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會見傳媒談《施政報告》創科措施(只有中文)
*****************************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今日(十月十四日)出席電台節目解釋《行政長官2017年施政報告》有關創新及科技範疇的措施。以下是局長在節目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剛才在電台節目與巿民分享這次《施政報告》在創科方面的幾個重點,其中一個重點是我們將會大力推動研發。我們計劃將研發(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在二○二二年,這屆政府屆滿時,由0.73%的GDP增加至1.5%的GDP,這要靠政府和私營企業一起合作。我相信這個目標是可以達到的,這方面我們會繼續努力。政府有決心,由行政長官領導成立一個跨部門的督導委員會(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這是對內的,希望以跨局、最高層次和高效率的方式,將創科發展由不同部門一起協力執行,令我們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做到最好的效果。
 
記者:局長你剛才提到鼓勵電子科技、smart city(智慧城市)和電子支付,但最近有人在網上報名參加馬拉松也被盜用資料。其實香港在這方面的發展是否真的慢了很多?怎樣解決保安問題?另外,業界說香港FinTech(金融科技)技術是有的,但法例配合不到他們,所以落後了很多。督導委員會如何拆牆鬆綁,幫助他們?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大家都知道,近來金管局公布了很多政策上的改變,令金融科技發展更進一步,包括諮詢不同的創業板、股票交易方面,加上沙盒可以由現時銀行的層次提高到非銀行機構也可以參加。金融科技是主要支柱,我相信可以發展得很快。

  至於你說的保安問題是較複雜,因為正如我剛才所說,若上網登記時提供的資料太多,牽涉風險,可能被其他人盜用。盜用問題比較複雜,因為現時互聯網網絡盜用的觸發點很多時可能在用家的手機或電腦上發生。但大家都知道,香港保安方面做得非常好,最近幾次WannaCry等攻擊,我們防禦及保安工作做得很好。我相信保安是靠大家一起努力、小心去做好。有一件事很鼓舞的,我們這次在eID、即數碼個人身分方面投入後,希望可以令市民更加安全地享用很多不同的電子政府服務。我們希望在兩年左右將eID做好,令市民在電子政府服務上真正感受到好處。
 
記者:會否擔心科技走得太快,兩年後已是另一個世界,不斷落後於他人?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我們現時追,當然不是用現時的科技,我們看的是兩年後的科技。但也不可以看得太長遠,因為五十年後的科技比較難看得到。但我相信兩年後的科技我們是看得頗準。
 
記者:有否有一個目標,多少年後香港不用再以現金付款?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這是比較複雜的問題,有好處也有不好之處。在法例上的事宜,我們會在督導委員會一起討論,因為牽涉到幾個政策局。
 
記者:提到資金的投放到二○二二年會增加至1.5%,即現屆政府結束時。但其實這麼短期,例如在貨幣交易情況難以預測下,如何能預計到二○二二年的投放能達到1.5%?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這個總數是根據我們對GDP的預測,直至二○二二年,我們預測是450億元,剛剛說450億元研發方面的投放分布,約200億元是政府投放,250億元是私營機構。我有信心每年250億元對私營機構而言不是問題,因為看看股票交易便知道。
 
  為何私營機構會有興趣投入研發資源?其實我們這次下了很大決心,提供超級稅務優惠。我解釋一下,例如投放200萬元研發,政府會給予3倍,即300%、600萬元(扣稅額),即投入200萬元後,便有600萬元所賺的錢不用繳稅,就這麼簡單,而且沒有上限,賺多少便一直扣,扣至不用繳稅為止。
 
記者:局長,拆牆鬆綁方面,例如Uber那些你未能答得實,但你也很鼓勵金融科技,會否可能會在這方面的法規有些放鬆?例如支付寶等何時可以開始用?或法規如何拆牆鬆綁?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時間方面,恕我沒法回答,因為要其他局才可答覆。但我很有信心,因為上次立法會很多位議員一起討論,我們整理資料後,發覺他們提出了差不多十條有多的法例,要求政府檢視。我們已把這些法例交予各個政策局或部門跟進,相信很快會將這項目交上督導委員會討論。多謝大家。
 
2017年10月14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1時57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