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在《行政長官2017年施政報告》有關房屋及運輸政策措施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短片)
********************************

  以下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今日(十月十二日)在介紹《行政長官2017年施政報告》有關房屋及運輸政策措施記者會上的開場發言:

  新一屆政府自上任以來聆聽了很多市民的意見,我們明白適切的屋所是很多香港市民的祈盼,亦明白市民對政府解決房屋問題抱有期望。

  我們目前面對的房屋問題,是多年累積下來的供求失衡,導致樓價及租金高企,脫離一般市民和家庭的負擔能力。

  行政長官在昨天發表的《施政報告》亦明確地提出包含四個要點的房屋政策:
 
第一,在尊重自由市場經濟的同時,為市民提供適切居所,政府有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第二,以置業為主導,政府會盡力建立置業階梯,讓不同收入的家庭重燃置業希望;
第三,聚焦供應,在《長遠房屋策略》的基礎上,盡努力增加房屋單位的數目;以及
第四,在土地不足,供應未到位的時候善用現有房屋資源,協助居住環境惡劣的居民,紓緩他們在輪候公屋時的困苦。

  針對房屋供不應求,二○一四年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採用「供應主導」及「靈活變通」的原則。多年來,政府一直努力增加各類型公營房屋供應,包括為基層市民興建公屋;以及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居屋和其他形式的資助出售房屋。

  政府按《長遠房屋策略》每年更新長遠房屋需求推算,訂定逐年延展的十年房屋供應目標。就二○一七/一八財政年度至二○二六/二七財政年度為期十年的總房屋供應目標為460 000個單位,其中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280 000個單位,而政府目前已覓得的土地只可以提供236 000個單位。所以大家可看到土地供應的確是一個樽頸位置。

  要達致公營房屋的供應目標,取決於供應土地是否充足,因此我們一直同發展局努力爭取更多適合興建公營房屋的土地,盡力務求増加房屋供應。

  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亦清楚提出一系列措施,豐富房屋階梯,促進公營房屋流轉,幫助市民循房屋階梯向上移動。

  我相信大家很清楚,公屋是香港房屋階梯的第一層,是為基層及低收入家庭確立已久的安全網,這承擔我們仍然緊抱在心。現時,全港約有756 000戶家庭居住在公屋。面對近年社會對公屋的殷切需求,我們會繼續努力縮短公屋輪候時間;同時希望社會各界本着解決市民迫切的住屋需要,支持各項公營房屋興建計劃和促進善用現有公屋資源的措施,務求增加可供編配的公屋單位數目。

  為了更有效運用和分配公屋資源,我們希望幫助有能力的公屋住戶循房屋階梯向上移動。這樣一方面能滿足他們的置業需求,同時亦可以騰出公屋單位給有需要的市民。

  大量增加為公屋人士而設的資助房屋,即「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是其中一個方向。一個「綠置居」單位既可同時滿足置業及「上樓」的需求,可謂一舉兩得。房委會(香港房屋委員會)於二○一六年推行「綠置居」先導計劃,以新蒲崗的公屋項目提供857個單位,讓綠表人士,包括公屋住戶和已通過詳細資格審查的公屋申請人士,以可負擔的售價購買。計劃獲超額(認購)18倍。我們在整個計劃出售了所有單位,亦都騰出在香港、九龍、新界各區的公屋單位給輪候公屋的人士。截至今年十月初,已有700多個「綠置居」業主已經將公屋交還房委會。

  房委會將於今年年底前檢討「綠置居」。我們期望房委會盡快完成有關檢討並恆常化「綠置居」的安排,以提供更多「綠置居」出售的項目。視乎房委會的檢討結果,政府部門初步評估,認為可以在二○一八年年底將位於沙田火炭的4 000多個單位,預期於二○一九/二○年度落成的公屋,轉為「綠置居」出售。

  除了照顧綠表人士之外,我們亦會為中低收入的白表人士提供資助置業機會。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一直扮演着一個重要角色。我們會繼續支持房委會及房協(香港房屋協會)持續推行居屋及其他資助出售房屋項目。房委會預計可在二○一八年第一季推售約4 400個於二○一八至二○二○年落成的居屋單位。

  除了新建居屋外,我們亦建議房委會考慮將坊間稱為「白居二」的臨時計劃恆常化,讓白表人士可購買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單位。兩輪「白居二」臨時計劃已於今年五月結束,申請數目超額逾十倍,約共4 000名申請人士成功置業。這安排既為白表人士增加置業機會,完善置業階梯;亦便利業主出售未補價單位,促進資助單位的流轉。連同未補價的「租者置其屋」計劃單位,現時可於第二巿場出售的單位超過380 000個。

