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八題:水資源管理
***********
  以下是今日(六月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毛孟靜議員的提問和發展局局長馬紹祥的書面答覆:
 
問題:
 
  香港的食水主要源自東江水及本地收集的雨水,分別佔本港食水供應七至八成以及兩至三成。就水資源的管理,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五年,每年東江水的每立方米處理成本;
 
(二)鑑於政府於今年二月與廣東省當局就未來三年東江水供港的協議展開商討,有關商討的程序及最新進展為何;
 
(三)過去五年,有多少個水塘曾經滿溢,以及去年的整體水塘溢流量;
 
(四)過去三年,每年的水管滲漏事故的原因及因而流失的食水量佔該年總用水量的百分率;
 
(五)鑑於水務署和渠務署於二○○四年已計劃推行水塘間轉運隧道計劃,以將九龍水塘群的溢流引導至下城門水塘並轉為食水資源,但據報政府過去因推行多項基建工程而押後了落實此計劃,政府會否將此計劃列為優先推行項目;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六)鑑於水務署計劃逐步建立「智管網」,以持續監察全港供水管網的狀況,該項目的最新進展、工作時間表及完成日期為何;及
 
(七)鑑於水務署正研發智能手機讀錶系統應用程式,有關詳情及進展為何?
 
答覆:
 
主席:
 
  香港天然的淡水資源主要來自降雨,但本地集水區的集水量不足以應付需求,而且降雨量又不穩定,因此本港需要輸入東江水以補足本地集水量不足的缺口。
 
  然而,現時廣東省內城市對東江水需求殷切,作為珠江三角洲區內的良好夥伴城市,我們需要妥善管理水資源,以確保其可持續運用。
 
  就毛孟靜議員問題的七個部分,現答覆如下:
 
(一)為提高運作效率和確保可靠穩定的供水,一般而言,我們會將東江水直接或透過水塘間接輸送到濾水廠和本地所收集的雨水一併在濾水廠進行處理。因此水務署沒有獨立計算處理東江水涉及的開支。過去五年,香港食水(包括東江水和本地所收集的雨水)的單位處理成本(註)如下:
 
年份 單位處理成本
(元/立方米)
二○一一至一二 0.8
二○一二至一三 0.9
二○一三至一四 0.9
二○一四至一五 1.0
二○一五至一六 1.0
 
註:單位處理成本並不包括運送、分配和客戶服務等成本。
 
(二)現行東江水供水協議本年年底屆滿。我們已在今年二月開始就新東江水供水協議與廣東省當局商議。到目前為止,我們已進行了四輪會談,涵蓋新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水質、供水量、收費模式及水價等。就部分議員建議採用「按量付費」方式,我們已向粵方提出探討採用這個方式的可行性。
 
(三)自從二○○六年東江水供水協議採用「統包總額」和彈性供水方式後,我們已能有效地控制水塘溢流。本港水塘的溢流量從一九九六至二○○五年平均每年約9 400萬立方米,大幅減少約71%,至近年(二○○六至二○一六年)平均每年約2 700萬立方米。現時,溢流主要出現於中、小型水塘,它們都是建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按照當時用水的需要,這些水塘設計庫容量較少,在雨季持續大雨下,容易出現滿溢。
 
  過去五年,曾經滿溢的水塘或水塘組包括大潭水塘組、九龍水塘組、香港仔水塘組、石壁水塘和大欖涌水塘。然而水塘的溢流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年的天氣和降雨量。例如在二○一六年,水塘溢流量為2 850萬立方米而二○一五年的溢流量則只是330萬立方米。
 
(四)香港地勢多山,配水庫需建於高地以便向處於不同高度的處所供水,所以位於低地的水管會長時間在較高的水壓下運作。加上部分水管出現老化,以及道路工程頻繁、土地沉降、外來壓力和震動等因素對地下水管造成干擾,令水管網絡容易滲漏。
 
  隨着「更換及修復水管計劃」大致完成,現時供水管網的狀況已大為改善,水管爆裂個案和滲漏率均大幅減少,而食水管滲漏率亦由二○○○年約25%降至二○一四年的16%以及二○一五年和二○一六年的約15%。
 
(五)我們藉着為紓減西九龍區域水浸風險而制定的「荔枝角雨水轉運計劃」的機遇,同時推展「水塘間轉運隧道計劃」。計劃興建一條連接九龍副水塘和下城門水塘的隧道,把九龍水塘組的溢流引導至下城門水塘,達到減少排入荔枝角區排水系統的徑流,以及把溢流轉為食水資源的雙重目標。渠務署現正覆檢「水塘間轉運隧道計劃」的詳細設計、施工方法及相關環境影響評估,以提升其成本效益,同時訂定落實時間表,積極推展此項計劃。
 
(六)「智管網」計劃會將本港的供水管網分成約2 000個大小易於管理的獨立監測區域,每個區域的管網內均安裝監測和感應設備。水務署亦正籌備設立一套智能管網管理電腦系統,用作分析從各監測區域收集的大量數據,以便訂定處理各監測區域最有效的管網管理措施及其優先次序。截至今年三月,我們已設立約1 000個監測區。我們期望於五年內完成整個「智管網」。
 
(七)為協助市民節約家居用水和監察內部供水系統的用水流失,水務署研發了一個自動讀錶系統智能手機應用程式,為客戶提供最新的家居用水記錄,現階段正為此應用程式在較早前安裝了智能水錶的公營房屋和政府宿舍進行測試。
 
2017年6月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4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