中發揮一個非常積極的角色。
 
  剛才提到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我們的看法是隨着國家的經濟一直發展,其實內地的中產人士的人口不斷上升,他們的購買力亦很厲害。因此,在香港要發展成為一個資產管理中心和發展成為一個財富管理中心,是非常有前途。因此,在過去一段時間,我們亦引入一些法例,提升我們的競爭力吸引多些基金管理公司落戶香港,那時亦可以為我們香港提供多些優質就業機會。除了這些基金管理公司外,在財富管理方面的業務我們相信空間都會是很大。
 
  在大灣區互補合作的前提下,香港和內地在產業發展方面亦會有很大合作空間,特別是在創新科技範疇。香港多所大學的科研實力,事實上在一些範疇是達到世界級水平。因此我們具體科研力量和一定的人才,再加上我們的國際經驗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我們相信可以有積極的角色。在這方面發揮所長,我們就要與周邊城市作一個整體的互補考慮,深圳在創新科技產業方面發展相當迅速,我們在二○一六年年底與深圳簽署一份協議,現時正在全力推動的就是要落實落馬洲河套地區發展成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在這方面,我們香港的面積約是零點八八平方公里,在深圳河對面,對方亦有約三平方公里的地方。我們希望透過這個園區,能夠一方面吸引海外的科研機構、大學實驗室和創科方面的公司落戶這裏,同時亦會爭取國家的一些重點科研實驗室和產業來到這裏,以至在這裏可以發展成為一個大灣區的國際創科中心。大灣區建設可以推動香港產業多元化,同時亦為我們的經濟發展創造一個未來的空間,為我們的年青人提供多些優質就業機會。
 
  在創科發展方面的範疇很大,特區政府選定了四個範疇,聚焦我們的資源和力量,這四個範疇就是人工智能、智慧城市、金融科技和生物醫藥。這四個範疇在未來是我們的工作重點,在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中說由八方面去推動創科發展。在《財政預算案》裏,去年和之前都投入了共約二百八十億元的資源,在這方面特區政府是下大決心,一方面希望透過創科的應用提升我們不同企業和產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就着上述四個範疇希望能夠有所突破。你們亦可以看到我們在去年十一月時亦說過,為配合整體的發展,我們的金融服務、上市平台,都會做一些調整,包括容許一些新經濟公司以同股不同權的形式在香港尋求上市。除此以外,包括一些生物醫藥的公司,即使未有收入,如果他們能夠達到某一些客觀的水平、里程碑的話,都容許他們在香港上市集資。因此,你們可以看到我們在這方面的工作會作一個長遠、全方位的一些謀劃。
 
  第三,在區域方面的大勢我們要掌握的,就是香港和東盟以至亞洲區內其他經濟體的區域合作。亞洲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新興亞洲經濟體的增長將會達到百分之六點五,預計將貢獻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百分之六十。
 
  東盟是香港第二大貨物貿易夥伴、第四大服務貿易夥伴,雙邊貿易和投資額在過去十年增長非常迅速,高於整體增長。南亞市場例如印度亦見非常高速的增長,香港與印度的雙邊貿易和貨物貿易額在過去十年急增兩倍半。香港在去年十一月與東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和相關投資協定,為香港企業提供更佳的市場准入條件。這方面的香港企業亦會包括其他地方,例如是日本的一些企業,他們如果要去東盟市場的話,亦可以透過在香港設立公司,就可以利用這個自由貿易協定所提供的好處,進行相關的貿易和投資。所以這個自由貿易協定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不單是目前在香港的一些公司,其實它的定位和機遇就是其他一些地方有機會的話,都會利用我們這平台進行發展。
 
