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二十一題:醫院管理局對在公立醫院進行的手術及兼職醫生的監管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二十九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葛珮帆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的答覆:

問題:

  據報,上月有一名私人執業並於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擔任兼職副教授的醫生,於監督一宗在瑪麗醫院進行的換肝手術途中,離開了手術室到一間私家醫院為另一名病人施行手術。主刀醫生暫停了手術以等候該名監督醫生回來,以致該宗換肝手術延遲了三小時完成。瑪麗醫院已就該事件展開調查。有市民關注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對在公立醫院進行的手術及兼職醫生的監管。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是否知悉:

(一)公立醫院的兼職醫生在施行手術期間離開醫院到另一間醫院施行手術前,須否知會有關醫院的管理層並獲其同意;

(二)過去三年,有否在公立醫院進行的手術因負責醫生在同一時間進行超過一宗手術而未完成或延遲完成;醫管局會採取甚麼措施解決該問題;

(三)醫管局有否就公立醫院醫生在手術中途因任何原因而離開的情況,制訂替代人手方案和通報機制;如有,詳情為何;

(四)監督醫生及主刀醫生就在公立醫院進行的手術如何分工;主刀醫生是否有權在監督醫生不在場時完成手術;如否,醫管局有何措施避免負責手術的醫生中途離開的事故再次發生;

(五)現時私人執業醫生在醫管局擔任兼職醫生的人數為何;以及有否醫管局全職醫生在私營醫療系統擔任兼職醫生;如有,人數為何;

(六)現時醫管局的兼職醫生與全職醫生在人數及薪酬方面如何比較;

(七)醫管局聘請私人執業醫生為兼職醫生的原因為何;醫管局有否完善的制度或守則監管該等醫生的工作表現,以保持公營醫療服務的質素;及

(八)過去十年,因該等兼職醫生疏忽而導致的醫療事故數目為何,並以表列出每宗事故的詳情和調查結果;醫管局會採取甚麼措施,以避免該類醫療事故發生?

答覆:

主席:

  就葛珮帆議員提問的各部分,我回應如下:

(一)至(四)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以臨床管理團隊方式為病人作出治療,一般「大型」及「超大型」手術均由外科醫生團隊進行。假若個別醫生需要暫離手術室處理緊急臨床工作,團隊中餘下的外科醫生會繼續處理當前的手術。如有需要,亦會安排合適的醫生作頂替,需要暫離的醫生也會就病人的臨床情況向接手的醫生作詳細交代,以確保手術得以順利完成。

(五)截至二○一七年九月三十日,共有366名兼職醫生在醫管局工作,所提供的支援相等於約132名全職醫生。根據醫管局的人事規則,僱員必須事先申請並獲得批准,才可從事外間兼職。一般情況下,全職僱員不會獲批在外間從事與其專業有關的有薪兼職。

(六)截至二○一七年九月三十日,共有5 853名全職醫生在醫管局工作。醫管局合約兼職醫生的薪酬是參照合約全職醫生的薪酬按工作時數比例,並考慮所參與臨床工作的性質而定。

(七)醫管局主要是因應各專科的人手需求和服務發展所需之專才和經驗,以及培訓的需要而聘請兼職醫生。醫管局有既定的工作守則和評核機制,監管兼職醫生的工作表現。

(八)醫管局自二○○七年推行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及重要風險事件政策。政策的用意並非要究責個別同事或醫院,而是鼓勵員工以開放態度迅速呈報醫療風險警示及重要風險事件,以便及早調查,從中汲取教訓,避免日後發生同類事故。當醫院發生任何醫療事故,即使不屬於指定的醫療風險警示事件或重要風險事件呈報類別,有關醫院都可透過「醫療事故匯報系統」向醫管局總辦事處呈報。有關的醫院聯網及醫管局總辦事處會按事件的性質採取適當的行動,例如進行調查和檢討,如有需要,亦可啟動處理醫療風險警示事件或重要風險事件的同樣跟進模式,由醫管局委任專家小組作詳細分析,以找出可能導致事件的成因,並研究及制訂改善措施。

  病人在醫管局轄下醫院,絕大部分乃接受醫護團隊而非由個別類別的醫生(例如全職或兼職醫生)所提供的專業服務,因此醫管局沒有記錄因個別類別的醫生疏忽而導致醫療事故的數字。
 
2017年11月29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3時3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