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七題: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業務
****************
  以下是今日(五月三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振英議員的提問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的書面答覆:
 
問題:
 
  財政司司長在本年度的《政府財政預算案》演辭中表示,「國際結算銀行去年九月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香港的人民幣外匯交易量穩居全球首位。這印證了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然而,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在其本年四月出版的人民幣特刊中公布,倫敦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外匯交易中心。該特刊所提供的資料顯示,本年首季,全球約36.3%的離岸人民幣外匯交易經英國處理,而香港則處理29.3%,位列第二。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研究為何香港在離岸人民幣外匯交易量的全球排名由去年第4季的首位跌至本年首季的第二的原因;

(二)自去年第4季以來,政府採取了甚麼措施鞏固香港的首位排名;及

(三)未來數月(包括本年第3及第4季)會採取甚麼新措施,令香港重奪首位排名?

答覆:
 
主席:
 
  就問題的三個部分,我回覆如下:
 
(一)國際結算銀行(BIS)每三年進行一次全球外匯交易調查。有關調查共有52間中央銀行及貨幣管理機構(包括香港金融管理局)參與,目的是就全球外匯和場外利率衍生工具市場的規模與結構,收集全面及與國際間定義一致的數據。BIS去年九月公布的調查顯示於二零一六年四月,在各離岸市場當中,香港的人民幣外匯及衍生品交易額居首位,每日平均交易達770億美元等值。第二位是新加坡,日均交易額為430億美元等值,而第三位是英國(包括倫敦),日均交易額為390億美元等值。而問題引述的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數字,是在今年四月SWIFT出版的一份特刊中發表。我們了解有關數字是根據二零一七年三月份使用SWIFT報文進行確認的人民幣外匯和衍生品交易所涉及的金額,以及有關的SWIFT用戶的所在地計算。
 
  由於BIS和SWIFT兩個數字的統計方式以及涵蓋的交易活動的性質都有所不同,故此不能直接比較。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基金組織)於二零一五年評估人民幣是否被納入其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的時候,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外匯交易情況是其中一個考慮因素,而當時基金組織是以BIS全球外匯交易調查的數據來作為參考。
 
  事實上,香港在許多離岸人民幣業務範疇都維持領先地位。雖然受外匯市場波動影響,香港仍然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截至今年三月底有超過5,800億元人民幣。香港亦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截至今年三月底債券餘額超過2,800億元人民幣,而香港銀行的人民幣貸款餘額於同期也達到約2,600億元人民幣。香港的人民幣即時支付結算系統平均每日交易額維持約9,000億元人民幣的高水平。香港的人民幣業務平台一直以來都支持世界各地包括外匯交易等各類離岸人民幣金融活動,發揮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功能。

(二)及(三)國家的「十三五」規劃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以及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這涵蓋了多方面的人民幣業務範疇,包括人民幣外匯交易、結算、融資、資產管理等。
 
  為促進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全面和多元化發展,我們一直與業界和內地有關當局保持聯繫,爭取更大的政策空間,促進跨境人民幣資金雙向流通的渠道及兩地更緊密的金融合作,包括進一步完善與拓展跨境投資機制。另一方面,為支持日趨複雜且數量龐大的離岸人民幣金融交易,我們會繼續致力優化市場基建以及跨境金融基建的互聯互通。最近香港金融管理局和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推出債券通,就是通過建立兩地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機構的連接,利用香港的平台為境外投資者進入內地債券市場提供便利化的窗口。
 
2017年5月3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3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