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出席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年度論壇暨人民幣業務傑出大獎2017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今日(六月十五日)出席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年度論壇暨人民幣業務傑出大獎2017致辭全文:
 
文禧(新城廣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宋文禧)、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剛才文禧勾劃了這次論壇的主旨,亦提出大家心中最關注的問題,我不知道是否可以逐一回答。今日我很高興出席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年度論壇暨人民幣業務傑出大獎的頒獎典禮。我首先想表揚主辦單位在過去六年協助我們推動人民幣的發展,以及要表揚業界在這方面的工作,使整個香港社會有許多渠道討論人民幣的發展、香港金融中心可以扮演的地位和角色等。我剛才與文禧提及,過去我多次出席這午餐會,去年卻未能出席,但我已忘記是甚麼原因。文禧提醒我因為去年立法會拉布,而我有法案要待立法會通過,故此未能出席,今日我很高興能夠出席。
 
  回想人民幣的發展,我可以說初期香港,甚至世界上很多人都有疑問,不相信離岸人民幣中心是那麼容易建立。特別是回看香港在六、七年前是否有一個建立人民幣中心的條件呢?我們當時的人民幣存款不是很多,大約數百億元。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當國家的政策並非讓人民幣全面開放,而只是開放貿易結算,可以如何去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呢?香港又可以扮演甚麼角色呢?在最早期的時候,大家都有些疑問,並不太知道應如何走下去。另一個問題是,香港自稱是人民幣離岸中心,但有很多競爭對手,有倫敦、新加坡,香港憑甚麼與別人競爭呢?另外亦有人問要如何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才算成功呢?因為在岸人民幣的市場始終大很多,離岸可以發揮甚麼角色呢?這些都是大家提出的一連串問題。當然,我們明白國家推展人民幣國際化是有其過程和政策,這些政策的考慮要符合國家的利益和金融穩定,正因如此,我們在推展人民幣國際化時要符合政策和監管要求。因此,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設過程未必可以與數十年前當時的歐洲美元相比,因為這是不同的概念。在政策主導下,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最後的發展是值得我們驕傲,大家也看到成績,雖然當時大家提出問題,但今時今日來說,香港可以說是全球最主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我們每天的交易各方面也很大、很成功。隨着國家人民幣開放的政策改變時,香港扮演的角色亦會改變。
  
  其實國家開放不是單指人民幣,亦有股票市場、資本市場的開放,造就了接下來滬港通、深港通的出現,國家在對外政策、參與國際事務方面的改變,例如「一帶一路」,甚至未來的大灣區,令我看到一些新的契機。人民幣國際化可以說是第一步,隨着國家資本市場以及其他政策的開放,我們看到整個香港金融界扮演的角色越來越豐富。
 
  先回顧人民幣的情況,去年人民幣的匯率相對波動,這扭轉了以往人民幣一向單向升值的預期,在這個情況下,人民幣資金池減少,但截至四月底人民幣資金池仍達6千億元人民幣,規模為全球最大。值得留意的是,按金融管理局的數據,首3個月經香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額超過8,200億元人民幣,而以三月份為例,香港人民幣即時支付結算系統的平均每日交易金額達8,080億元。我們不要經常着眼於資金池,反而金融活動也非常重要,而我們的市場仍然保持活躍。與此同時,根據國際結算銀行(BIS)每三年進行一次的全球外匯交易調查顯示,於二零一六年四月,在各離岸市場當中,香港的人民幣外匯及衍生品交易額居首位,每日平均交易達770億美元等值,這是所有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肯定是全球最大。
 
  回想起來,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第一步,在市場發展方面,除滬港通外,深港通於去年十二月正式開通,豐富了離岸人民幣資金的投資選擇,在新安排下,取消了年度總額度的限制,令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又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
 
  滬港通和深港通中間有一個過程,滬港通初開通之時設有總額度和每日額度,大家都很小心看待這件事,亦看到投資者在滬港通開始時,其選擇未必是長線的,但幾年下來,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深港通的投資選擇已變得成熟,投資渠道亦穩健發展。
 
  上月香港金管局和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推出債券通,再次利用香港的制度平台,連接兩地債券市場的基礎設施。債券市場是內地資本市場的重要部分,託管規模達65萬億元人民幣,是世界第三大的債券市場。而目前來說,境外投資者持有內地債券只佔2%以下,故此有很大的潛在需求,即海外投資者可購買我們的中國債券,發展空間相當巨大。
 
  正如滬港通及深港通一樣,債券通也是利用了香港的平台進行互聯互通,這可看到香港制度上的彈性及優越性,與人民幣一樣,都是通過制度,令中國的資本市場開放時,在風險可控下有制度上的創新。故此,香港的優點是在內地的政策開放時,可以用較細的制度成本,達到開放市場的效果。所以,從這個經驗來看,香港是可以繼續和業界和內地有關當局保持聯繫,爭取更多的政策空間,建設更多的跨境人民幣資金雙向流通的渠道,進一步完善跨境投資機制。
 