  此外,我們亦與多個國家簽訂「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包括印尼、馬來西亞、科威特、卡塔爾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我們亦積極爭取與一些仍未簽署的國家展開談判和磋商,希望可以盡快能夠簽訂這些雙邊稅務協議。因為在國家一直推動國企「走出去」的過程中,我們希望能夠吸引這些國企利用香港這個平台作為他們的海外總部,把他們的海外投資通過這個總部來「走出去」。當他們這樣做時,如果能落實,不單為我們的金融各方面的服務提供很多機遇,亦為我們提供很多好的就業機會。如果要做好這件事情,除了國家政策支持外,「打鐵還需自身硬」,所以我們要具備更有競爭力的條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金融服務和有人才外,就是我們與外面的自由貿易協定,我們與外面的雙邊稅務協定的網絡鋪得有多闊,當我們能夠鋪闊這些網絡時,當這些企業用香港這個平台出去,他們將會有稅務和其他方面的優惠。剛才我提到我們早前立法會通過,為在香港設立的財資中心提供稅務優惠,亦是希望透過這樣能夠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和吸引力。而這個定位並不單純吸引內地企業,你想像一下,如果有一些外國企業對於內地市場、對於東盟市場、對於北亞洲市場有興趣,他們要找地方落戶,甚至設立一個區域總部時,我們希望能夠定位我們在這方面有足夠吸引力和競爭力吸引他們前來,這樣的話,香港這個平台,這個優質服務平台將不單是一個區域服務平台,是一個國際級的服務平台,而且在整個大灣區的定位中,我們是最有條件做這件事,亦可以說這個優勢是其他十個城市都無可比擬,亦不是那麼容易、輕易可以在這方面與我們「拗手瓜」。
 
  挑戰方面,因為時間關係,我不會講得很長,只想點出挑戰方面我們是有的。第一,就是土地缺乏。土地缺乏不單使我們住屋的房價很昂貴,亦使我們辦公和其他土地用途都很昂貴。所以這一個障礙,我們一定要努力、繼續努力來打破。第二個我們要面對的挑戰,就是人才。大家在《施政報告》裏可以看到,就着護理行業,照顧老人家,面對人手不足。事實上,建造業的人手亦非常緊拙,最新公布的失業率是百分之二點九,有喜有憂。當然,這方面是開心,因為這個是二十年來最低的失業率,全民就業,整體來說,就業收入亦有增長;但同時亦反映人才很緊拙,我們需要就着這方面動腦筋,除了要提高我們的生產力外,怎樣去紓解這方面造成對於我們進一步發展的窒礙,這方面要留意。此外,剛才說到創新科技。創新科技當然我們在某一些範疇有優勢,但如果我們要吸引這些創新科技的企業來香港時,我們要從人才方面有所配套。而要培訓這方面的人才亦不是三、兩天的時間,因此,這方面對我們來說亦是一個要動腦筋,想辦法尋求解決方法的另一個範疇。
 
  第三個我們面對的挑戰,就是人口急促高齡化。人口老化帶來的壓力,包括參與勞動市場的人口在幾年後會減少,在這方面我們要如何去補足?以及如何照顧好續漸年紀漸大,對香港長期作出貢獻的長者,他們退休後的生活?這方面對我們來說都是一個需要處理的挑戰,亦是一個機遇,因為銀髮市場亦可以是一個經濟發展的一個很好的範疇。
 
  各位朋友,二○一八年展望,全球宏觀經濟方面,我們覺得開局良好,香港的經濟估計也可望延續去年二○一七年一直向好的勢頭。現時香港外貿增長和內需都非常穩健,剛才說失業率也下降到二十年年的最低,訪港旅客數字也止跌回升,擺脫了連續兩年,即二○一五、二○一六年的跌勢。但在一片向好的樂觀因素下,我們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警剔和警覺性,尤其是隨着美國聯儲局會持續加息和縮減他們的資產負債表;同時其他國家的主要央行亦逐步減少貨幣政策刺激力度,這將會令全球的貨幣環境變得越來越複雜,國際資金流向會怎樣走?速度有多快?這個將會是一個影響我們重要的因素。因為資金流向會牽動我們的利率,由二○○八年金融海嘯至二○一六/一七年,由於流進香港的資金約有一千三百億至一千四百億美元,近幾個月的股市暢旺,亦看到有些錢流進來,所以未來的資金流向是我們要關注。
 
