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行政長官答問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七月五日)上午在立法會出席行政長官答問會的開場發言:

主席、各位議員:

  早晨。首先,我要感謝梁君彥主席安排我在就任行政長官後,第一時間來到立法會出席答問大會,接受各位議員的提問。

  立法會這個會議廳,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地方。過去十年,我先後以發展局局長和政務司司長的身分經常出席會議,並坐在官員席的位置向議員解釋政府政策,回應議員質詢,爭取議員支持。

  事實上,我和立法會打交道始於二十年前,亦即是回歸那一年。一九九七年八月,我出任庫務局副局長,亦即是今日的副秘書長,其中一個職責,就是協助議員審議由政府提出的財務建議,亦即是今日大家看到坐在財務委員會主席隔鄰那位官員。當時的財委會主席是夏佳理先生,他曾經公開表示過,我擔任這個位置期間是會由於出席官員沒有辦法有效地回答議員的提問而主動收回政府的文件,容後再議。當然那時候亦甚少有議員「拉布」這個現象;行政立法關係相對良好;官員和議員,以及不同黨派議員在議會內外都能夠互相尊重,對事不對人。夏佳理先生、陳智思先生、羅致光博士、劉千石先生等當時的立法會議員,我們大家都是亦師亦友,到今天仍然是好朋友。

  我曾經公開說過,我喜歡去立法會。這個並不是「賣口乖」,因為這裏是議事、論事,為市民做事的地方。看到過去幾年的內耗、鬥爭,劍拔弩張的情況,我是感到有些傷心。聽到公務員同事有時苦笑地問,提到自己要等多少次財委會會議才能夠進入房內去談自己的議程,我感到痛心。看到因為行政立法關係欠佳,官員和議員缺乏互信,而拖慢政府落實政策的速度,我感到擔心。但是我不灰心,因為我仍然深信絕大部分議員和官員都是心愛香港,都願意為目前這個困境找出路。

  我在競選期間常用的口號是「關心」、「聆聽」和「行動」。我認為在部分市民感到焦慮迷茫時,我首要的任務是團結社會。因此,廣泛聯繫社會各界是我和管治團隊的重要工作。這個當然亦包括積極聯繫各位立法會議員,希望我今日出席答問大會為我們未來的工作帶來一個好的開始。

  在接受議員提問前,我想就兩個議題說一些說話,分別是改善行政立法關係和怎樣運用教育的新資源。

改善行政立法關係

  我十分重視改善行政立法關係,《基本法》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和立法機關各自的職權。我尊重立法會的角色,亦認同立法機關對於行政機關監察,是可以發揮良好管治的作用。我明白不同議員的立場及觀點難免有差異。但我期盼未來五年大家能夠以理論事、以民為本、為市民謀福祉的前提下,有更多積極和正面的溝通和互動。

  我知道要改善行政立法關係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但在不少議題上,特別是民生、經濟方面,不同政治立場的議員都有很多合作的空間。我誠意邀請各黨派議員,在不同的議題上與政府共同努力化解分歧,建立互信,建設香港。

  作為行政長官,我會率先採取以下措施。第一,與各黨派議員建立恆常的溝通機制,為改善行政立法關係打好基礎。我在當選的第二日,就和梁君彥主席會面,告訴主席我這個期望。其後數星期我也開始約見立法會不同黨派的議員。我很感謝各個政黨和議員積極回應,大家坦誠交流。

  第二,是接受部分議員的提議,把一年一度的行政長官發表《施政報告》提前回到立法會年度會期的第一次會議。這個好處將會令到立法會議員在辯論年度的《施政報告》和年度的《財政預算案》的時候能夠更聚焦。因此,我將在今年十月在立法會發表我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向市民闡述我的施政藍圖。我認為這個安排能夠讓議員在立法年度開始的時間,更方便可以審視行政機關未來一年施政方向和工作計劃。

  由於現在距離十月只得三個月,時間較為倉卒,或許難以安排配合《施政報告》的全面諮詢。幸好我在政綱中已經按着競選期間收到的各界意見,承諾推行和檢討多項政策,而我在候任期間亦廣泛與各界接觸,聽到不少甚具建設性的建議。我會以此為基礎,繼續聆聽意見,在《施政報告》為不同政策範疇制訂措施,確立施政重點,特別聚焦於我在競選期間提出的三大範疇,即是教育、土地房屋和經濟發展。

  第三,是增加行政長官出席立法會接受議員提問的頻率。我知道立法會正就此和其他議事規則進行研究,我會積極配合議員的建議,並就此繼續和立法會主席溝通。

  第四,是以身作則,要求所有政治問責官員多與立法會議員互動,多認真聽議員的意見,游說的工作要親力親為,不能夠假手於人。我這個要求在第一個工作天,亦即是這個星期一,已經與司局長在我們的會議上說得清清楚楚。

