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發展局局長在《行政長官2017年施政報告》有關發展局政策範疇措施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短片)
**************************************************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十月十二日)在介紹《行政長官2017年施政報告》中有關發展局政策範疇措施的記者會上的開場發言:

  各位傳媒朋友,大家好。我首先簡單介紹《施政報告》中有關發展局政策範疇的主要措施。

  《施政報告》對土地供應的論述是一個很平實的論述,亦給予空間讓「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就各個不同選項做工夫。就未來的短中期土地供應的情況,我在此很簡單地說一下。

  在短中期方面,透過各種改劃,我們物色到210多幅土地進行改劃,加上個別地區或項目的發展,以住宅單位來說,我們可提供逾38萬個單位。在中長期方面,我們透過不同的新發展區項目,包括古洞北和粉嶺北、東涌、洪水橋及元朗南等,可提供約22萬個單位,加起來可提供超過60萬個單位。

  根據《香港2030+》的估算,就單位數目而言,在未來一段時間,我們需要約100萬個額外房屋單位。換句話說,仍欠40萬個單位。若以用地面積來說,假設我們已規劃的項目,例如剛才提到的古洞北和粉嶺北、洪水橋等新發展區項目也能順利完成,其實仍欠1 200公頃的用地,這些用地不單只作住宅用途,因為人不只需要居住,還需要社區設施、休憩設施和公共空間。

  面對土地短缺,特首在較早前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專責小組會密鑼緊鼓地工作,推動社會以全面、宏觀的態度,去檢視不同土地供應選項的優劣,希望能凝聚社會最大的共識。

  《施政報告》中亦提到不同個別的措施,是在宜居城市的章節中提到的。在此我亦向大家簡單地報告一下。

  首先,有關樓宇更新大行動。為進一步保障公眾安全,亦是為相對弱勢的人士提供所需的協助,我們建議動用30億元推行「樓宇更新大行動2.0」,我們預期這計劃可惠及2 500幢大廈。

  建議的計劃有三個特點。第一,針對高齡樓宇。計劃針對樓齡達50年或以上的私人住用或商住大廈。第二,是目標為本。我們建議資助用於進行強制驗樓計劃所需的檢驗及維修。換句話說,基本上是與樓宇安全有關的措施,是需要的。如果大家記得,第一輪的樓宇更新大行動是有其他目的,就是保就業,一些美化大廈的措施亦可獲得資助。我們今次的建議並無這些元素。

  第三,為聚焦資源協助有需要的一群,今次我們會集中協助自住業主。就第一輪樓宇更新大行動,當時所有業主也可以參加。大家也知道一些高齡大廈,一些舊樓,不少被「打釘」,業主可能是地產公司或俗稱「艇仔」的公司,當時有意見指為何我們要資助這些人,我們覺得這看法是可取的,因此未來主要會協助自住業主。我們發覺自住在這些舊樓的人士,即使作為業主,但年紀較大,特別住在「三無大廈」的人士,本身應對MBIS(強制驗樓計劃)強制驗樓要求的能力相對不強。在「樓宇更新大行動2.0」下,就這些情況,屋宇署署長會運用他在相關條例的權力入場協助進行維修。我們覺得這是適切的做法。

  在美化海濱方面,政府一直鼓勵和利便市民多享用海濱設施,我們亦覺得海濱土地的用途應盡量多元化。我們首先會利用堅尼地城西區公眾貨物裝卸區三個已釋出的停泊位,我們之前亦已諮詢中西區區議會,覺得該處適合作鄰里層面的綠化活動,亦可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我們進一步與海濱事務委員會和中西區區議會商討,之後會透過公開招標,以短期租約形式批予非政府機構作上述用途。我們希望在二○一八年第一季能將土地批出。未來,我們會在海濱物色其他適合的地方,在諮詢相關區議會和海濱事務委員會後進行相似的工作。

  在活化工廈方面,活化工廈可成為經濟發展土地的來源,特首在八月中說過會重啟活化工廈政策。當時我們也有論述,今天想再簡單說一下。活化工廈政策在二○○九年開始,去年停止(接受申請)。當時其中一個考慮是工廈的空置率較高,較早前個別年份的空置率達到百分之八,近年已大幅降低,現時的空置率約是百分之五。我們有新思維,空置率不是唯一的考慮。若工廈老舊,其實在樓宇安全方面始終會是一個問題。另一個考慮是現時很多工廈作非工業用途,亦有違反相關地契的用途。政府一方面會嚴謹執法,另一方面特首也有說,是carrot and stick,單用大棒政策未必是最好的方法。我們可以看看可否利用市場的力量,提供適當的誘因,讓各種隱患慢慢紓緩或改善。在這背景下,我們研究再度推出活化工廈的政策。在進行過程中,我們會考慮一點,我亦想講清楚,就是早前已停止的活化工廈政策,當中有一個弊病或政府廣受批評的地方,就是它把目前進行的活動,例如把文化藝術和社區設施從工廈擠出來,令它們沒有生存空間。我們正在與民政事務局緊密商討,探討是否有可能在活化工廈的同時,仍然能夠適當地在工廈提供空間讓這些活動得以繼續,這方面有結果後我們會再向大家報告。