  近年私人樓宇的價格持續上升,令較高收入的家庭也難以負擔。針對目前的樓市情況,我們建議在現行資助出售房屋與私營房屋之間,建構「港人首次置業先導計劃」(「首置」),讓收入高於居屋收入限額但仍難以負擔購置私人樓宇的居民提供一個自置居所,讓他們有一個置業希望。由於目前公營房屋供應短缺,我們計劃在不影響公營房屋供應的前提下,利用私人發展商擁有或從政府購置得來的土地,提供「首置」單位。

  政府的初步構思,是透過地契條款,要求發展商作混合發展,除了興建私人住宅單位外,亦需要興建指定數目的「首置」單位,並售予符合政府訂明資格的香港居民。

  有關資格包括:第一,須為居港滿七年的香港居民;第二,從來沒有在香港置業的人士;第三,收入介乎居屋收入限額和該限額加約三成之間的收入範圍,以今日居屋限額計算,二人或以上家庭的每月收入上限約為68,000元。

  在制訂「首置」單位的售價和面積時,我們會參考合資格人士的負擔能力。我們亦建議就「首置」單位制訂較居屋更嚴謹的轉售限制。

  我們注意到社會各界對「首置」計劃非常關注,我們會繼續聆聽大家的意見,敲定細節後於明年中公布計劃詳情。由於這是一個新構思,所以我們建議於明年底在賣地表中選取一幅位於觀塘安達臣道的住宅用地推行先導計劃,估計可提供約1 000個「首置」單位。

  政府在努力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的同時,會留意各項由民間倡議和推行的短期措施,以紓緩不同群組的居住和生活困難,並在適當時給予支持和協助。

  一直以來,民間團體滙集社會資源,針對不同社群的需要,在政府措施以外,推展符合政府政策目標、補足政府服務的計劃,政府會按需要給予適切的支持和配合。這些包括在符合行政或法定程序上提供意見和協助,例如申請財政資助、短期租用政府土地或建築物等。早前開始試行的「社會房屋共享計劃」便是一個好好的例子。

  政府會繼續按實際情況,支持和配合《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民間主導短期措施,包括善用政府閒置建築物、促成房協試行讓其轄下資助房屋業主將未補價單位以低於市價租金租予有需要家庭、研究讓整幢工廈免補地價改裝為過渡性房屋,以及協助非牟利機構研究在閒置土地興建預製組合屋。

  我們期望社會各界能夠匯聚力量和資源,群策群力以決心和行動解決房屋問題。

  在運輸方面,因應香港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以及交通需求的變化,我們會全力推進各項本地及跨境的運輸基建項目,包括廣深港高速鐵路、港珠澳大橋、機場第三條跑道、中環及灣仔繞道和將軍澳──藍田隧道等等。除此之外,我們亦正按照《鐵路發展策略2014》的建議,按先後推展七個新鐵路項目。同時,就香港長遠的運輸基建規劃,我們會爭取立法會批准撥款,推展《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

  我知道市民非常關注政府如何協助他們減低在公共交通費用方面的開支,所以我稍後會集中講述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的詳情。

  公共交通服務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每天超過1 200萬人次使用香港的公共交通服務。公共交通費用是市民日常生活的經常開支,對部分市民,特別是基層家庭,是比較吃重的負擔。在財政能力許可而又符合審慎理財的前提下,政府應善用公帑利民紓困,為市民紓減交通費用的負擔。

  故此,經過多月來的積極研究,政府建議推出《免入息審查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為每月公共交通開支超出一定水平的市民提供一定程度的交通費用補貼。我們建議將每月公共交通開支水平定於400元。我們會為超出400元的公共交通開支提供百分之二十五的補貼,以每月300元為上限。計劃將會包括港鐵、專營巴士、專線小巴、渡輪及電車服務的費用。初步估計會有超過200萬名市民受惠,每年的補貼金額約20億元。參與計劃的市民仍然可以受惠於政府及公共交通營辦商所提供的各類公共交通費用優惠計劃。

  我們希望計劃能做到便民、易明和操作簡單。市民無須就計劃提出任何申請。市民每月透過八達通卡支付的公共交通服務費用,以及以任何支付方式購買這些服務的月票/日票,均會納入計劃下的每月公共交通開支之內。

  領取補貼的方法亦十分簡單,市民只須每月在指定時間內,透過八達通手機應用程式或到指定地點(包括港鐵站、八達通服務站),使用專設的八達通處理器拍卡,便可將上一個月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自動轉帳至八達通卡。政府會研究設立更多領取補貼地點,以方便市民。

  為了讓公眾詳細了解計劃安排,我們已印製了單張,當中亦列舉一些具體例子說明補貼的計算方法。明天,我們亦會為公共交通服務營辦商舉行簡介會,介紹計劃運作的詳情。我們的目標是爭取在未來三個月就計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亦希望在通過撥款後的一年內推出有關計劃。



2017年10月12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8時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