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司司長出席《大公報》創刊115周年大型圖片展覽開幕儀式致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日(六月十四日)出席《大公報》創刊115周年大型圖片展覽開幕儀式致辭全文:

姜在忠董事長(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范徐麗泰常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梁愛詩副主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朱文部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體部部長)、各位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領導、各位政府同事、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我很高興為「鐵肩擔道義 健筆為家國」《大公報》創刊115周年大型圖片展覽主持開幕儀式。

  《大公報》是現今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中文報章。傳媒的天職是記述事實,見證歷史;在時間的洗禮下,《大公報》也已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並且發揮着重要的影響力。

  國有國格,報有報格。《大公報》以「忘己之為大,無私之謂公」為辦報宗旨,創辦一百一十五年來一直大公無私,為家為國。《大公報》首先創辦於清末一九○二年的天津,當時中國面對內憂外患,但是,時窮節見,《大公報》本着報紙救國的精神,往往在歷史轉折時刻發揮重大作用。抗日期間,《大公報》依然堅持報道,寧六次遷館亦不願在被攻佔的地方出版。

  《大公報》被譽為「新聞界的黃埔軍校」,名人輩出。著名作家蕭乾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駐守歐洲的中國記者,還有胡適、林語堂、曹禺、沈從文、豐子愷、費孝通、國畫大師黃永玉、武俠小說兩大宗師金庸和梁羽生等等。當然還有我的特區政府舊同事,前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人才輩出。

  翻開《大公報》的歷史,就像是回顧中國的近代史。《大公報》輝煌的成就,遠有戰後巴黎和會期間派駐法國採訪的唯一中國記者,近有金庸在《大公報》旗下的《新晚報》連載他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至於香港人最關心的,莫過於一九八二年《大公報》率先報道中國--我們的祖國--要收回香港,揭開中英談判香港回歸的序幕。

  《大公報》肩負着歷史的傳統,同時承載着創新的使命。《大公報》在一九九五年設立電子版,是香港最早的互聯網新聞網站之一。三年前,更成立大公國際傳媒學院,致力培訓傳媒、新聞和傳訊人才。去年,《大公報》與《文匯報》整合重組,順應媒體融合發展的新潮流。

  香港《大公報》創刊於一九三八年,見證着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的歷史。一如《大公報》,香港既保留自身的歷史傳統和制度優勢,亦與時並進,不斷開拓、創新,掌握新的發展機遇,保持長遠的競爭力。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和特區成立二十周年的大日子,是彰顯「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推行的重要里程碑。二十周年的主題是「同心創前路 掌握新機遇」,我們希望透過二十周年慶祝活動來凝聚社會,團結各界,共建多元融和的社會,一起開拓新的前路。

  這次展覽讓大家回顧《大公報》在歷史時刻作出的重大貢獻,饒有意義。我期望《大公報》繼續為國為民,筆錄歷史,與特區政府攜手建設香港,一同向前邁進。

  祝在座各位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生活愉快!多謝。



2017年6月14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0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