  展望將來,「一帶一路」倡議的涵蓋面很大,表現了國家對貿易合作、民心相通、貿易相通等方面的立場。在這個倡議之下,香港確實可扮演重要的角色。大家應該耳熟能詳我們在這方面的論點,香港是一個首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具備充分條件為區內基建項目提供投融資、會計、風險管理和仲裁等專業服務。這些服務是重要的,因為在亞洲有很多基建項目,而世界各地包括內地,有很多資金,全球的投資者亦有不少資金。至於如何將這些資金投放於項目,需要一個過程,是需要一些專業服務,包括保險、風險管理才可達到。在這方面,我認為香港可憑着過去的成果及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扮演融資的角色。

  當然,最近的消息是香港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的新成員,對香港來說的意義重大。我們希望能夠繼續爭取亞投行在港設立辦事處和發行債券各方面的工作,以支持香港在這方面的專業服務,讓香港能在這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值得留意的是香港在基建融資方面的發展,目前我們可做的事情有很多,在專業界別方面,我們經常推廣「一帶一路」,令專業界別不同的專業人士,包括會計、律師、工程師、建築師能理解「一帶一路」的機遇外,金管局亦牽頭設立了「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作用是設立一個平台,令不同機構去參與關於基建融資合作的項目,目前已集合了多邊發展銀行、基建項目的發展和營運機構、銀行、保險公司、專業服務公司等60多家海內外合作夥伴,最近在3月的高層債權融資及投資者圓桌會議上,亦擬備一份基建投資參考清單,列出各類基建投資可能涉及的財務、商業、建築及監管等風險和緩減措施。這些平台十分重要,得到多人的參與,令大家開始對融資的做法有所理解,希望能促進香港在這方面扮演的角色。

  另外要特別提的是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我認為大灣區是一個很重要的構圖,因為提及「一帶一路」時,對香港人來說,可能會覺得遠了一點,但是其發展前途很大,而相對而言,「粵港澳大灣區」與我們較近,我們沒有理由不去認識,大灣區幅員廣闊,是很大的經濟體。當我們看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角色時,我特別希望指出的是,如果將「粵港澳大灣區」與其他灣區比較,如我所熟悉的「三藩市灣區」,共通點是有香港這個重要的國際都市,有出色的金融中心,有全球著名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同時「粵港澳大灣區」有許多創新的企業,例如深圳是全球創新的基地。以此構圖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大灣區具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打造成一個最重要的金融和科技創新的地方,我看到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結構,亦特別希望大家留意金融在大灣區的發展。

  香港和灣區很多地方都是咫尺之遙,如果你真的想理解那些公司的運作,只要花一、兩小時的時間,便可以看到他們的廠房和公司。如果從金融服務、融資和上市角度來說,大灣區完全屬於我們的經濟區域之內。另外我們可以多點留意整個科技、創新的未來局面,而就這一點而言,香港應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的融資平台,因為我們在談論的不是很遠的地方,也不是在談論完全不懂的行業,我們在談論的可能是深圳、前海,一些我們熟悉的公司,無論是大公司,或是初創企業。因為與香港是這麼近,在語言、文化方面亦很便利,我們是大有條件可以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國際融資平台。這一點我覺得會是很大的發展機會,當中會牽涉些甚麼?當然是要令香港在參與大灣區的發展時,更加需要市場開放,說的也是在中國的政策向外開放的時候,可以開放至多少?我們可否透過大灣區的藍圖積極推動市場開放,使我們的金融企業可以參與?這就是我們自身可以如何將科技融資,無論是上市或是非上市的平台都做好,結合海外的資本和本身的專業知識,以及灣區之內,這也包括香港的河套和Science Park(科學園)的初創公司,大家的初創和科技發展的企業如何結合,這令我非常雀躍。

  我剛提到很多大家可以多想一些的政策,除上市融資外,我們亦可以想想如何令跨境金融服務有更多融合和發展,我們的支付系統如何可以跨境使用等。這些我認為全都可以在大灣區的概念下大膽地思考一下。

  在人民幣的國際化過程中,我們目前看到以及未來的發展是,中國的市場是會繼續向外開放,在這過程中,香港毫無疑問會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我們當然要不斷地發展自己,不斷鼓勵我們的企業,鼓勵香港的智庫,亦要敦促政府多加推動這些合作項目。在此我再次多謝主辦機構,以及祝賀獲獎的金融機構。我期望將來能與業界一同努力,鞏固我們的人民幣業務平台,進一步推進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和人民幣資本市場的發展。多謝各位。
 
2017年6月15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0時12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