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全文
*************

  以下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四月二十六日)出席電台節目後,就政府與兩家電力公司(兩電)的新《管制計劃協議》(《協議》)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

記者:局長早晨。剛才你在兩個節目都有說過,百分之5的電費下調是給予市民一個換算、一個概念,但市民聽到一個百分之5的下調會有一個期望,其實對市民來說會否是個假象呢?

環境局局長:大家要理解的是,新的《協議》下調了准許回報率,由現有的百分之9.99(下調)至百分之8。我們和兩電都希望能給予一個信息,就是能夠紓緩電價上漲的壓力,但對於受眾如何理解,我們希望有溝通,例如中電指出如果有這樣的變化,他們每年便會少收約二十億元,所以這是讓大家去理解。我們的換算是如果其他條件大致不變的話,換算成電價便可以達至超過百分之5的下調。整體來說,是讓大家理解新《協議》下調准許回報率後,對電價的影響。大家要明白往後如何估算電價是有過程,例如說,兩電根據《協議》每五年會有一個估算,屆時會更確切給予社會更明確的信息,會更貼近當時的時間,包括燃料價格的變幅,會更加容易掌握。就像他們過去五年的計劃,大家可以看到燃料價格、各樣投資,他們就可以講到能否凍結電價等,到時可以更加清楚給予社會更好的資訊。

記者:其實投資新的機組或增加天然氣比例均是已知的因素,這樣去說新《協議》可以令電價下調百分之5,是否誤導市民?

環境局局長:我相信並非如此。這(估算)是讓大家理解這件事,始終我們把(准許回報率)由百分之9.99變做百分之8,要有跟市民溝通的方法,所以我們希望盡量給社會信息。到時究竟減多少,是百分之5以上還是以下,往後當然有很多變數。很多專家和學者都理解政府這方面的說法,他們亦善意提醒,這是一個基於很多條件下的說法,大家要明白,好像剛才記者所說,基於環保或更新現時很多行將退役的(燃)煤機(組),這也會對電價有上漲的壓力。

記者:剛才你提到有些學者評論指實施新《協議》後,頭幾年電價可能會平穩,但未來幾年電價會有上升壓力,其實市民是否要這樣看,就算實施新《協議》,電價最多平穩,之後仍會加,其實沒有太多減的空間,是否應該這樣理解?

環境局局長:我想這(說法)未必是最全面,很多物價隨着不同時間會有上漲的壓力,電價亦是其中一種消費品。一個說法是因為准許回報率下調,其實一定會幫助紓緩電價上漲的壓力。往後要淘汰舊的煤機,新的機組陸續上場。至於(天然)氣價較難預測,但用(天然)氣的比例會越來越多。整體來說,這些於新《協議》的頭一段時間,電價應該相對來說會較紓緩,甚至說有沒有下調機會,亦不排除這可能性,但往後來說因各種環保或舊(煤)機淘汰換新機,(電費)當然會有上升壓力。

記者:市民沒有想得這麼複雜,亦不懂計算這些數據。政府與兩電商討時,會否不要說那麼遠,可能二○一九年到底可否減電費。就算你剛才所說未必有百分之5,是否總之一定會有減幅還是怎樣?

環境局局長:倒過來說,我們有行之有效的機制,兩電每五年便要基於最新情況作電價預測,屆時是更好的時候向社會討論這些數據,始終燃料價格由現在至兩年後,一定會有不確定性。

記者:就着15年的年期,其實明知未來這段時間是更換機組的高峰期,為何政府在此時仍會定15年?會否如有些批評認為政府把自己放在很被動的位置?你是否認同這些講法?還是屆時如果它們真的更換機組,或是在電價上,政府還有say(話事權)?

環境局局長:大家要理解這些《協議》歷來都是15年,是現行這個(《協議》)嘗試「10+5」的做法。「10+5」大家要理解多些,現時所謂「+5」,根據現行的《協議》是要讓兩電維持百分之9.99的准許回報率,這是個複雜的議題。我們透過這次《協議》取替了舊《協議》剩餘五年維持(准許回報率百分之)9.99這選項的影響,能用最快時間,即新《協議》在二○一九年生效時,可以壓低電價高的情況。另外,往後看,我們要維持可靠、穩定的供電,我們做諮詢(電力市場未來發展公眾諮詢)時,除電價外,市民主要認為最重要的是這樣,因為香港高樓大廈這麼多。接着看到舊機、煤機到達退休年齡要換新機,是要維持香港穩定可靠供電的基礎,當然亦趁這機會更換更環保的機組。要令各方面維持可靠穩定,需要合適的投資年期。譬如說幾年後有機組退役,剩餘的(《協議》)年期只得幾年的話,你是投資者會如何做決定呢?我想這是綜合為香港的整體利益,能源政策要可靠穩定、合理價格、環保,綜合去看。因此要審時度勢,向前看,15年是適當時間。

  同樣重要的是環保方面,新的《巴黎協定》訂定了我們二○三○年的減碳目標,新《協議》應該是凝聚社會整體力量,大家一起達至二○三○年的減碳目標,甚至跨越它。這次15年的年期,剛好能夠超越二○三○年,我們覺得是個合適的整體做法。

記者:局長,未來的燃料帳(燃料價格調整條款帳)今次說會更頻繁地檢視,這個措施如何有助紓緩電費?是否日後可能會每季調整一次燃料帳後,電費都會每季作調整?

環境局局長:這主要是避免相當大額的結餘積聚在帳戶中。好像現時煤氣公司或家用石油氣都是每月或每季作調整,令這些結餘帳壓縮在合理、較小的份額。這主要是回應社會的訴求。

記者:是否每次調整後,電費收費都會有所不同?

環境局局長:這當然是,原本一年的做法是令整年的電費較平穩,有其好處,亦有現時市民覺得未必是最好的地方。如果更頻繁的話,會令每度電的電價波幅,一定會比過去的系統大。但回看歷史數據,如果收緊後,波幅大約應該在百分之5左右,社會應該可以接受。

記者:在新的燃料帳調整下,市民每一季所交的電費是否都會不同?另外想問上網電費(上網電價),會否期望可再生能源由現時的比例提升至怎樣的水平?

環境局局長:第一條問題,收窄燃料帳的(調整)時間一定會令每次的每度電(價)有變化。剛才說過,基於過去的歷史數據,其變化都是可接受的,大約百分之五左右,所以大家都要明白,每一件事都可從兩面看。至於鼓勵更多分布式的社區低碳發電,透過上網電價,比一般電費更優惠的價錢,鼓勵大家、民間、社區或企業發電,這是整體的意思。至於估算(可再生能源)佔多大比例,可參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已提到整體的估算。透過不同的可再生能源,可於未來約十年至二○三○年達至約百分之三至四的整體比例,當中包括轉廢為能、風能及太陽能。今次透過上網電價可做到多少,我想是言之尚早。因為始終這是香港新起步推動環保的政策,第一步我們建立市場機制,大家先作推動,往後日子再檢視可達至怎樣的比例。

  最近有學者作出估算,香港的大廈受太陽照射,可能整體來說,可給予一成香港的電力商品發電,我覺得這個估算是相對過分樂觀,所以我們已邀請相關部門進行一個為期約一年的研究,研究香港的大廈在各種考慮之下,究竟實際上可以做到多少的發電比例,約一年後有更好的數據。因為天台來說,可能業權是一個影響的因素,屋頂有其他水渠及設施妨礙安裝太陽能板,屋頂可能有不同的承重力等,不同的因素影響是否能做到結合。我們於稍後時間會有更好的評估,最重要是締造一個市場支持更多民間發電。多謝大家!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7年4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