  各位議員,跟着我想向大家交代有關教育新資源的工作。

教育新資源

  教育是大家非常關心的議題。正如我在競選政綱提到,人是香港向前發展的最重要元素,而教育是培育人才的關鍵。因此,投放政府資源在教育上,是我們對未來意義最大和回報最高的投資。在二○一七至一八財政年度,特區政府的教育撥款總額為875億元,其中經常開支佔786億元,佔整體政府經常開支百分之二十一點二,事實上是比回歸初期的百分之二十五為低。考慮到教育界面對的各種問題,我在選舉政綱中提出即時增加每年50億元的教育經常開支。

  至於如何具體運用這筆額外資源,我承諾與教育界和其他持份者商討,一起解決問題,建立共識,在邁向優質教育的路上同行。過去三個月,我和我的同事與教育界不同團體和代表會面,就如何具體運用這筆額外資源聆聽他們的意見。除教育界代表和團體外,不少校長、老師、學生和家長亦直接向我表達意見。儘管大家的訴求及建議各有不同,但持份者普遍同意,應該是按緩急優次,部分措施需要優先落實。今天,我會向大家闡述有關運用這筆額外撥款的第一階段建議。這一批措施涵蓋幼教、中小學、特殊教育和專上教育。

專上教育

  首先是專上教育,在上一屆政府,我擔任政務司司長,同時出任扶貧委員會主席。我非常關心年輕人向上流動的情況。我深信,教育是促進社會向上流動最有效的方法。事實上,政府在二○一六年發表的《2015年收入流動性研究》結果,已經充分反映這一點。不過,現時政府資助的學士學位課程名額,再加上兩年前推出的「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的資助學額,無法滿足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考獲「3322」成績,亦即是達到大學最低入學門檻的學生要求。在二○一七/一八學年大約52 000名中六畢業生當中,估計約有6 600名這類學生,換句話說,是考到「3322」這個成績,但未能夠可以進入我剛才說的資助學額。這批畢業生部分會選擇修讀自資院校的學士學位或副學位課程。另一方面,不少修讀副學位課程的學生有志繼續進修,但對他們來說,現時公帑資助的銜接課程學額並不足夠。這一批有志求學的青年人面對沉重的財政負擔,即使可以申請政府為學生提供的津助或貸款,但仍為他們和他們的家人帶來焦慮和困難。因此,我建議由二○一七/一八學年開始,向在本港修讀合資格院校開辦的自資學士學位課程而成績達標,亦即是說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考獲「3322」成績的學生,提供每年30,000元的免入息審查資助,這項建議涵蓋升讀銜接學位的副學位畢業生。此外,我建議向到內地升讀學士學位課程的香港學生同樣提供免入息審查資助,每年5,000元。預計大約39 000名學生可以即時受惠,具體資格準則稍後教育局局長會另行公布。

中小學教育

  在中小學教育方面,很多校長和老師都向我提出增加教席的需要。事實上,由於社會和家長對學校的期望日漸提高,學生的學習差異亦越來越大,學生的情緒、行為亦需要更加關注,教師的工作日益繁重。過去數年學生人口的升跌,加上向學校提供的部分有時限現金津貼期滿,更令教師的工作環境出現不穩定情況。我相信,為教師提供一個穩定的工作和教學環境,能產生正面作用,提升教學質素,而學生亦會從中受惠。我選舉政綱內有關教育的章節,以「優質教育 專業領航」為題,正是要指出教師專業的重要性。因此我建議由二○一七/一八學年起,公營中小學(包括特殊學校)的「教師與班級比例」劃一增加0.1。以一所30班的學校為例,學校會增加三個常額教席。新增的常額教席全部屬於學位教席。提高「教師與班級比例」0.1的建議如果順利落實,可以即時令學校的教學編制增加2 350人。面對我剛才說的工作環境不穩定的現狀,我必須在這裏強調,政府在尊重「校本管理」的同時,會強烈期望學校給予現時已經在學校工作的合約教師和超額教師填補這些新增的常額教席,為我們的教師提供穩定的工作和教學環境,吸引年輕優秀並具教學熱誠的人才在教師專業團隊服務,提升香港的教育質素。

  我關心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同學,會增加對融合教育的支援,以及找出須予改善的地方。今次額外撥款的第一階段建議,會先行把扶貧委員會在二○一五/一六學年通過關愛基金推行的「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英文簡稱的「SENCO」試驗計劃恆常化,由現時覆蓋124所試驗學校,按着培訓工作是否到位,在三年內分階段擴展至所有公營普通中小學。這項建議會為學校增加840個額外的常額教席。

  此外,我亦關注特殊學校教師和專職人員的人手及資源。我建議因應不同類別特殊學校的需要,分別提供協助課程發展的教師、額外的專職人員,以及額外的醫療情況複雜支援津貼,讓學校可以更全面照顧有需要的學生。

  除教學人才外,很多學校亦向我表示,希望加強學校的資訊科技人手支援,以實踐電子學習,同時推行各項與資訊科技有關的措施。在諮詢業界後,我建議向學校提供每月25,000元的經常現金津貼,加強所有公營中小學(包括特殊學校)的資訊科技人才。這項建議是可以為市場創造大約1 000個資訊科技人員的就業機會,促進資訊科技業的健康發展。

