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司司長於二○一六年香港貧窮情況分析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政務司司長暨扶貧委員會主席張建宗、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政府統計處副處長陳萃如與經濟分析及方便營商處首席經濟主任吳慧蘭今日(十一月十七日)舉行記者會,公布二○一六年香港貧窮情況的分析。以下是張建宗的開場發言全文:
 
  首先多謝大家出席我們今日這個記者招待會。二○一六年的貧窮情況,我想扼要向大家用投影片,用少許時間談一談,然後大家可以答問。首先作為一個背景,大家值得再重温一下「貧窮線」的定義和局限,我們指的是去年二○一六年,回顧(過去)一年「貧窮線」的最新情況。「貧窮線」採用「相對貧窮」的概念,即是以除稅和福利轉移之前,政府政策完全還沒有介入前的每月住戶收入中位數的一半劃條線,這個其實根據國際標準,是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標準去做,很多西方經濟都用這個方法計算。值得留意的是,「貧窮線」是政策分析工具,幫助政府持續了解貧窮情況,特別導引政策的制定及評估政策成效。但我一定要開宗明義說,「貧窮線」在過去數年,大家很清楚有一定的局限,有先天性的局限、結構性的局限,所以大家看「貧窮線」一定要知道有這些局限,客觀點做評估。
 
  第一,我們單以住戶收入為指標,絕對沒考慮他們的資產和負債,即不知道他們有多少資產,因此「低收入,高資產」人士亦可能被界定為貧窮人口,因而高估了貧窮情況。即是說「低收入,高資產」的情況,因為純粹計收入,所以資產是不知道的,這是第一個可以說是局限又好,缺陷又好。第二,「貧窮線」分析受到很多外在因素(影響),包括經濟情況、人口結構轉變影響,因此難以制定具體減貧措施和減貧指標。很多人問:「為何你不定一個指標?」。因為我們用「相對貧窮」,所以這不可能有所謂(一個)清楚的減低指標,有一定難度。第三,主體分析主要計算政府恆常現金政策介入的扶貧成效,是不能夠全面反映其他政策,例如公屋福利,的成效,即我們計算甚麼?恆常的現金(政策介入)。「一次過」的我們都沒有計算。公屋其實是一個很重要元素,我們都沒有計算,那是一個恆常性但不是現金,那是非現金的福利。所以一提到扶貧效應,大家一定要明白有些局限我們沒計算(在內)。最後,就是「貧窮線」並非「扶貧線」。扶貧政策是要扶貧及防貧,兩樣都要兼備,才能發揮到整個效應。
  
  主要來說,二○一六年主要分析的數據,簡單來說,經濟和勞工市場整體來說是向好的。經濟實質增長大約2%,新增的職位有13 300個,總就業人數3 787 000,失業率是3.4%,維持一個低水平。基層勞工收入持續增長、整體工資升幅達3.7%、全職僱員最低十等分的(平均就業收入升幅),即人工工資最低的組別,平均就業升幅達4.7%,即所謂「跑贏大市」,簡單說情況有改善,在基層來說。如果你看「貧窮線」的門檻,二○一六年香港經濟溫和增長,勞工市場穩定,所以「貧窮線」的門檻隨着勞工收入改善而全面上升,因為要跟隨着工資水平,所以自然而然門檻便高了,這個值得留意,譬如一個四人家庭,現時是18,500元,在二○一六年來說,一個三人家庭是15,000元。
   
  人口高齡化的影響值得大家要多些關注。因為整個問題的癥結其實與人口高齡化有關係。在人口高齡化的趨勢下,人口年齡結構轉變及住戶小型化是持續推升貧窮率和貧窮人口。我剛才說有很多長者,稍後大家可以看到這方面數據,他們沒有工作的時候,收入自然會低,但我們既然不知道資產情況,所以在人口高齡化,自然一定會影響整個貧窮表現。人口住戶亦是,小型住戶多了,分拆出來,獨居長者或雙老亦影響到數字。其實這些在較早前我們在堅尼系數的公布中已交代了,就是因為人口高齡化導致小型住戶多了。
   
  在政府扶貧力度方面,政府投放在社會福利開支事實上近年持續增加,是有增無減。大家都記得,近年我們推出了「長者生活津貼」,去年亦推出了「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未來我們會把它優化,以及推出其他優化措施等等。值得留意的就是我們看看下面的圖表,最簡單例子就是我們在二○一二/一三年那年開始計算,即是上一屆政府開始,二○一二/一三年當時福利的投入是428億元,但到今年,我們估計已經到達733億元,即是說可以想像增幅是71%(七成一),這個數字是相當大的增幅。同時,現在我們社會福利的開支已經佔整個經常性開支的19.8%。第一,是教育,是21.5%,第二是福利,19.8%,接近兩成,大家可以想像每一百元(開支)差不多有二十元放在福利,這亦顯示政府的承擔。
   
