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局長與傳媒談話內容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今日(一月二十三日)出席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與地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及小學教育業界代表會議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教育局局長:各位,我今日很高興在同一時間可以與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家校會)及十八區家長教師聯會(家教會)的代表、辦學團體及參與2016試行研究計劃(小三)學校的校長、津貼小學議會、直資議會小學代表及官立小學協會主席會面,有機會聽取他們對功課政策及學習評估安排的意見,顯示大家不但關心,更是齊心。正如剛才家校會主席所講,我非常感激家校會和地區家長教師聯會推出「反對過度操練和善用評估回饋學與教」的倡議。大家都看到,有關倡議得到不同持份者積極的回應,我呼籲大家一起支持,顯示了各持份者有清晰的共識,肯定善用評估資料回饋學校學與教的價值,對無意義、單一及機械式的操練說不,希望大家能同心協力守護學生健康成長。

  教育局會全力支持有關倡議,並會協助倡議的推廣,而全港官立小學亦會響應,更會率先堅決不購買全港性系統評估(TSA)補充練習,釋除了因TSA進行操練的疑慮。事實上,根據2016小三系統評估試行研究計劃的實證,參與學校並沒有機械式操練的情況,而學校亦確實能運用研究數據回饋學與教的安排。

  教育局於二○一六年十二月收到基本能力評估及評估素養統籌委員會(委員會)就TSA檢討提交的報告。報告內容顯示委員會專業及嚴謹地檢視了2016試行計劃下的四個優化後的新元素:第一,改良題目的設計;第二,優化學校報告;第三,加強專業支援;及第四,加入學習態度及動機問卷調查,提出了具前瞻性的建議。

  教育局已從不同渠道聽取了不同持份者具建設性的意見,包括二○一六年十二月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等。整體而言,大家都認同所有檢視都應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大前提,以及全人發展的重要性。

  建基於2016小三試行計劃的正面回饋,以及有信心、有效地移除懷疑因TSA而導致過度操練的誘因,教育局參考了委員會的建議,決定擴大及推出2017小三「基本能力評估研究計劃」至全港小學。研究計劃的目的是要讓更多學校參與和理解2016試行計劃的新元素,更全面地收集學校及不同持份者的回饋,並聆聽各方的意見,繼續檢視和改善計劃的安排。

  為了配合2017小三「基本能力評估研究計劃」,我們會在十八區為學校舉辦講座,向學校的校董、校長、負責家長教育的教師以及學校的家長教師會主席及成員介紹和分享「促進學習的評估」的理念和實踐。

  在此我再次重申,2017小三「基本能力評估研究計劃」是擴大研究,並非「復考」TSA,資料不會用作評量學校的表現,學校無須進行額外的操練。計劃當中有一籃子對焦配套措施及資源,用以配合評估數據及有效回饋,提升學與教整體效能,令學生得益。

  教育局今日稍後時間會向全港小學發出關於2017小三「基本能力評估研究計劃」安排的通函。如果學校對計劃有任何查詢,教育局分區同事會提供協助。

  在此,我再一次感謝學校、家長、辦學團體及各持份者的支持。我們會繼續與學校攜手協力,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全人發展,多謝各位。

記者:如果學校選擇不考TSA,會否提供選擇權予學校、讓全校選擇不參加計劃?另外,你主張不再購買TSA練習,其實有很多練習可能無提TSA,但其實是考TSA內容。如何確保該倡議有效,讓學校執行?

教育局局長:大家看到,在2016試行計劃中,有50間學校提供正面、專業的回饋反應後,我們決定推廣至全港小學。如果個別學校,正如我剛才所提及,學校有特別困難時,可以與我們分區同事研究問題所在。大家了解,這個「基本能力評估研究計劃」其實是學校日常的活動之一、教學活動之一,所以根本無須要操練。