幼稚園教育

  跟着是談幼稚園教育,由二○一七/一八學年起,政府會落實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政策,向合資格的本地非牟利幼稚園提供直接資助,讓幼稚園為所有三至六歲的合資格兒童提供半日制優質教育服務。

  我在選舉政綱提出,為幼稚園教師訂立薪級表。背後的理念跟我剛才談有關中小學的建議一樣,就是為教師提供穩定的工作和教學環境,有助提升教學質素。不過,幼稚園教師薪級表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課題。對於即將推出的幼稚園資助計劃是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影響,我與幼稚園界別討論這項建議時,已解釋設立薪級表是涉及根本性地去改動已經確立的免費優質幼稚園資助模式,會延誤新政策的落實。我們亦要考慮保持幼稚園運作的靈活性,以確保辦學質素。因此,我們需要一些時間詳細研究這建議及搜集有關數據,並與業界詳細討論這問題的解決最好方法。

  在現階段,我們會先提出兩項優化建議:第一,由二○一八/一九學年起,每年調整與幼稚園教學人員薪酬相關的資助,不會以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作為調整基礎,而改為按每年公務員薪酬調整幅度作調整;第二,將為期兩年的過渡期津貼延長三年至二○二一/二二學年,即合共為期五年,確保參加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而聘有資深教師並參照計劃中薪酬範圍提供較高薪酬的幼稚園,可以挽留這些教師。

  另外,在今次與教育界討論的過程中,我收到一些意見,要求恢復發放「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津貼」。我認為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十分重要。閱讀不但可以拓寬他們的知識領域,還可提升個人的修養和質素。但我沒有把這項建議包括在今次向立法會提交的措施內,因為這項津貼的數額有限,學校應該有足夠的資源購買圖書。我反而認為單靠學校為學生購買圖書,未必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閱讀習慣。目前,教育局推動閱讀的措施不少,例如鼓勵學校善用公共圖書館和其他機構的設施和閱讀計劃;與香港教育城藉閱讀約章和e悅讀學校計劃推廣閱讀風氣;每年亦與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舉辦「響應世界閱讀日」等。為進一步擴闊學生的閱讀面,以及培養他們喜愛閱讀,我已經要求教育局與學校持份者商討更富創意、更有趣味和更具持續成效的閱讀推廣措施。如果有需要,我樂意向學校提供所需的額外資源。

  以上一系列的建議涉及每年額外大約36億元經常開支,以及為幼稚園提供多三年過渡補貼而涉及的額外非經常開支大約七億元,而二○一七至一八財政年度所需的額外撥款為22億5,300萬元。由於立法會已經通過二○一七至一八財政年度預算案的撥款,如果要在二○一七/一八學年,亦即由今年九月起落實上述建議,我們便須在本立法會年度完結前獲得財務委員會通過額外撥款。正如我早前提到,儘管教育界就如何運用額外的50億元經常撥款提出了不同訴求及建議,但持份者普遍同意,上述各項措施屬優先項目,有迫切性在二○一七/一八學年推行。教育局局長會在七月十日(即下星期一)諮詢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向委員會介紹各項建議的詳情。我衷心希望財務委員會各委員能盡快通過這筆額外教育撥款。

  今天雖然談的都是開支和撥款,不過我想強調,教育是竭誠盡心的事業,單靠錢的投入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增加教育經常開支的即時行動,只是我計劃中為下一代改善教育的第一步。與此同時,政府仍然會考慮在以下八個範疇作進一步研究,推出相關措施,包括:

  第一,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包括建立教學專業階梯,既認同教師在某科目的專長,亦鼓勵專注教授中文作為第二語言、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等,並研究學位化教師政策;

  第二,檢視課程安排,加強培養學生的國家觀念和世界視野、提供學生多元發展機會,包括文化、藝術、體育、STEM等,並啟發學生的創新意念;

  第三,檢視全港性系統評估制度和校本評核,改善教與學水平;

  第四,推廣職專教育,配合學生的能力和興趣,並透過加強商校合作,應付香港人力需求;

  第五,探討自資專上教育院校的角色和定位;

  第六,釐清教育局與辦學團體及學校的關係,落實「校本管理」,為教育界「拆牆鬆綁」,騰出更多教育政策研究和交流的空間;

  第七,重視家長教育和改善家校合作,並藉此減少過度競爭的文化,照顧兒童的健康、愉快成長;以及

  第八,增加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界別在研究及興建學生宿舍方面的資助。

  我先前說過,在很多議題上,不同政治光譜的議員和持份者也有合作的空間。教育正是其中一個起點。教育的成功,有賴所有關心下一代的人共同努力。我期望教育新資源的方案獲得各位立法會議員的支持,在教育事務委員會討論之後,財委會可在暑假休會前通過相關撥款,配合在二○一七/一八新學年,開展部分措施。

  主席、各位議員,我很高興今天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我希望再一次誠懇地重申,行政和立法機關需要建立長期及積極溝通的新關係。我相信日後仍有很多共同關注的事項需要和各位議員溝通,我期待在互相信任的新基礎下,大家為香港做實事,為市民解決問題。

  多謝大家。
 
2017年7月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35分
即日新聞  

網上廣播

行政長官在立法會出席行政長官答問會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