  在「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方面),值得我們簡單向大家再重溫一下。「低津」在二○一六年五月推出,截至今年九月共有達36 000個家庭受惠,大約是13萬人,以人數來說,其中有57 000個是合資格兒童或青少年,共發出津貼額約9億3千萬元。去年的「低津」扶貧效應已經反映在今次的「貧窮線」中,稍後向大家分析。
   
  第二個就是我們優化長者生活津貼。在今年五月一日開始,大家都記得,我們放寬了現行長津的資產上限,惠及更多有經濟需要長者。另外,我們將增設一層高額津貼,援助(一些)我們覺得更有需要的(人士),特別是資產比較少的,預計我們在明年年中將會實施。
   
  這些優化措施的扶貧效應會反映在往後的「貧窮線」分析中,今年我們没法可以看到,因為是一七年,(扶貧效應會)在一八年一年(後看到)。稍後會向大家分析,會有頗多新措施會在一八年實施,一定會帶來明顯改善。
 
  二○一六年的主要貧窮數據。第一,我們在政策介入前,貧窮率是19.9%,貧窮人口是135萬2千人;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即是政府的現金介入後,二○一六年的貧窮率回落至14.7%,貧窮人口是99萬6千人左右,連續四年都維持在100萬(人)以下,即是說是徘徊在九十多萬(人)之間,這個大家值得留意。在二○一六年來說,非恆常現金項目的扶貧效應與一五年比較,是較為低,主要因為額外綜援援助金和公共福利金津貼,由兩個月「出雙糧」減至只是發放一個月。但我們說的純粹是非恆常現金上的一個比較,我們實際上公布的「貧窮線」只是說經常性的「現金介入」而已,但這個參考是有用的,即是說實際上是要看全盤,不能夠忽視這些因素在內。
   
  另外,就是非現金福利。我剛才說就是公屋,主要是公屋。(公屋的)扶貧效果仍然十分顯著。但二○一六年住宅物業租金按年下跌約3%,所以公屋設算市值亦相應下跌,令扶貧效應與一五年比較稍為遜色,這些純粹因為租金影響(及)我們的計算方法而已。實際上,他們仍然住公屋,沒有影響的。
   
  按經濟特徵劃分的貧窮數據來說,二○一六年,隨着經濟增長,在職住戶的貧窮率遠低於整體,維持在有紀錄以來最低位。至於非從事經濟活動住戶,當中有近六成人口為長者,這貧窮率是整體的四倍,所以大家要留意。長者佔非從事經濟活動(住戶)的比重有六成這麼多。而政策介入後的(非從事經濟活動住戶)貧窮人口增加了22 500人,主要是貧窮長者增加所致,即是說我們有些改善的措施(協助)脫貧,但突然間又有些長者加入,因為(沒有收入而被)列為貧窮人口,所以長者的數字增加,抵銷我們的改善(措施),(人口)高齡化的衝擊就在這裏。二○一六年來說,非現金的福利,主要是公屋,我剛才說仍然顯著,我不重覆了。
 
  在社會特徵(劃分的貧窮數據)方面來說,綜援、單親、新移民和有兒童住戶的貧窮數字亦有改善,而受惠於「低津」,有兒童住戶和單親住戶的貧窮人口和貧窮率亦下降至有紀錄以來的新低,因為「低津」,特別在兒童方面,的確幫了很大忙。另外,新移民住戶的貧窮率亦有明顯改善。這些數字大家都清楚看到。
   
  以地區劃分(的貧窮數據),我們在說,基本上如果我們按地區計,十八區中貧窮情況比較嚴峻的地區是北區、深水埗、元朗、葵青、觀塘、大埔、黃大仙及屯門等,我們依次(列)在圖表上,大家看得很清楚,我們純粹以區來劃分。
   
  貧窮住戶平均的受惠金額,二○一六年各扶貧政策繼續為貧窮住戶提供相當程度的補助,其中受惠於恆常現金項目的平均額持續上升。大家看到圖表,是在一直上升中,即是說用恆常現金是有一定效應,能幫助很多貧窮家庭。
 