  活化工廈也有幾個環節,我在這裏提一提,這未必是屬於政策本身,但有幾樣是在(活化工廈)的框架內進行的。在顧及消防和樓宇安全的前提下,一些工廈的較低樓層能否改作「非工業用途」。我們亦會探討如何促進舊工廈加快集合業權。因為如果想將工廈活化,若業權太分散就做不到,而香港有個特色就是有相當多工廈的業權是非常分散的,我們會看看如何能夠提供協助,包括檢視目前這些舊工廈的「強拍」門檻是否有調整空間。我們亦會檢討目前土地契約下「工業」及「倉庫」用途的定義和涵蓋面。在這裏我想指出,如果我們發覺那定義和涵蓋面有適度優化的空間,空間亦是有限的。譬如說倉庫將來會否做到補習社,這是怎樣也做不到的,因為當中我們不能單方面、隨意地演繹相關土地契約當下的定義,我們要考慮到多年來的一些歷史,特別是法庭過往的判例。

  起動九龍東是我上任後發覺政府一個少有會給人稱讚的措施,因為當中不只是在經濟和商業樓面上提供更多樓面,更加在通達性、區域的聯繫性、在優化和提供更好公共空間上――較早前我們有個「反轉天橋底」的活動,不知道在座的記者朋友有否採訪這個活動――其實它也是一些社會設施,無論是硬件和軟件一個很好的試驗場,很多新的措施都先在九龍東實行。未來我們會把「起動九龍東」辦事處的工作範圍擴展至新蒲崗。由於新蒲崗正正位處啟德發展區旁,無論在區域聯繫性和公共空間――新蒲崗很多樓宇其實已經很老舊――會否能夠為該區提供更好的環境,未來我們會在這裏下工夫。
 
  建造業是發展局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夥伴,未來我們會為業界提出一系列措施,我想在這裏簡單提一提。在提升建造業生產力方面,建造業議會會設立創新及科技應用中心,預計今年年底可以投入服務。它會提供本地及海外嶄新技術以幫助建立知識庫,提升建造業生產力及安全表現。

  政府亦將於二○一八年開始,在主要政府基本工程項目中,採用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 BIM),讓建造業專業人士在虛擬環境中進行設計和建造工作。這可在將來真正進行建造時,將需要作出變更的情況減低,亦可減低相關風險。另外,我們正協助業界建立一個具規模、高度自動化的鋼筋預製工場,生產預製鋼筋組件,供應工程項目使用。

  有關創新建築方法,早前就這方面的報道都相當多,我和(運輸及房屋局)陳帆局長去過內地考察這種建築方法,我們稱為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中文為「組裝合成」建築法。其實這個建築方法在國內和海外正被廣泛使用,它不是我們經常稱為「貨櫃屋」的一個簡單、簡陋的技術。譬如在新加坡,我了解應用這種技術興建的樓宇已達三十幾、四十層樓高,在英國也超過二十層樓高。通常以該技術興建甚麼呢?就是建一些單位本身可大量重複的樓宇,可以說是工廠式的做法。在外國,很多時候是學生宿舍(採用該技術),因為每個單位都頗標準,又例如一些酒店,所以無論在裝修和完工時的質素可以做到很高。對政府來說還有其他意義,不單能減省工程所需的時間,節省成本,對保障工友安全更是非常有用。通過「先裝後嵌」,在建造預製單位的各個過程都在廠房進行,大量減少在工地,特別是進行高空工作的需要,對保障工友安全大有幫助。由於工序在廠房內進行,工作環境無須日曬雨淋,我們期望這對業界將來在香港招攬年青人入行有幫助,工作雖然辛苦,但相對來說沒有長期於戶外工作那麼辛苦。未來我們會在公營項目先行先試,我們希望在科學園的InnoCell(「創新斗室」)採用這個建築方法;另外,香港大學有一個宿舍都希望採用這個方法。

  我們認為建造業朋友的晉升階梯亦很重要。我們會支持建造業議會成立香港建造學院。學院成立後對建造業從業員地位、晉升階梯和求學都有幫助。香港建造學院其中一個主要工作是透過制定資歷架構推廣相關課程,從業員再通過考試取得相關資格。這對從業員在行業得到層層晉升大有幫助。我們物色到大埔一幅土地,探討讓建造業議會在該處興建多層校舍,以推廣這方面的工作。

  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框架下的《經濟技術合作協議》,訂明香港在「廣東自貿區」(前海、橫琴、南沙)建設有獨特角色。未來我們會推廣建造業及相關專業服務業,將機遇化為實質成果。特別在前海自貿片區已試行「香港工程管理模式」,我們未來會與業界和內地有關當局商討,期望將有關模式輻射到其他自貿區。

  我的簡介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2017年10月12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9時20分
即日新聞  

網上廣播

《行政長官2017年施政報告》相關措施記者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