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出席立法會工商事務委員會會議介紹「再工業化」政策(只有中文)
**************************************
  以下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今日(三月二十一日)出席立法會工商事務委員會會議介紹香港「再工業化」政策的開場發言:

主席:
 
  我很高興今日能夠出席立法會工商事務委員會會議,向委員介紹香港「再工業化」的政策,以及工業邨和香港科學園的最新發展。
 
  首先我會作一個簡報,大約10分鐘,集中介紹「再工業化」的理念和政策。至於個別有助推動「再工業化」的措施,議員可以參閱文件。
 
  香港的工業過去半個世紀經歷巨大的改變。七十年代是香港工業的黃金時代,香港製造業當時僱用超過一百萬人,佔本地生產總值大約三成。至八十年代中期,工業開始北移至內地,香港轉向服務型經濟,出現「去工業化」現象。二○一五年,製造業只佔本地生產總值約1.2%。
 
  二十一世紀是全球化及知識型經濟的時代。要增強香港的競爭力,令香港的經濟發展可以更多元化,我們需要扭轉「去工業化」的趨勢,運用創科驅動「再工業化」,發展適合香港的高端製造業,將高增值的部分留在香港進行,令香港製造業發展重拾升軌,推動經濟增長,創造優質的就業機會。
 
  我現在介紹「再工業化」的理念。「再工業化」是指利用高科技和技術,例如物聯網、人工智能、新材料和智能生產工序等,發展高增值產業。「再工業化」的發展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利用現有的知識為現有產業增值。例如,企業不斷完善現時的生產流程,以提升效率。這是企業已經一直做的工作。
 
  第二個層次是透過「官產學研」的聯繫和協作,利用新知識為現有產業增值。例如,企業利用大學研發的新技術去改善生產系統和產品。
 
  第三個層次是利用現有的知識為產業創造新的價值,推動創新創業發展。例如,初創企業利用現有技術創造新的產品及市場。
 
  第四個層次是利用新知識為產業創造新的價值。具體來說,就是利用新科技建立新的產業標準及平台,為產業帶來全新面貌。這就是「再工業化」的重點。例如,我們推廣健康老齡化,發展生物醫學,就是利用新技術去滿足新的市場需要。
 
  我現在與大家分享一個高增值工業產品的例子,就是蘋果的iPhone。蘋果公司透過製造iPhone(一種高增值的工業產品),將標準重新定義。蘋果公司的硬件成本與小米智能手機的售價相若。大家可以看到,iPhone和iOS平台有超過六成的增加值,即大約三分二來自軟件。
 
  香港「再工業化」的進程有四個大方向。首先,我們要扭轉「去工業化」的趨勢,推動工業研發、工程設計及高增值產業。第二,我們要釋放人力資源或勞動力,從事高增值工作或工序。第三,我們要協助現有行業利用創新及科技升級轉型。第四,我們要創造新的先進製造業加上及完整的產業鏈,特別是香港具發展優勢或者需要的行業,例如:生物醫藥、機械人技術、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等,並且制定相關的發展標準和平台。因為我們的目標是提升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
 
  香港要成功扭轉「去工業化」,達致「再工業化」,必須有以下條件。
 
  第一,我們要提供適合的基礎設施,促進工業研發和工程設計(industrial R&D and engineering design),提升先進製造業的能力。
 
  第二,我們要創造有利研發及發展新技術的環境,例如提供知識產權的保障,鼓勵私營企業投資研發等,以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和新的價值,並且要推動持份者知識共享,建立更緊密的群組,讓這些新知識和技術能夠在行業內互用共享。知識共享和緊密群組的聯繫是「工業4.0」的聚焦點。
 
  第三,我們要提供適當的稅務和財政支援,以推動工業研發、工程設計及創科產業。
 
  第四,我們要培訓人才,提升勞動人口的生產力及轉變能力。
 
  為推動「再工業化」,政府會擔當積極推動和促進者的角色,在土地、技術、資金和人才方面提供全面支援。委員可以參考討論文件,了解各項措施的詳情。我在此簡單介紹有關措施。
 
  基建方面,我們會透過科學園和河套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建立工業研發和工程設計(industrial R&D and engineering design)群組。我們亦會透過在將軍澳工業邨發展先進製造業中心和數據技術中心,以及在蓮塘/香園圍口岸附近物色土地發展工業邨,提升香港的先進製造能力。
 
  技術方面,本地五所研發中心在其重點範疇,進行與「再工業化」相關的研發。生產力促進局將會協助企業轉向高增值生產及「工業4.0」。這些工作均會有助促進行內的知識共享,建立更緊密的群組。我們亦希望推動更多研發成果商品化。
 
  資金方面,我們繼續透過創新及科技基金,以及其他支援計劃,加上適當的稅務和財政優惠,鼓勵更多私營企業進行研發及創科發展。
 
  人才方面,我們着力培訓跨行業、跨界別的人才,透過不同的措施,希望能夠及早發掘並培養青年人的潛能,提供機會讓他們可以發揮所長。將會在生產力局大樓設立的知創空間和麻省理工香港創新中心,均有助推廣創科的文化,促進人才再培訓。我們亦會繼續透過不同措施,鼓勵青年人投身創科。
 
  此外,人才培訓有賴公私營合作,現在香港已經大約有50個由私營機構營運的共用工作空間、加速器和孵化器,對培育創科人才發揮關鍵作用。政府會繼續與各界合作,推動創科人才發展。
 
  我的介紹到此。我和同事樂意回答委員的提問。多謝主席。
 
2017年3月21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5時58分
即日新聞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