  二○一五、一六年,選定恆常現金項目和公屋的扶貧成效,這裏大家可以看到,事實上,從圖表可以看到的情況,稍後我請經濟顧問同事跟大家進一步分析,我希望扼要向大家交代整個宏觀情況。
   
  扶貧政策的成效受不同因素影響。剛才開始便說明了,不單取決於政府的資源投入,因為是有勞動市場、人口高齡化、住戶小型化等(因素)。當然申領綜援人數減少了,有些數目這裏我們沒帶出。實際上,綜援(受助)人數最近的數字已經跌至可以說是二十年新低,如果與最高峰時比較,只是(最高峰時)七成,改善了那麼多,由最高峰的五十多萬人,現在是約三十四萬人領取綜援。如果說低收入和失業綜援的數字,失業綜援更是連續一百個月下跌,是回歸以來最低的。這些數字稍後我們跟大家交代。人口高齡化和住戶小型化合共抵銷了,正如我剛才說的,近一半由經濟增長及政府扶貧工作帶來的減貧成效,這些數字就很清晰了。
   
  「低津」的成效,我們逐個逐個分析我們政府的措施。「低津」(方面),扶貧政策愈具針對性,扶貧成效亦相對顯著。其中,「低津」的扶貧效率最高,平均每一億元的津貼可以令4 000人脫貧。我們亦宣布了會將「低津」改名為「在職家庭津貼」,刪去了「低收入」三個字,將標籤效應拿掉,亦放寬了。我稍後再說,這個會帶來很大改善,在未來一年。另外,在一六年來說,「低津」亦令 5 600個非綜援在職住戶合共22 900人脫貧,其中9 500人為小孩子,相應貧窮率減幅為0.4個百分點。「低津」對於有兒童和單親住戶的扶貧成效更加顯著了,分別令這兩個群組的貧窮率下跌了0.8和0.9個百分點。
   
        另外,在一六年,隨着「低津」實施,兒童的貧窮人口及貧窮率均下降至有紀錄以來的新低,是唯一一個貧窮數字有所下降的年齡組別。即是說「低津」是聚焦,是真的可以針對性幫到這些兒童改善生活及脫貧。
 
  總結方面,我想有幾點大家要留意,一六年的貧窮情況大致平穩,雖然有輕微上升。政府扶貧政策持續發揮效用,但是由於「貧窮線」門檻隨勞工收入增長全面上升,加上人口結構轉變及其他個別因素影響,令整體貧窮人口及貧窮率有輕微上升。人口高齡化趨勢持續,不可逆轉,對未來貧窮數字一定會構成壓力。大家都知道現在有約120萬65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人口當中大約六個人便佔一個,但在20年後差不多是三成,可以想像那個壓力愈來愈大。政府會繼續發展經濟、拉動經濟,為市民提供更多優質就業機會,讓他們能夠自力更生,並同時推行一些措施鼓勵較年長人士就業。第四點就是,行政長官在最近的《施政報告》,大家都會留意到,公布了一系列扶貧措施,包括改善「低收入家庭津貼」,改名叫作「在職家庭津貼」,亦全面大幅放寬。我們估計最低限度會約有十萬個家庭、30萬人會受惠,這是我們的粗略估計。另外,有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較早前亦宣布了在來年年中推出一些終身年金計劃,為擁有一定資產的長者提供一些理財選擇,將一筆過現金轉化為每月的固定收入,應付這個長壽風險。這個重要性就是,我們剛才說,很多退休長者沒有事做或收入低,跌進了所謂的貧窮組群當中,但他有一些資產的,我們不知道的,將來他用資產拿到年金,那年金就反映在收入,所以這些長者到時就可以脫貧,就不在數字中出現。另外是優化長者申領綜援安排及優化「長者生活津貼」的扶貧效應,亦會在來年的貧窮線反映出來,我們剛才所說,那個高額的,如果大家有留意,我們也宣布了新的優化制度明年年中會實施--3 500多元,有十多萬長者會合資格,其他的有些支取普通金額那些、有些是新加入的,但這些全部會在明年實施時追溯回今年的五月一日,即是說有約十多個月的補回(津貼),(能)追溯,所謂back pay給他們。這筆錢對一個長者來說是過萬元的,合資格那些。那你可以想像明年年中一次過收萬多元,對於他們在現金上的改善,那個收入是明顯有大幅改善。那我基本上已扼要說明了。待會如果大家有一些細節(想問),那麼經濟顧問的同事和統計處副處長,還有羅博士(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我們可以一起答大家問題,多謝。



2017年11月17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8時5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