  此外,就是地緣政治局勢,尤其是我們鄰近地方地緣局勢緊張。
 
  第三,就是繼續留意在美國所引發的保護主義情緒會升溫至甚麼程度。這些都會對我們的經濟帶來不確定性。
 
  上述種種,會影響我們的資產市場,因此,我們會很留心,一直注意着這些相關的發展。
 
  剛才提到美國稅改方案,不錯,這個是需要留意,這個估計對全球都會有一定的影響。美國減稅短期來說可以刺激經濟,但同時有可能為美國帶來更大的財赤,根據一些智庫的研究,美國這次減稅可能會在未來帶來達到一萬億美元,甚至以上的的赤字,這個會加大它的通脹壓力,加大它通脹壓力時,就會影響它加息的速度,影響加息速度亦會影響我們,因為連繫匯率的關係。此外,就是美國的一些企業以前在海外賺取的金錢,賺了未匯回去,將會暫時不用交稅,今次這個稅改方案將會畫一條線,以前這些美國企業在海外賺的錢就算不匯回美國,也要用一個比較優惠的稅率繳交一次稅;也會讓這些企業分若干年補交這些稅。在昨天或是前天的報章,我留意到蘋果公司將會調三百八十億美元回國交稅。只是一間公司!你可以想像一下,這個力量和這個變數是大家都留意的,沒有人能夠說清楚會如何,因為企業的投資行為受很多因素影響,除了受他們本國的因素影響外,亦會受其他地方的投資機會、宏觀政策等各方面的影響。
 
  此外,由於美國這樣做,其他國家會否有一些相應措施出來?會不會引發一些稅務上的競爭?這個都是我們需要留意的。在目前來說,我們的評估就是以我們的「二級稅制」,以及我們仍然擁有區內比較低的利得稅稅率,我們覺得目前來說我們的稅制仍然有相當的競爭力,無需在現階段太過冒進地做任何事,但同時我們亦要密切留意,因為這些全都是動態的變化。我相信我們要密切留意,警剔外面的各個情況。
 
  在國家不斷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大環境下,香港與內地經濟融合的過程會持續,亦會一如以往般以我們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同時在中間找到我們自己獨特的位置,有一個好的發展。在這方面特區政府將會繼續努力,亦很希望大家如果看到有哪些地方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或是有甚麼意見提點我們,我們是非常樂意考慮。
 
  最後,不足一個月將會是農曆新年,在此我藉這個機會向大家拜個早年,衷心祝願大家來年身體健康、事事如意、家庭幸福。多謝大家。
 
2018年1月20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8時11分
即日新聞  

圖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一月二十日)上午出席香港管理專業協會工商管理研究社、香港中文大學亞太工商研究所和信報財經月刊合辦的「2018新情勢下的香港經濟出路」論壇,並在活動上致辭。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一月二十日)上午出席香港管理專業協會工商管理研究社、香港中文大學亞太工商研究所和信報財經月刊合辦的「2018新情勢下的香港經濟出路」論壇。圖示(左起)香港中文大學亞太工商研究所常務所長張惠民教授、Lalamove創始人及行政總裁周勝馥、香港管理專業協會工商管理研究社主席盧永文、陳茂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席教授張博輝博士和信報財經月刊總編輯鄧傳鏘在論壇上合照。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一月二十日)上午出席香港管理專業協會工商管理研究社、香港中文大學亞太工商研究所和信報財經月刊合辦的「2018新情勢下的香港經濟出路」論壇。圖示陳茂波(右)在答問環節與參加者交流意見。

網上廣播

財政司司長出席「2018新情勢下的香港經濟出路」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