  第二,有關操練的部分。我再次強調,50間學校的經驗顯示,根本無須為小三基本能力進行操練,學校也反映根本無操練的需要,我們希望全港小學也能獲得這經驗。我亦要強調,專業的校長、老師、家長都有這樣的認知及共識,學習就是學習,學而時習之,這些日常的練習是就延展及加強其學習效能作為基礎,而沒有特別需要再作操練。如果大家記得,數星期前,中文大學的侯傑泰教授作的研究發現,在同一間學校、同一班別、同一批老師、同一批同學,當問及他們做功課所需時間,他們的分別可以為兩個多小時到半個小時不等。我們要多重視,並以專業作主導,深入考慮如何提供更多支援予個別學生學習的不同之處,反而這是教與學重要的部分。

記者:如果有學校堅持進行操練,教育局會採取甚麼行動,還是束手無策?第二方面,如果有學校決定不考,教育局會否施壓?

教育局局長:剛才我說了,我先回答第二條問題,我再強調,如果個別學校遇上困難,首先我們要了解不參與的原因或困難。大家看到今天出席的代表很有代表性,包括全港十八區的家教會及家校會的代表。他們不只自己出席會議,而是與身邊的朋友與代表作了很多討論。所以我相信,家長可能也認為有需要這樣做。但如何達成共識、以致達到專業而有效能的學與教,我們應交回學校處理。

記者:局方一方面強調要尊重學校的教育專業,但教育局沒有給予學校選擇,基本上學校要有困難才可以不考,這是否貶低不想考學校的形象?這是否真的尊重教育專業?另外,我想問局長截至今日,有甚麼證據證明TSA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得更好?因為過往由小三不達標到小六再達標的比例其實沒有太大變化,考了這麼多年,其實情況沒有好轉。其實憑甚麼,試行計劃只試了一年,便要全面推廣?

教育局局長:如果大家有留意,過去幾年,特別這一兩年,我們都盡量強調在教育政策的層面,在個別學校如何運用及應用有關數據幫助學與教。這個我們已經解釋了很多,今日有幾位校長在場,或者校長可以解釋如何使用數據。

記者:之前試考的50間學校,有學校反映有家長當日故意不上學或有其他安排而不參與試考TSA,而現在擴展至全港,家長還有沒有這個選擇,還是他們一定要參加,否則會否影響校內成績?另外,第二個問題,剛才談及官校,你們會禁止官校購買TSA補充練習,但現在已經是學期的一半,你們有甚麼措施阻止他們立即停用?剛才亦問過,若練習改頭換面,名字不叫TSA,但內容全是TSA考題的操練,你們如何遏止?你們會否擔心書商反感?

教育局局長:或許大家問的題目別太多,我一次過答不到那麼多,好不好?首先回答你最後的問題,其實大部分學校過去一兩年,大家對TSA的感覺,只是名字的感覺,所以我剛才與家長代表談論時,大家均清楚覺得名字本身要分清楚。學習和操練是兩回事,家長很清楚,大家如果想知道更多,有很多家長在此,可以與大家分析最新和全面的理解。你的第一條問題是?

記者:之前試考的50間學校有同學沒有參與,如何避免這個情況?

教育局局長:正如我說,每日上課時都有個別學生放病假等其他方面,所以不是百分百,而學習是經常每日進行的基本能力的學習,基本教與學的學習,若個別同學有自己特別的原因而不能出席,我們把這個交予學校、教師和校長處理,我們不需要如外面團體提到的硬指標。舉例說,若同學生病而不上課,你是否用法律規定他一定要上課?我們不應該如此。我們真的要相信校長和教師,他們很專業地處理,這就是我建議的做法。

記者:全部小學到底有沒有選擇權可以不考,即他們反映了困難之後可否有一個選擇權?

教育局局長:剛才我提到,這個問題是日常教與學的程序之一,所以我們交予學校決定,而學校決定的時候有幾個層面,我可以分析多些。首先,你說同學,然後家長,一間學校有很多同學、家長,這是第一個層面要考慮;第二個層面是老師和校長;第三個層面是校董會和辦學團體,然後是我們分區的同事,有很多不同的過程,所以不可以一竹竿打下去「可以」或「不可以」,我們要了解學校的生態,如我們所說並不是簡單的問題。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的英文部分。)



2017年1月23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6時50分